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0章 为何读书

    想通了这一点,卢璘的心彻底定了下来。

    他一个汉语言文学的硕士,玩文字,玩经典,正是老本行。

    只要给他时间,给他机会,他有足够的信心,在这个世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老夫子的声音依旧不疾不徐。

    堂下已经有几个孩童开始钓鱼,脑袋一点一点,眼看就要跟桌子来个亲密接触。

    少爷更是哈欠连天,眼角都挤出了泪花。

    老夫子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把这些情况尽收眼底。

    随即停下了诵读。

    整个学堂瞬间安静下来。

    几个打瞌睡的孩童一个激灵,猛地清醒过来,吓得坐直了身子。

    “尔等可知,为何要蒙学?”

    夫子的声音在安静的学堂里响起。

    孩童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先开口。

    夫子随手指向一个坐在角落的孩童。

    “你来说。”

    孩童吓了一跳,哆哆嗦嗦地站起来,小脸煞白。

    “回……回夫子,是……是主家让学的。”

    “在柳家……有饭吃。”

    夫子不置可否,目光又转向了另一个。

    正是昨天的小胖墩。

    小胖墩见躲不过去,索性梗着脖子站了起来,大声嚷嚷。

    “读书能当大官!”

    “当了大官,就能娶好多好多漂亮的小妾!”

    “哈哈哈……”

    这话一出,堂下顿时响起一片哄笑声,就连少爷都乐得前仰后合。

    学堂里压抑的气氛,被这句童言无忌冲淡了不少。

    夫子依旧面无表情。

    目光转了一圈,又落在了另一个看起来年长几岁的学童身上。

    对方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

    “回夫子,学生以为,读书可以明事理,懂道理。”

    “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这个回答,总算有几分样子。

    夫子点了点头,却依旧脸色不变。

    最后目光落在了少爷身上。

    “柳权,你来说。”

    少爷清了清嗓子,猛地站起身,小胸膛挺得高高的。

    他早就等着这一刻了。

    “读书,可获文位,可定国安邦,可驱逐妖邪,可匡世济民!”

    一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虽然稚嫩的童音让这番豪言壮语显得有些滑稽,但那股子气势,确实镇住了在场的所有孩童。

    说完,少爷得意地瞥了卢璘一眼,下巴高高扬起,眼神里满是炫耀。

    看吧。

    本少爷还是有点东西的,和那些只知道读书吃饭娶小妾的不一样。

    向卢璘炫耀完,少爷又昂着头看向夫子。

    本以为会得到夫子的嘉奖。

    然而,夫子听完,脸上却第一次露出了明显的失望之色。

    “好高骛远,鹦鹉学舌。”夫子的声音陡然转冷,一眼就看穿了少爷的虚实。

    “此话,你在何处看来?”

    少爷脸上的得意瞬间僵住,气势也弱了下去,小声嘟囔。

    “在……在我爹的书房里看到的。”

    夫子冷哼一声,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堂下每一个孩童。

    “主家让学,是为了有饭吃。”

    “当官纳妾,是为了满足私欲。”

    “明理懂事,不过是为人之本分。”

    “至于定国安邦,匡世济民……”

    夫子摇了摇头,苍老的脸上,满是失望。

    “于尔等而言,都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

    少爷一边听夫子念经,一边求助似的看向卢璘。

    怎么办?

    大哥,靠你了。

    卢璘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稍安勿躁。

    夫子的目光,却在这时,缓缓地从少爷身上移开,落在了卢璘身上。

    “你来说。”

    卢璘平静地站了起来。

    但没有立刻开口,脑袋里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何读书?

    这个问题,是前世华夏几千年来,无数读书人,用一生去追寻,去解答的灵魂拷问。

    从学而优则仕,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读书人,都有着自己的答案。

    卢璘的脑海中,几乎在夫子提问的瞬间,就浮现出了那个被誉为为往圣继绝学的标准答案。

    《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字字千钧,是这个问题完美解答。

    但当卢璘张开嘴,试着把第一句脱口而出之时。

    一股无形却又无比强大的力量,骤然降临,死死地扼住了他的喉咙。

    就和第一次尝试把《道德经》和《赤壁赋》写下来的场景一模一样。

    卢璘一下就明白了。

    这是文道规则的约束。

    现在的他根本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承载那四句足以改变天地的宏愿。

    强行说出,只会引来天道反噬,轻则才气溃散,重则魂飞魄散。

    念头电转之间,卢璘已经压下了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迅速地回想着自己前世今生。

    前世苦读十几年,考入华夏最顶级学府,再到今生成为一个庄户人家的六岁稚童。

    我为何要读书?

    前尘已是往事。

    只能放眼当下。

    下河村那个破旧的小院。

    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裳的身影。

    父亲拄着拐杖,望向自己时那充满期盼的眼神。

    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飞速闪过。

    他再次抬起头,迎上夫子眼睛。

    这一次,他的目光清澈而坚定。

    “回夫子。”

    卢璘对着夫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学生以为,读书,无关乎他人,亦无关乎天地。”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就连那老夫子,眉头也几不可查地微微一动。

    读书无关天地?

    这是何等离经叛道之言。

    卢璘却不理会夫子的反应,缓缓直起身。

    “读书,只为明心。”

    “明父母之恩,知何为反哺。”

    “明己身之短,知何为谦逊。”

    “明善恶之别,知何为坚守。”

    “明本心之向,知何为追求。”

    一连四个“明”,四个“知”。

    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没有半点高远志向。

    说的,全都是最浅显,最朴素的道理。

    是为人子的本分,是为学子的基础,是为人的根本。

    堂下的孩童们听得一知半解,只觉得他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少爷更是听得云里雾里。

    他觉得卢璘说得很好,可又觉得,这番话比起自己刚才那句“定国安邦,匡世济民”,似乎差了点气势。

    然而,主位之上。

    那名一直古板严苛,不苟言笑的老夫子,在听完这番话后,陷入短暂的愣神。

    明心!

    好一个明心!

    世人读书,或为功名,或为利禄,或为空谈大道。

    又有几人,能真正静下心来,先求一个明心?

    返璞归真,大道至简!

    这哪里是一个六岁稚童能说出的话?

    这分明是勘破了世事,彻悟了为学之道的宗师之言!

    老夫子嘴唇翕动,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话到嘴边,不知道如何开口。

    看着卢璘那张稚嫩却平静的脸,看着他那双清澈得不含一丝杂质的眼睛。

    夫子久久不能平静。

    整个学堂,安静的落针可闻。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所有人都被老夫子愣神的样子给吓住了。

    只有卢璘,依旧平静地站在那里,不卑不亢。

    许久。

    夫子从喉咙里挤出了两个字。

    “坐下。”声音有些沙哑。(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不错,请把《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