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军情报部门的整改、以及如何利用这次密码泄露事件将计就计反杀一波,
这两项事宜的御前讨论,随着这次会议的结束,基本上算是定了调子。
这两块剩余部分的工作,要等鲁路修从前线调回来,才能继续深化细化。
不过,趁着这次御前会议的尾声,鲁普雷希特公爵借机最后提出了一项全新的动议,跟海军事务并没有直接关系,算是他自己夹带的私货——虽然这份私货的词儿,也是鲁路修秘密教他的。
只见公爵趁热打铁劝谏道:“陛下,要执行刚才说的那些对敌骗术,我最近这段时间都不能露面了,要假装‘遇刺重伤、秘而不宣’。但我想了一下,这种事情,对于前线部队的士气多少是会有影响的。
说不定布国人会趁机宣传说我死了,逼我现身验证。我第6集团军在高加索前线血战的将士们,也有可能暂时人心惶惶,斗志略有涣散。我还能预想到,之前一直竭诚投效我军的阿布哈兹人、切尔克斯人、格鲁吉亚人……说不定都会有所动摇,对于我们许诺他们的好处、将来是否有实力兑现,产生怀疑。
因此希望陛下能拿出一个慷慨一点的安抚方案,让当地人继续为帝国死战。比如,当地人希望能够自治,甚至自己建立国家摆脱露沙人的统治。这些条件,都不是我等前线将帅能够许诺的。
需要陛下圣裁,也需要主管外交的国务秘书,以及战俘与占领区事务部一起统筹,拿出一个有充分授权的方案,这样前线与当地人交涉的将领才能放开手脚施为。”
鲁路修私下劝公爵殿下趁这个机会、趁热打铁把占领区政策给要来,也是想争取外交上的主动。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鲁路修后续的阴谋,需要反衬德玛尼亚系言而有信,跟布列颠尼亚人在中东那些乱许空头支票实则最后全部会卸磨杀驴的畜生行径不一样。
这样鲁路修后续在中东地区进行外交操作、把布列颠尼亚人逼到墙角、逼得他们乱中出错,才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而涉及外交和允许被解救的民族自己治理和建立国家,这些权柄显然只有皇帝会同外交和占领区事务部门一起拿出的方案,才足够敲得硬站得稳。
皇帝也意识到这一点了,于是当天就吩咐希佩尔和提尔皮茨先退下,后续的会议跟海军没关系了。
皇帝留鲁普雷希特公爵在波茨坦宫用了一顿简单的午宴,同时也通知了分管外交事务的国务秘书戈特利布.冯.雅戈和副秘书齐默尔曼来波茨坦宫参加秘密会议,占领区事务部部长巴登大公也要来。
午休过后,下午3点,皇帝的书房里,又一场只有5个人参会的小会闭门召开了。
5人分别是皇帝本人、鲁普雷希特公爵、戈特利布、齐默尔曼和巴登,保密级别极高,再无第6人有参会资格。
皇帝先问了一下戈特利布和齐默尔曼这些专业人士的意见,但这些人因为刚刚听说这事儿,仓促之间也拿不出什么系统的方案。
皇帝听了一会儿后有点不耐烦,还是转向鲁普雷希特公爵,想看看前线将帅有没有什么想法。
“鲁普雷希特,还是你说说吧,你们的第6集团军跟高加索当地人打交道比较多,或许能从军事角度知道谁比较有利用价值。
但帝国的底线是未来巴库油田必须直接掌握在帝国手中,巴库油田到巴统港的铁路、输油管道,也必须完全握在帝国手中。”
终于拿到了皇帝授权的鲁普雷希特,这才把鲁路修提前建议他的草案说了出来:
