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夏庠与夏序

    帝贺并没有让展昭跟着自己一同返回平吉堡,而是给了他一个特别的假期,允许他回到岱山岛探望亲人。这个决定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展昭之前盗取祭天金人所立下的赫赫军功。

    帝贺对展昭的能力和忠诚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有了傅红雪和孩子,帝贺的仇人傅介子也许诺给予他高官职位,但他还是没有背叛帝贺,所以他决定对展昭委以重任。

    当展昭省亲归来之后,帝贺打算让他接手那支已经初具规模的黄河水军。

    要知道,原本由展昭担任总教头的禹羌水军第一军,自抵达乌梁素海,历经两年光阴,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禹羌铁骑。如此一来,展昭之前的禹羌水军总教头一职,实则有名无实,当为其另觅新职。

    此外,展昭曾襄助袁承志治理乌海军镇,其间尽显卓越领导才能与军事智谋。

    然则,展昭即便有此等出色表现,迄今却未获实质官位。

    其虽曾暂任禹羌龙军第一军团副将及乌海军镇代理军镇长,扮演救火队长之角色,然因其后领受盗取祭天金人之任务,又因失忆而失踪大半年,此乃其未能获相应官位之主因。

    帝贺认为,现在是时候给予展昭一个正式的官职,以表彰他的功绩和能力。

    因此,帝贺决定让展昭接管黄河水军,并授予他正三品车骑将军的官位,偏将闫盾将协助之。这不仅是对展昭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发展的一种激励。

    除了让他回家探亲之外,帝贺还交给他一项特殊的任务——携带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往岱山岛,正式力邀展昭的大哥柳下惠到北典城来担任新夏朝的教化大臣。

    柳下惠,此乃备受敬仰之人,其品德高洁,智慧超群,声名显赫,天下皆知。他对原昌邑国所推行之君平书院教育体制,甚是赞赏,且了解甚深,如数家珍。故于教育理念上,柳下惠与帝贺心有灵犀。

    君平书院的教育体制,无疑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育模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才。然而,要将这样的教育体系推广到以边民和牧民为主的新夏朝国民中,却并非易事。

    边民和牧民的生活方式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大多数新夏朝国民以半游牧半农耕为主,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教育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如何让他们接受并适应君平书院的教育体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此外,还需顾及军事方面的需求,帝贺期望能将军事课程纳入教育体系,使新夏朝的孩童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强身健体,自幼便具备过硬的军事素养,以此抵御新夏朝所面临的四周,包括强大的汉朝廷的威胁。

    而柳下惠,由于他对君平书院教育体制的深入了解,以及他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见识,使得他成为了担纲新夏朝教化大计的最佳人选。如果由他来负责这项重要任务,相信他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找到适合边民和牧民的教育方法,从而顺利地推广君平书院的教育体系。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新夏朝国民的整体素质,还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为新夏朝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帝贺相信,柳下惠的到来将会为新夏朝带来新的气象和发展机遇。而展昭作为柳下惠的弟弟,自然是传递这一重要邀请的最佳人选。

    带着帝贺的期望和信任,展昭踏上了回乡之路。他心中明白,这次任务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族的荣誉,更关乎新夏朝的未来。他决心不辱使命,用自己的努力促成哥哥展禽,也就是柳下惠,为新夏朝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临别之际,帝贺一脸凝重,凝视着展昭,沉声道:“展昭,关于不久将对傅介子采取的复仇计划,我可向你承诺,绝不会牵连无辜的傅红雪以及你们的孩子。”

    展昭闻此,心稍安,然帝贺话锋忽转,续道:“然,我以为,傅红雪宜往岱山岛养胎。”

    展昭不禁一怔,不解地问道:“为何作此安排?”

    帝贺释曰:“岱山岛环境静谧,远离尘世喧嚣,于孕妇与胎儿皆有益。且于彼处,傅红雪可得更佳照拂与护佑。”

    展昭沉默须臾,终悟帝贺此议之深意,复仇计划虽不涉傅红雪,然复仇过程或有伤害,傅红雪若在现场,相关行动执行人员恐难行事决绝。

    少顷,展昭方开口道:“王上,臣定当竭力将傅红雪带离朔方城,至岱山岛。”

    他们彼此凝视着对方的眼睛,心中涌动着千言万语,但最终都化作了一个深深的拥抱。

    这个拥抱虽然短暂,却充满了无尽的情感。它是对彼此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承诺。

    展昭在拥抱结束后,快速跳上马背,扬起一片尘土,如箭一般疾驰而去。

    当然,他们都不知道,柳下惠已经和戴惊鸿商量好了开春就来贺兰山阙之事。

    而帝贺身旁的宗政明月与海来阿木等人,此时还环绕着祭天金人而坐,神情凝重,冥思苦想着开启它的法门。他们已然钻研许久,可这祭天金人恰似一个执拗的谜团,令他们始终难以觅得突破之径。

    此祭天金人通体闪耀着璀璨金光,虽历经岁月沧桑,然观之仍极为华美。细细察之,便会惊觉其表面竟无丝毫缝隙,仿若由整块金子径直浇铸而成。

    这让宗政明月等人全然无从下手,盖因其根本寻觅不到任何可供撬动或拆卸之处。众人尝试了诸般法门,或用工具敲击,或妄图以火焚烧,亦或在金人身上摩挲探寻可能存在的机括,然皆以失败而终。

    祭天金人依旧静静地伫立在彼处,对他们的努力漠然视之。

    唯一的斩获乃是祭天金人上所刻的四个大字,其与铁陨石以及“苍壁礼天”上的符箓字体如出一辙,众人一致认为那四个字极有可能便是“祭天金人”。

    帝贺终止了他们之间的讨论,着令宗政明月将祭天金人带回平吉堡继续研究。他暗自思忖,或许那封神秘书信之中就隐藏着开启祭天金人的关键信息。

    而当他们风尘仆仆抵达平吉堡之后,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却突然出现在眼前。

    原来,在北典城新落成的王府里,帝贺竟然见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柳下惠!

