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一次布粥

    没有了沈砚这个朝廷大臣的同行,少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不自在,谢家这边赶路的气氛明显轻松了一些。

    夜里,营地第一次支起三口大锅,火光舔着锅底,糙米粒和糠壳在沸水里翻滚,像无数挣扎的小舟。

    谢里正拄着一根木棍,嗓子沙哑却带着喜气:

    “老少爷们儿,今晚开始,专给咱村的女人孩子布粥!”

    孩子们围着锅台蹦跳,妇人用破碗排队,眼中亮起久违的期待。

    李月兰被拉去掌勺,她舀起一勺稀粥,糙米沉底,糠皮浮面,热气带着淡淡的土腥味。

    她忽然想起包袱里剩下的粗面馒头,又干又硬,却麦香十足,对比之下,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原来她嫌弃的粗面馒头在灾年里竟是这么奢侈。

    半大的孩子们最先围上来,小手捧着破碗,眼睛亮得像星子。

    女人们排成歪歪扭扭的长队,裙摆沾着尘土,脸上却带着久违的期待。

    第一锅粥舀起,李月兰掌勺,她舀得极慢,米粒和糠壳在勺里翻滚,小心翼翼的给他们舀粥,争取让所有人分到的粥水都差不多。

    第一个领到粥的是赵婶子,五十出头,她的背已佝偻,打完粥后她捧着碗,转身就朝自家帐篷跑,粥面晃出一圈涟漪。

    帐篷里,丈夫赵老蔫儿正咳得撕心裂肺,两个孩子瞪着眼睛咽口水。

    赵婶子蹲下身,把粥碗递到丈夫嘴边:“先喝一口,润润嗓子。”

    赵老蔫儿摇摇头,推回碗:“你和孩子先。”

    赵婶子眼眶一热,自己先啜了一小口,嘴唇沾了粥皮,立刻把碗塞到孩子手里:

    “快,趁热。”

    第二个是谢无赖的大嫂赵敏敏,怀里抱着刚满周岁的娃。

    她领到粥后,没走两步,先低头抿了一小口,确认粥里没石子,这才快步回去。

    丈夫谢有财正靠在板车上,一条腿肿得发亮。

    她把粥吹凉,先喂了孩子一小勺,再喂丈夫:“你吃一点,明天才有力气赶路。”

    谢铁匠和他媳妇王氏扶着谢铁匠的老娘也来领粥了,王氏一碗,谢铁匠的老娘一碗,两人小心翼翼的端着碗扶着她坐在锅灶附近的空地上。

    “娘,先喝一口,温温胃。”谢铁匠半蹲着,把碗沿轻轻送到母亲嘴边。

    老妇人却固执地把碗往外推:“我一把老骨头,喝两口就行,你们年轻,要出力,多喝点。”

    王氏急得红了眼,蹲下来把碗又递回去:

    “娘,您再喝两口吧,上次您偷吃观音土,还没完全缓过来呢,您要是再出事,我和铁匠可怎么办?”

    老妇人摇摇头,声音沙哑却带着笑:“我这条命是谢家小哥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哪敢再糟蹋?你们放心,观音土,我是再也不敢吃了。着粥我喝半碗就够了,剩下的你们两夫妻匀着喝,把身子养好了,以后兴趣还能给我生个娃娃出来呢。”

    谢铁匠拗不过,只好让她抿了半碗,老妇人抿完后,把碗往儿子媳妇手里一塞,“快喝,凉了就暖胃了。”

    王氏端着剩下的一碗半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谢铁匠劝她:“你昨晚背着娘走了三里地,脚都磨破了,你先吃。”

    王氏摇头:“我没事,你背着娘更久,你先。”

    两人推来推去,碗沿碰得叮当响,粥面晃出圈圈涟漪。

    最终谢铁匠端起碗直接送到媳妇唇边:“快喝,别争了。”

    当粥水滑进喉咙,带着糙米和糠壳的粗粝,却暖得人心口发胀。

    老妇人看着他们,眼角湿亮,却笑得满足:“有粥喝,就有盼头。”

    也有妇人领到粥后,站在原地,捧着碗发愣。

    端着粥碗,眼泪啪嗒啪嗒掉进粥里。

    想起家里等着这碗粥的亲人,粥香混着心里的苦,怎么也咽不下去。

    谢秋芝在锅边帮忙添柴,火光映得她脸通红。

    她看见一个瘦小的妇人领到粥后,没回帐篷,而是蹲在火堆边,小口小口地喝,喝一口,抬头望一眼星空,再喝一口。那妇人喃喃:

    “万一回去,男人孩子抢光了,我至少先垫垫肚子。”

    粥棚旁,热气蒸得人脸发红。

    陈进虎看着谢家村的锅灶咂咂嘴,对谢里正笑:“老谢,你们这法子绝了!专粮专粥,女人娃娃能续命,这十八村,就你们村最讲究。”

    里正摆摆手,眼角却掩不住得意:“全是锋小子出的主意,我不过跑个腿。”

    陈进虎闻言,目光落在一旁的谢锋身上,低声道:“此人……果然是个好的。”

    话锋一转,他掏出袖中小地图,指给里正看:“明日卯时起程,今日已走四十,余下一百六十里到承安州,那边的旱情比临漳洲和汝阳府好些,本该日子好过些的,但他们最近被蝗虫侵扰,所有麦苗都被啃得跟秃子似的,现在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旱灾初期他们在城内设立‘安澜棚’,足足有三十口大锅同时布粥,每日至少一千五百份粥,要是咱们早些过去,也许还能吃上一顿稠的。咱们争取五日内赶到,每日五十里,你和乡亲们说一下,今晚喝了粥,脚程可别拖后。”

    里正点头:“听官爷的!明儿天一亮,敲锣就走。”

    陈进虎收起图,拍了拍谢里正的肩膀:“谢家村有续命粮、有主意、有狠人,这一路,我们三个押注你们能全须全尾到京畿。”

    谢里正自从听了谢锋的话,把银子花光全买了粮食,就不只是想规规矩矩的赶路了,他还想到承安州之前,超过前面的王家村。

    之前王家村的里正曾嘲笑谢家村"老弱拖后腿",谢里正憋着一口气,他想证明谢家村更有组织、更团结,不比王家村差。

    而且逃荒路上多耽搁一天,就多一分饿死、病死的风险,必须争分夺秒的赶路。

    反正谢里正现在是憋着一股火:“绝不能让王家村的王扒皮再踩在我们谢家村的头上”。

    谢锋站在暗处看着自己老妈和妹妹在锅灶前忙活,他实在是不放心她们的人身安全。

    三洼地的意外,让他觉得妈妈和妹妹只要离开他的视线,他就没有安全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不错,请把《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