第一百六十九章 灵泉绕林,姜曦神明

    金秀儿那句话,说得云淡风轻,落在姜义耳中,却不啻于平地起了一声惊雷。

    他捏着竹筷的手,便那般悬在半空,半晌没能落下去。

    这些年,他不是没对后山那脉清泉动过念想,可也仅仅是念想而已。

    他比谁都清楚,那座后山瞧着寻常,里头的玄机却深得很。

    当年,便是对其中最为捻熟的大儿姜明,也不过是小心翼翼引了一缕泉脉至山脚,再借灵树根须,汲取些许散逸出来的灵气,半寸不敢更近。

    那几乎是自家道法的根。

    轻易动根,是要出大事的。

    可眼下,这个平日里不多言语的大儿媳。

    却将这桩天大的隐秘,说得如同在院中多开一条浇菜的水渠般随意。

    姜义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她脸上,细细打量起来。

    那张脸上,是一片坦然自若,瞧不见半分忐忑,也寻不到丝毫试探。

    那双眼睛清清亮亮,似真不觉得这是何等要事。

    一时之间,姜义也有些拿不准了。

    她究竟是不懂其中关隘,初生牛犊不怕虎;

    还是当真胸有成竹,有恃无恐?

    念头在心底转了几遭,终究被他生生压了下去。

    “此事……容我再思量一二。”

    他收回目光,含糊了一句,便将话题岔了开去。

    一顿饭,便在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闷里吃完了。

    直到夜色深了,姜义却未如往常一般回房,而是独自披了件外衫,绕到外头的祠堂。

    祠堂里,一豆灯火静静如常。

    姜义熟门熟路地点了香烛,又从一旁取了两炷清香,在烛火上引燃了,随手插入香炉。

    烟雾缭绕,香火摇曳。

    不过片刻,那新添的烟气便在半空中打旋,聚而不散,一道身影在香火间缓缓现出。

    正是姜亮那道已然凝实的阴神。

    “爹,”一见父亲神色凝重,姜亮便收了笑意,开口问道,“可是出了要紧事?”

    父子二人这三年来几乎日日晤面,自然省去了虚文。

    姜义也不绕弯,当即将姜曦今时境况,与金秀儿饭桌上那番话,原原本本说了个透。

    末了,目光落在儿子那渐显厚重的神魂上,低声问:

    “你大嫂此言,你如何看?”

    他心中有数,自打姜亮得了这份神位,能窥见几分这方天地的脉络,大儿便与他透过不少口风。

    其中,不乏与后山相关的秘辛。

    此中细节,恐怕他这个做父亲的,还不及小儿子知得清楚。

    “你大哥,可曾与你提过什么?”

    姜义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些,“此事……当真可行?”

    香火摇曳间,姜亮沉吟了良久,方才开口:

    “此事换了旁人,自然万难。可若是大嫂……或真有几分底气。”

    姜义闻言,神色间不禁一时振奋,一时迷惘。

    那大儿媳的来历,他心里愈发摸不透了。

    姜亮迟疑片刻,又补上一句:

    “只是此事,最好由大嫂亲自下手,旁人切莫插手。”

    姜义心底自也明白。

    那后山之地,就连敖摩昂这般西海大太子都心存忌惮,不敢贸然靠近。

    自家人,更当谨慎。

    姜亮见父亲已有定见,话锋一转,又提起了桩家事:

    “对了,锐儿前几日来信,近日恐要调去凉羌边境,说是想将姜涵送回村中教养。”

    他那二子姜锐,自他死后,便一直随那位护羌校尉历练。

    两年前,更是迎娶了校尉的小女儿,其后又添一女,取名姜涵。

    自家儿孙,姜义自是没什么意见,只点了点头:

    “最好连孙媳一道,也回村住些时日,养些根基。”