“我们是这么想的,大高加索山以北的那些民族,想要自己建立国家或是自治,都可以允许,因为帝国并没有打算将来直接统治北高加索地区。反正巴库油田也是在南高加索、在大小高加索山之间的地带。
因此,前线考察的初步意见,是山北的切尔克斯人、达吉斯坦人、印古什人,可以让他们原地自立,成为未来帝国和露沙之间的缓冲带。帝国可以把缴获的露沙军武器发给他们,让他们有自卫的实力。
大高加索以南的区域,情况比较复杂。亚美尼亚人肯定是敌人,这个是绝对拉不过来的,就算了。阿塞拜疆人应该是中立的,我们也不考虑拉了,毕竟我们要绝对占领巴库油田,阿塞拜疆人就无法建国了。
当然,如果阿塞拜疆人想要拿阿塞拜疆的最南部一小片领土、去投靠波斯,跟波斯合邦,帝国也没必要阻拦。只不过这种情况下,必须确保波斯未来绝对站在帝国这边,彻底驱逐露、布傀儡。
目前波斯卡扎尔王朝的君主,实际上就是露沙和布国的傀儡,要换一个人,我们才能允许阿塞拜疆南部非油田区的部分人和地与波斯合邦。
最后,最麻烦的就是格鲁吉亚人了,格鲁吉亚人对露沙的抵抗意志应该还可以,但帝国需要控制交通枢纽第比利斯和巴统,无法让格鲁吉亚人原地建国了。
我们的想法是,把格鲁吉亚人和阿布哈兹人分开处理。格鲁吉亚人聚居在第比利斯和巴统,就让他们去高加索以北、目前还属于露沙本族聚居的一小片地区建国,比如切尔克斯和达吉斯坦之间的‘斯塔夫罗波尔省’。
至于帝国直接统治的区域,未来可以由高加索德玛尼亚人来治理,或者是再把伏尔加德玛尼亚人沿着里海岸边南迁至巴库附近,确保大油田附近都是帝国本族的人民为主。”
(注:上述计划都不包含勉强迁徙,所有想迁徙到新国家都是自愿的,去了可以分给土地。不想迁徙想继续留在故土生活的,也可以享受正常国民待遇,视同德玛尼亚人。反正待遇比露沙帝国时期高得多。)
鲁普雷希特公爵一边说,一边在提前准备好的地图上大致比划了一下自己的方案。
皇帝对于那些偏远的鸟不拉S的地方也不是很熟悉,也不在乎那点山地牧区和农耕区,他只要确保大油田归帝国直辖,连接大油田的铁路、管道等关键基础设施也不会被卡脖子,其他都是能接受的。
于是这份方案就被交给负责外交事务的戈特利布和齐默尔曼讨论了一下,又请巴登大公也发表一下意见。
巴登大公也非常支持这个方案,在他的极力撺掇下,戈特利布仓促间也拿不出更好的选项,于是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如此重大的问题、一个未来可能会涉及到6个新生小国家命运的事情,就直接拍板了。
“就先按照这个方案宣传出去!考虑到北高加索地区各拟建的国家,目前都还没有被帝国的部队直接占领,所以目前先尽快筹备阿布哈兹人和切尔克斯人自治的事情,并许诺他们在5年的过渡期内完全建立国家。
但是作为代价,要阿布哈兹人和切尔克斯人立刻、全力辅助帝国的进攻,比如第比利斯城这样的攻坚战,就让那些炮灰去强攻好了,帝国负责提供炮火支援,免得帝国的精锐勇士生命浪费在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硬仗中。
可以告诉他们,在第比利斯战役乃至后续战役中杀敌越多,战果越丰厚,他们建立自己国家的进程就越快。如果表现不好,5年过渡考察期有可能惩罚性延长到10年!如果表现优越、作战英勇、后勤配合得力,5年变3年甚至更快也不是没可能!”
