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秋庭深处

    小雨抱着一大摞刚打印出来的文献资料,几乎是蹦跳着冲进工作室的,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

    “倾辞姐!寰宇那边把《秋庭戏侣图》的所有前期检测报告和X光片都传过来了!我的天,足足好几个G的数据!还有他们内部的专家分析笔记,太详细了!”

    她将厚厚的资料放在工作台空处,眼睛亮晶晶的:“傅先生的助理说,这些都是傅先生亲自吩咐整理的,说希望对您有帮助。”

    沈倾辞正在给一幅民国时期的扇面做去污处理,闻言动作未停,只淡淡“嗯”了一声,目光并未从眼前的绢帛上移开。

    她的反应过于平淡,小雨的热情像是被浇了一小瓢温水,但还是忍不住感慨:“傅先生真的好重视这幅画啊,而且……真的好细心。”她偷偷瞄了一眼沈倾辞,后者依旧是那副无波无澜的样子,仿佛她们讨论的不是那个跺跺脚就能让艺术圈震三震的傅衍珩,而只是一个普通的、要求多了点的客户。

    小雨吐吐舌头,不敢再多嘴,安静地退到一旁整理资料去了。

    工作室重归寂静,只有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模糊唱腔和毛笔扫过纸面的细微声响。

    过了许久,沈倾辞才完成手头阶段性的工作。她净了手,走到那摞新资料前。

    指尖拂过打印纸尚带余温的表面,她不得不承认,傅衍珩的准备确实充分得超乎想象。高分辨率的X光片揭示了画作深层肉眼难以察觉的断裂和补笔;多光谱成像报告详细标注了不同矿物颜料的分布和退化情况;甚至还有历代收藏者留下的、几乎不可见的标记记录。

    专业,严谨,且极具价值。

    她坐下来,一份份仔细翻阅。阳光透过花窗,在她低垂的眼睫上投下细密的阴影。她看得极其专注,时而用铅笔在旁边的速写本上记录下关键信息,时而放大电脑上的细节图片凝神观察。

    随着了解的深入,她对《秋庭戏侣图》的损伤情况有了更立体、也更严峻的认识。这幅画的修复难度,远超她最初的预估。每一处破损背后,都可能牵扯着复杂的因果。

    当她翻到一页关于画心右下角一处严重霉斑腐蚀的分析时,旁边附着一张特写照片。那霉斑的形态颇为奇特,边缘隐约能看出一个极淡的、被侵蚀得几乎消失的印鉴轮廓,比之前她无意间碰触到的那个更为模糊。

    几乎是下意识的,她的指尖轻轻点在了照片中那处印鉴的位置。

    冰凉的打印纸,粗糙的质感。

    然而,就在接触的刹那——

    一种截然不同的、尖锐冰冷的触感猛地刺入她的指尖!

    那感觉极其短暂,像一根细小的冰针扎了一下,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浓得化不开的阴郁和……不甘?仿佛沉淀了数百年的怨怼,透过纸张,凶戾地传递过来。

    沈倾辞猛地缩回手,指尖甚至残留着一丝生理性的麻痹感。

    她心跳微微加速,看着那张照片,眉心紧蹙。

    这次的感觉,比上次短暂触碰时清晰得多,也……强烈得多。带着一种明显的负面情绪。

    这印鉴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会附着如此强烈的情绪碎片?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异样,拿起铅笔,迅速在速写本上依着记忆和照片上的残影,勾勒起那个模糊印鉴的可能形态。

    这不再仅仅是修复一幅画,更像是在解开一个尘封已久的谜团。而傅衍珩,他知道这幅画背后可能隐藏的这些吗?

    ……

    傍晚时分,那套来自傅衍珩的顶级修复工具被送到了。

    没有大张旗鼓,是他的首席特助亲自送来的,一个同样西装革履、神情一丝不苟的年轻男人,姓周。

    “沈小姐,傅总吩咐送来的。”周特助态度恭敬却疏离,将一个大小合宜、材质特殊的密封箱放在工作台上,“傅总说,工具若有任何不称手之处,请务必告知,他会立刻为您更换。”

    沈倾辞点了点头:“代我谢谢傅先生。”

    周特助没有多留,递上一张自己的名片后便礼貌告辞。

    小雨好奇地围过来:“倾辞姐,快打开看看呀!”