    这一切都要从闫盾说起。闫盾负责运输一批重要的物资,其中包括茶砖、盐巴、云锦等等。然而,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一场猛烈的台风,无奈之下只好躲进岱山港避风。

    于是,柳下惠与戴惊鸿商量后,决定在台风过后,搭闫盾的便船提前出发前往北典城。柳下惠就这样来到了北典城,而这个巧合也成为了帝贺与他相遇的契机。

    柳下惠刚到北典城,就被正为新夏朝教育事业无法顺利开展而头疼不已的韩国相给请进了王府,希望他能够帮忙出谋划策,共同商讨教化大计。

    韩国相听帝贺介绍过柳下惠,也知悉帝贺欲邀请柳下惠前来主持新夏朝教育事业,因此深知柳下惠的才华和智慧。

    与此同时,戴惊鸿因为思念义父心切,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插旗口去找王村长了。

    见到韩晓健一脸喜色地兴冲冲地扑上前来汇报,帝贺便晓得他定然是与柳下惠商议出了解决新夏朝教育问题的策略。

    柳下惠在抵达贺兰山之前,已然做足了功课,此前展昭的来信中也曾大略提及过这些教育难题。

    他的对策乃是将原昌邑国的君平书院教育体系与夏朝的教育体系相互融合,也就是依据属地居民的不同状况来推行不同的教育体系。

    譬如在以岱山岛水军子弟兵及其后裔为主的乌海军镇,因汉学水平颇高,且自幼接受君平书院的教育,便可施行君平书院教育体系。

    而在以牧民为主的白音敖包军镇、以边民为主的石嘴山军镇等地,则实行夏朝的“夏庠与夏序”教育体系,以兼顾解决国民的养老事宜,并可顾及“恤贫养孤”,“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经过柳下惠的详细介绍,帝贺了解到,“夏庠与夏序”是先祖大禹创立的夏朝最早出现的教育机构。

    “庠”本为氏族社会中赡养老人之所,后渐变为教育机构。

    夏朝时,“庠”主要负责道德伦理之教与生活技能之传。据《礼记·王制》载,老人以口述历史、传授经验之法,对年轻一代施以教化,此代际传递之模式,乃早期教育之重要形式。

    “庠”之教育内容,重礼仪规范、孝道思想及农业生产知识。初时,兼具养老与教化之能,后演变为以道德伦理教育为主之地。其高等级者称“上庠”,低等级者称“下庠”。其名于《礼记》《孟子》等古籍中皆有记载,且被视为夏商时期之核心教育机构之一。

    而“序”为夏朝特有之教育场所,更重军事训练与秩序维护。《孟子·滕文公上》言“序者,射也”,足见其核心职能含射箭、驾驭战车等军事技能训练。

    同时,“序”亦负责培养贵族子弟之等级观念与仪式礼仪,借规范化之演练以强化社会管理秩序,此文武兼备之特点,使其成为维护夏王朝统治之重要机构。

    两种学校之不同称谓,体现夏朝教育之分层特征。

    夏庠与夏序

    “庠”面向更广泛之社会成员,存原始氏族社会之平等教育传统;“序”则具更强之阶级属性,主服务于统治阶层。此分工既承部落时代集体教育之遗风,又应国家形成初期强化军事管理之需,为后续商周时期“学在官府”制度之形成奠定基础。

    即“夏序”与政治、军事活动结合更密,正合新夏朝之国情,恰能满帝贺对教育结合军事之要求。

    可以说,“夏庠与夏序”非常适合当下新夏朝的国情!

    帝贺心中暗自惊叹,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老祖宗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所创设的教育体系,竟然在如今的新夏朝仍然能够大放异彩,发挥出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帝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深感钦佩和赞叹。他意识到,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结晶,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老祖宗们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就已经洞察到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并精心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这套体系不仅涵盖了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并兼具军事扩张之需要,可谓是全面而系统。

    如今,新夏朝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对于各方面人才,特别是军事方面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老祖宗留下的教育体系,恰好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帝贺越想越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喝彩。同时,他也下定决心,要将这一优秀的教育体系传承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此时,他忆起了不久前找到的断肠崖龙舌兰根部秘洞之夏朝历书《夏小正》,旋即告知了柳下惠先生。

    柳下惠闻此奇书,双目登时放光,亟欲一读为快,或可于其中觅得夏朝先人的更多智慧。

    帝贺告知明月长老正加紧破译其内容,可与之多作交流。

    柳下惠遂向宗政明月求教。而宗政明月亦有求于他,缘自达巴于祭祀之事颇为精通,然于礼学则有所欠缺,其自身亦所知有限,故而深通礼学的大儒柳下惠之到来,恰可助其弥补不足。

    经过充分的讨论,帝贺决定于太常府新设与达巴长丞祭祀、占星云、卜吉凶之灵台同等规格的“辟雍”,以“行礼乐、宣德化”,即将上任新夏朝教化大臣的柳下惠兼任辟雍长丞,协助太常宗政明月操持新夏朝礼学事务。(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蓝鸮之恋不错,请把《蓝鸮之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蓝鸮之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