    姜亮应下,随即一揖,身形渐淡,终成一缕轻烟散去。

    ……

    次日,姜义照旧在祠堂讲了早课,而后姜家诸人各行其事。

    有人去学堂讲课,有人去练武场督练,还有人摘了灵果,一溜烟往后山钻去。

    热闹的宅院转眼冷清下来,只余下金秀儿一人。

    她收拾了碗盏,提了把锄头,便往后林走去。

    去到那座树屋前,四周依旧静悄悄的。

    小姑子闭门不出,仿佛林间丛叶隔绝了尘嚣。

    金秀儿没去惊扰,只自顾自找准位置,在靠近边缘的竹篱笆底,撬出一道巴掌宽的缺口。

    缺口豁开,一道细水淙淙,带着股清冽逼人的灵气涌了出来。

    她并未急着拓宽,只是顺着原先的水渠,不疾不徐地,开始向外拓出一道更窄些的小水沟来。

    涓流便循着新渠,缓缓向外流淌。

    她手中那柄寻常锄头,起落间自有章法,泥土翻飞得并不散乱。

    不多时,一道三指宽的沟渠便渐渐成形,不深不浅,绕着姜家屋后的果林蜿蜒一圈,恰恰将整个灵果林都包裹了进去。

    而后,她又在靠近树屋的方向,挖出个半丈见方的小池子。

    那自篱笆缺口处引来的清泉,便顺着新渠,悄无声息地淌了进去。

    池子不大,水蓄得却快,不过片刻,便有薄薄水汽自水面氤氲而起。

    四周的灵气,竟渐渐凝结成雾,肉眼可见地缭绕起来。

    她索性又在池边修出个缓坡,日后取水更便当。

    整座山谷静极,只余锄头入土的闷声,与她略显急促的呼吸。

    就连鸡窝里的老母鸡,也不知怎的全噤了声,一只只伸长脖子,怔怔望着这边。

    直到金秀儿收了锄,倚树喘气,仍没见丝毫异样。

    仿佛不过寻常农家,在后院挖渠引泉。

    唯有林间的灵气,随着那泉水流淌成环,随着那池水渐渐蓄满,正以一种沉稳而不可逆转的势头,缓缓沉积,愈见浓厚。

    她这才随手摘了个果子,在衣角抹了抹,咬下一口,酸甜满嘴,目光却仍落在那口新成的小池上。

    到得傍晚,姜义从学堂回来,方走到院外,脚步便是一顿。

    这三年来讲经授课,他自个儿也没落下,神明一道虽不显山露水,感知却比往日灵利得多。

    只觉不过半日功夫,家里家外那股子灵气,眼看不见,鼻息却能真切闻出个涨满的意味,而且还在一丝丝往上冒。

    姜义连屋也顾不得回,径直绕到了屋后果林。

    才到树屋下,便见一道三指宽的水线,紧挨着墙角,绕着果林潺潺流淌。

    林子里灵气蒸腾,似是给每片叶子都蒙了一层看不见的润光。

    渠边,一个身影正蹲着。

    金秀儿两袖卷起,手里提着木瓢,将锄头上的泥冲洗得干干净净。

    那口新挖的水池,清澈见底,池面上氤氲着轻雾。

    姜义见她竟拿这灵泉水来刷锄头,眉头不由挑了挑。

    这一瓢水放到外头,怕得能叫无数人打破头去抢。

    金秀儿听见响动,回头冲公公一笑,忙碌后脸上带着几分轻松:“总算是弄好了。”

    她说得轻巧,像是浇了块地,压根没往心里搁什么。

    洗过锄头,手腕一抖,把脏水随意泼在树下。

    随即又提过一只木桶,麻利地打满泉水,一边提着往屋里走,一边道:

    “我这就去做饭。”

    姜义见状,神色不免一变。

    按他原本所想,也只打算悄悄引条水线出来,滋润屋后几株老树,好教闺女与家中人修行时,能多点灵气可用,也可多些突破契机。

    谁料这大儿媳却毫不遮掩,直接大张旗鼓地引了水来,绕林一圈,连个水池子都挖了出来。

    而且看她这般架势,竟还要拿这后山灵泉,去屋中煮饭烧菜。

    此番势头发展,实在是大出他意料。

    那头金秀儿一手水桶,一手锄头,刚要转过屋角,又似忽然想起什么。

    回身冲姜义一笑,眼波一弯,柔声道:

    “阿爹,往后浇药材时,直接从这池子舀水便成,比打井水还省些力呢。”