    沈倾辞解开密封箱的卡扣,箱盖开启的瞬间,即便是她,眼底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叹。

    天鹅绒内衬上,每一件工具都安静地躺在专属位槽里,闪着冷冽而精准的金属光泽。从各种型号的镊子、刮刀、针锥,到特制的排笔、调色刀,甚至还有几件她只在国外博物馆专家那里见过图录的非标定制工具。材质、重量、弧度、平衡感,无一不是极致。

    她拿起一柄极细的弯头镊,指尖传来的触感和重量完美契合她的手型与用力习惯,仿佛为她量身定制。

    他果然调查得很仔细。这份“心意”,沉重且不容拒绝。

    “哇……”小雨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眼睛都看直了,“这……这得多少钱啊……傅先生也太……”

    沈倾辞放下镊子,合上箱盖,语气平淡:“工具而已,好用就行。去把《秋庭戏侣图》的损伤图录拿过来,我们开始制定初步修复方案。”

    “哦,好!”小雨赶紧跑开,很快抱来一叠文件。

    工作台上再次铺开各种资料和图录。沈倾辞投入工作状态时,总会不自觉屏蔽掉外界一切干扰,神情专注而冷静,指尖在各种数据和分析报告间流畅移动,不时在方案草案上写下标注。

    小雨在一旁协助,偶尔提出疑问,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看着沈倾辞工作。她总觉得,倾辞姐在面对那些极度脆弱的古画时,眼神会变得格外不同,那里面有一种近乎温柔的强大力量,让人移不开眼。

    窗外天色渐暗,华灯初上。

    工作室里亮起了明亮而无影的专业灯源,将工作台照得恍如白昼。

    沈倾辞刚初步确定好几个关键破损处的处理思路,放在一旁的私人手机屏幕忽然亮了起来。没有铃声,只有震动,在木质台面上发出沉闷的嗡鸣。

    她瞥了一眼,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号码。

    没有署名,但那串数字的组合方式,透着一种冷硬而规律的独特感,让她瞬间联想到了那张被塞进抽屉底层的便签纸。

    她手上的动作停住了。

    小雨也看到了来电,好奇地看了一眼,又看向沈倾辞。

    手机固执地震动着,嗡鸣声在安静的工作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带着某种无形的催促。

    沈倾辞盯着那串号码,迟迟没有动作。

    她几乎能想象出电话那头的男人,此刻正如何气定神闲地握着手机,或许是在某个顶级餐厅的私人包间,或许是在他那辆奢华的座驾里,笃定地等待着她的回应。

    他送来了她无法拒绝的工具和资料,现在,这通电话,像是无声的提醒,又像是新一轮的试探。

    嗡鸣声持续了十几秒,终于归于沉寂。

    屏幕暗了下去。

    沈倾辞几不可闻地松了口气,但心底深处,那根被无形拨动的弦,却并未立刻停止震颤。

    她重新拿起铅笔,试图将注意力拉回修复方案上,笔尖却迟迟没有落下。

    几分钟后,手机屏幕再次亮起。

    这次,是一条短信。来自同一个号码。

    内容极其简洁,一如他本人的风格——

    【工具可还顺手?傅衍珩。】

    没有寒暄,没有追问方才未接的电话,只是一个看似简单平常的询问,却巧妙地绕开了她可能设置的所有回避屏障。

    沈倾辞看着那条短信,指尖微微收紧。

    她沉默了片刻,最终拿过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悬停良久,才缓慢地敲下回复。

    同样言简意赅,公事公办,甚至刻意忽略了发信人是谁——

    【很好,谢谢。方案制定中,有进展会告知助理。】

    点击,发送。

    然后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了桌面上,发出轻微的一声“啪”。

    仿佛这样,就能切断那透过电波传递过来的、无处不在的掌控感。

    她抬起头,目光重新落回《秋庭戏侣图》那惨烈而斑驳的影像上,眼神渐渐恢复沉静。

    只是在那沉静之下,某些东西,似乎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窗外,城市的霓虹闪烁,夜,还很长。(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她的天鹅绒刀刃不错,请把《她的天鹅绒刀刃》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她的天鹅绒刀刃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