皇帝最终如此决断。
“是!陛下,我们这就向前线军队传达,并且同步发布外交国务秘书和占领区事务部的咨文。”
……
威廉皇帝的态度,当天就通电全球,作为一个公开宣言,向世界许诺。
如今还只是1916年4月下旬,大洋彼岸的丑国那边,威尔逊都还没上台,也就没有所谓的十四点纲领了各民族自己管自己事儿的说法。
布国虽然在中东搞各种许诺,但那都还是卑鄙的秘密外交,从不宣扬的,为的就是便于将来毁约。
如此一来,威廉皇帝迫于现实需求、加上也确实看不起高加索山区那些没有石油产业的山地烂地,结果反而让皇帝得以首先明确打出解救被奴役者的旗号。
这个消息,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虽然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多人都不知道高加索在哪里,但不妨碍这个举措刷回一波印象分。
而高加索本地人,更是直接打了鸡血一样。
鲁路修当天晚上就召见了切尔克斯人和阿布哈兹人的首领,拿着皇帝的通电给他们看。
“帝国已经批准你们两方最先自我治理,即日起就可以开始筹备。如果表现中规中矩,5年过渡期内建国。如果表现好,比如愿意直接拿枪强攻第比利斯城,这个期限还能再谈再缩短,但如果消极怠工,你们的土地都是帝国帮你们打下来的,那就看着办吧。”
鲁路修直接就把话撂在那儿了。
阿布哈兹和切尔克斯领袖一看电文是皇帝明发天下的,应该不至于毁诺,立刻就拍胸脯表示会让本族勇士全力攻城,只要帝国帮忙提供武器。
于是,鲁路修就把之前筹集的十几万把莫辛纳甘步枪和一些M1910露式重机枪交给了阿布哈兹与切尔克斯部族武装,并承诺他们攻坚的时候,有德玛尼亚军的炮兵提供火力掩护。
次日,两天之后,4月22日开始,第比利斯攻城战的烈度,立刻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原本鲁路修爱惜人命,不想让德玛尼亚本族士兵打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消耗攻坚战。
现在,第一批数万人的阿布哈兹和切尔克斯新兵,拿着发给他们的莫辛纳甘就往上冲。当地人虽然没有系统的军事训练,但也民风彪悍,很多人跟露沙人斗争了很久,只要教他们怎么瞄准怎么开枪,怎么交替冲锋,基本上就能扛住战线正面。
至于剩下愿意从军的,德玛尼亚教官也愿意对他们进行短期的速成培训,一两周之后,其他新兵就能直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了。
而鲁路修为了更好地确保将来攻破第比利斯后、再次向巴库突进时,能够更加有隐蔽性、进攻更迅猛、让敌人来不及破坏油田,他还再次设计了一个计谋。
他让后方的鲁普雷希特元帅向前线发了一封密电,内容是劝鲁路修持重、不要急。
“由于元帅遇刺重伤,怕军心不稳,暂时不宜过于激烈猛攻,切断第比利斯后,可暂时分兵肃清北侧阿布哈兹地区的苏呼米港、以及索契的露军,以免继续孤军深入后勤被切断。”
这份电报如果被布国截获、再透露给露沙军的话,也能让露沙军多多少少放松警惕,多麻痹一些。
因为他们肯定会认为,德玛尼亚军在拿下第比利斯这个交通枢纽后,下一步应该是回头先把背后的饺子馅吃干净,以免饺子馅作乱切了他们的后勤。
但实际上,鲁路修到时候根本不会保守到先去吃饺子馅,他会在第比利斯被突破后,第一时间就狂飙突进,直插巴库油田,不给敌人反应时间。
而鲁路修的计策还真就奏效了。
布列颠尼亚人通过这份密电,还真就确认“持续多日没露面的鲁普雷希特公爵,果然是因飞艇被击坠而遇刺了,只可惜现在还没死,似乎是在重伤抢救”。
露沙人也觉得,鲁路修现在攻这么猛,完全是为了虚张声势、为了不让人知道第6集团军司令遇刺了,所以拼命要展示肌肉。实际上,第比利斯攻城还不是靠着数以万计的阿布哈兹和切尔克斯民兵往上填人命?