    话甫出口,也不管姜义作何反应,提水回了灶间,背影俨然自有章法。

    姜义目送着儿媳的身影消失在屋角,却并未立时跟进去。

    而是又绕着那道环形水渠,不紧不慢地转悠了一圈,记下了大致的水脉走向,这才回到那新挖的水池旁。

    缓缓蹲下身子,迟疑了片刻,终是用手捧起了一捧泉水。

    水一入手,便是一股子沁人心脾的清冽。

    那股子精纯的灵气,便在掌心化开,像是握住了一块无形的温润凉玉。

    姜义面上,不自觉便满是笑意。

    自家凭借这后山灵气踏上种药修行之道,兜兜转转这么多年,这还是头一回,真正触碰到这灵泉的本源,果真是非同寻常。

    他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泉水一饮而尽,连唇边沾上的水珠,都用舌尖轻轻舔了去,半点也舍不得浪费。

    这才站起身来,看了看那雾气迷蒙的后山,又看了看一旁那座葱葱郁郁的树屋。

    面上笑意更甚,目光不自觉便转到了一旁的鸡窝方向。

    今天的鸡窝,却是格外的安静。

    连平日里最爱在林子里啄草啄虫的几只灵鸡,都没瞧见影子。

    只是姜义想了想,再有些日子,锐儿可能就要带着妻女归乡……

    这才摇了摇头,没再去理会那群灵鸡,只轻笑着,负着手返回了屋里。

    日子缓缓过着,姜家宅院中先前滞涩的灵气,又开始日渐浓郁起来。

    如今不论是饮水,还是煮饭烧菜,用的都是后山流出的灵泉。

    一家老小,筋骨与精神皆胜往昔几成。

    尤其那几名孙辈,根骨未定,受益最是显著,一个个生龙活虎,奔跳如几头小老虎。

    姜义一开始还有些拘束,后来发现那泉水果真是流淌不竭,便也放下了心思。

    无论浇树还是灌溉药材,都开始从那池子里取水。

    得了这般滋养,围绕姜家四周的灵树与药材,长势愈发喜人。

    连带着,往两界村里散逸的灵气,也愈发快了些。

    当然,这些收获对于姜义而言,都只是意外之喜。

    真正重要的,还是屋后那座树屋。

    水木灵气一天浓过一天,那座树屋如今已完全被灵气、水气、雾气包裹着。

    姜义有时去屋后取水,若不凝神细看,都已经快要看不清那座树屋的模样了。

    如此又是月余过去。

    这一日夜里,姜义正凝神观想神魂中的阴阳双华,忽然间,神魂一阵颤动,似是感应到了些什么。

    他睁开眼,仔细感受,便觉一股强横的气息,正从屋后传来,正是那座树屋的方向。

    这股气息波动持续了约莫半炷香的时间,又忽然归于平静,像是从未出现过一样,收敛得干干净净。

    姜义心中一喜。这种感觉,他当年便在大儿身上感受到过。

    他立马起身,出了房门。

    家中其余人,显然也都察觉到了,三三两两聚在院中,眼底皆难掩激动。

    姜义却未去屋后,只负手立在院里静候。

    未几,一道久违的身影,终于自屋角转出。

    姜曦。

    姜义如今已感受不出姜曦身上的具体气息,但却能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清新与厚重。

    那感觉,就像是站在一株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宝树下,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自成一片天地。

    姜曦一步步走到院中,在那株老槐树下站定。

    她先是朝着爹娘,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大礼。而后,又转向一旁的大嫂金秀儿,同样是深深一躬。

    这些日子她虽在树屋未出,可外头的事,心里头却是有数的。

    能有今日这番光景,大嫂出了多少力,她一清二楚。

    柳秀莲早按捺不住,几步凑上前去,拉着清瘦了不少的闺女,左看右看,那眼里的疼惜,是半点也藏不住的。

    姜曦如今,已是三十有四的年纪。

    可因着从小修行,灵气温养,又早早便入了境界,瞧着,却依旧是十七八岁的模样,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洗尽铅华的沉静。

    家里人围着,免不了一阵贺喜。

    待这股子热闹劲儿稍稍平复,东边的天际,已经微微泛起了鱼肚白。

    姜义看着功成的女儿,脸上是压不住的笑意。

    却也没多耽搁,转身回屋取了件外衫披上,便又立马动身,径直往刘家庄子去了。

    一来是这般喜事,该要知会一声。

    二来那位准女婿刘子安,此刻也已到了神明关口。

    屋后既已酿成灵地,自该商量一声,让他也去树屋里历练一番。(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不错,请把《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