这种战术,跟十年前的那些要塞攻坚战也没什么区别了,纯属送人头。
露沙南方面军司令尤登尼奇上将也就没有及时调整部署,而是准备再观望观望,只继续吩咐那名负责第比利斯城防的集团军司令“坚定守住,等待时局变化,就有办法”。
那名傻呵呵的第比利斯城防集团军司令,还真就听信了尤登尼奇上将的命令,没有调整部署,继续结硬寨打呆仗。
……
第比利斯攻城战持续到了4月26日,持续五天的惨烈绞肉,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阿布哈兹和切尔克斯民兵往上蜂拥猛攻,伴随着德玛尼亚的炮兵掩护。
城内的十几万露沙军,虽然据险而守、死死堵住大小高加索山之间的谷道,但也经不起这样没日没夜一波波连绵不绝的消耗。
打到后来,露沙军终于士气崩溃、体力耗竭,轮休都休不过来。
关键是当地人的进攻,渐渐如水银泻地,有翻山越岭绕城而过、从各个方向骚扰守军的,谁让当地人比露族守军更熟悉地理呢。
这样持续的压力,让每一个露族士兵都切身感受到了自己活在群狼环伺的恐怖环境中、意识到当地人对他们有多么仇恨。这种精神压力是很容易把意志不坚定的人压垮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哪怕只是拿着机枪持续扫射敌人,扫个几天后敌人还在进攻,他自己都有可能发疯。
毫不间断的进攻,终于让第比利斯守军的神经崩断了。
4月26日,大规模的崩溃发生了,这天不但有十几万阿布哈兹和切尔克斯民兵在正面攻城,就连城内手无寸铁的格鲁吉亚平民,都开始投入背后对露沙守军敲闷棍的程度了。
而且也不是所有平民都手无寸铁,很多人还有菜刀、铡刀、马刀,露沙人被打成了惊弓之鸟,唯恐身后的平民都突然给自己来一刀。
而鲁路修眼看局面要到临界点了,终于让休息了几天的德6集第1军、第3军主力也投入进攻。
这个突然加力,成了压垮第比利斯城守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露沙第11集团军的部队被彻底打崩赶出市区,残部一路向东溃退。
“是时候了,让‘大德玛尼亚’装甲教导师出击!再让李斯特的独立军紧随其后,现在是竞速的时候了!不要给敌人退到巴库后重新建立稳固防线的机会!更不能给他们反应时间破坏油田!”
鲁路修在当天后半夜、彻底控制市区后,立刻就下达了命令。
4月27日拂晓前,隆美尔上校和李斯特中将终于带着他们养精蓄锐的突击部队,发起了新的攻势。
第比利斯城这个枢纽堵点一打通,后续就好办了。整个大小高加索山之间,再也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以彻底堵住山谷的地形了。
露沙人虽然还设置了好几道后续防线,但那些防线都是可以挑选其中一个薄弱位置、重点突破的。
一旦重点突破后,剩下的防线就不用管了,留给后面的部队。
隆美尔带着鲁路修嫡系的那个装甲师,一路高歌猛进。
竟然在48个小时之内,往东突进了超过200公里,一直打到了下一个铁路枢纽叶夫拉赫。
随后,隆美尔又在48小时之内,继续狂飙200多公里,来到了巴库城下。
巴库是一座平原地区的油田城市,地形很开阔,并不利于防守。
隆美尔也不顾装甲部队不宜投入城市巷战、容易遭受损失,严格执行鲁路修的命令,让坦克突破外围防线后,直接沿着街道往城东油田区穿插。
露沙人也组织了非常顽强的防御,从街边的楼里不断用简易反坦克武器、各种集束手榴弹近距离攻击坦克,也确实让隆美尔的不少坦克被居高临下的攻击炸坏了。
但隆美尔不为所动,欧根.李斯特中将也把他手下的突击营全部投入攻城,帮隆美尔分摊压力、肃清袭击隆美尔坦克的敌军步兵。
因为炮兵完全跟不上,这次攻城也没有什么重炮可用,只有掷弹筒和迫击炮的近距离支援火力。鲁路修也拼命给予了隆美尔最大的支持,从刚刚收复两天的叶夫拉赫城野战机场起飞了战斗轰炸机,飞行200多公里向巴库城前沿的攻城部队提供抵近空地协同。
只恨航程太远,飞机要尽量轻载,其实装不了多少炸弹,最多塞10枚5公斤的小炸弹和一些机枪子弹。
有些战斗机为了多装炸弹节约重量,甚至把同步机枪给拆了,省出枪和子弹的分量,多装100公斤的炸弹。
好在之前的巴统空袭战当中,鲁路修已经设计诱歼了露沙人高加索方向的绝大多数空中力量。所以这次德机飞过来执行对地攻击,不装自卫机枪影响也不大。
支援火力有限,就需要喷火兵冒险用命肃清城区建筑了。
隆美尔便临时制定了一套战术——不管怎么说,每次进攻一条街,都让坦克先冲,突击营步兵跟进。同时确保突击营带够爆破破墙的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
遇到有人抵抗对坦克开火的,就直接突击营步兵上烟雾弹、封烟掩护炸药包手抵近爆破。
墙体爆破出洞后,火焰喷射兵立刻跟上往里疯狂喷火。
这样的战术,坦克、爆破兵和喷火兵的损失肯定都会比较大,但攻坚的效果也是真的强。
仅仅一天的激战,德玛尼亚军竟硬生生顶着上百辆坦克被打废的代价,直挺挺把巴库城的城防撕成了两半,杀出了一条直通油田区的血路。
装甲师虽然被打得大残,需要重新整补半数以上的坦克,但只要能换取进攻速度够快、不给敌人爆破大油田,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坦克可以再造,虽然目前德玛尼亚全国也做不到月产坦克100辆,今天一天的损失可能就相当于全国两个月的坦克产能了。
但大油田要是被敌人炸了,可能要一两年才能彻底修复恢复生产,而且大油田是没有替代品的。
巴库油田的规模是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全盛时的7倍。而现在普洛耶什蒂油田还没充分开发呢,月产量也就20万吨油。巴库油田却是上个世纪末就充分开发了,产量足足是如今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十倍以上!月产潜力高达200万吨。
为了保护一个月产200万、年产2000多万吨、排名当今世界前三大的油田,就是打光一整个装甲师也是值的!
5月1日,日落时分,隆美尔终于把德玛尼亚的军旗插上了巴库油田。
巴库城全城市区还没拿下,但他杀穿了一条直接通往油田区的道路,并且很快肃清了油田区的抵抗。
要想爆破油田,必须提前很久做部署、埋设炸药、通过工程技术人员测算,不是随随便便乱炸就能炸毁的。
所以仓促之间,露沙溃兵也只来得及点燃几个储油罐,把已经炼好的易燃的成品油库存给炸了。
还有很多原油库的阀门被露沙溃兵打开,原油直接就往地面上倒,甚至流入了里海,海面上都积了厚厚一层原油,对里海西部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德玛尼亚军匆匆赶到并占领后,也只能赶紧找到地方把阀门重新拧上。至于已经被放出来的原油污染,他们暂时也没办法处理了。
而油田和炼油厂的生产设施,基本上没来得及破坏,或者说被破坏的比例不超过两三成,至少绝大部分生产设施都保存了下来。
“立刻给参谋长发电!‘大德玛尼亚装甲师’120小时内突进了400公里,已占领巴库油田!现在请求增援,我们需要友军协助守住油田、肃清巴库城其余区域、歼灭敌人的反扑力量。”
5天5夜,连续进攻,士兵可以轮休睡觉,但整支部队总的攻势并没有停止,一直在向前推进。这也是鲁路修的装甲师建成以来,持续推进最快最远的一波。
之前在哈尔科夫和基辅,最多也就做到持续3天不休息,推进200多公里的伟业。这次却是养精蓄锐后一口气推400公里。
也多亏了露沙军队同样强弩之末了、在第比利斯攻坚战时被耗竭了战力,第比利斯崩溃时,后续的露沙军队根本没来得及重整起新防线,就被隆美尔打懵了。
鲁路修在第比利斯接到电报后,也吩咐席兰德中将、冯.霍洛中将、李斯特中将全速跟进,跟敌人赛跑,尽快控制住第比利斯至巴库全线。
德玛尼亚军将士们全员拼命迈开了腿狂奔、日夜行军。
格鲁吉亚铁路工人也不眠不休,24小时帮忙抢修刚刚占领的铁路线,确保铁路被夺过来后48小时内就能恢复通车。
第比利斯是4月26日夺取的,28日火车就可以直接行驶到第比利斯站了。
叶夫拉赫是4月28日夺取的,30日这天火车就可以直接行驶到叶夫拉赫站了。
这个战时修铁路的速度,也堪称创造了奇迹。格鲁吉亚铁路工人都是奔着战后能支持他们在斯塔夫罗波尔省建立自己的国家,才48小时连续加班修铁路,砸道钉的大锤都快抡冒烟了。
如此众志成城,5月3日,德玛尼亚人的火车就驶入了巴库城郊的己方控制区,卸下了源源不断的军队。
巴库城内的战斗也终于渐渐结束,整个高加索山以南的露军主力,大部被围歼。少数死硬的部队选择了翻越高加索山靠近里海沿岸的缓坡地带,撤往北高加索的后方。
鲁路修本人也进入了巴库城,即将对全世界宣布:高加索山以南的露军已被歼灭。
——
PS:七千字,就不拆章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