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书香云槐县浓粥送娃娃

    说到这儿,他语气里带上一丝特别的意味:“俗话说‘纸匠多秀才’,或许是因为造纸业兴盛,与文化沾边,云槐县的读书风气格外浓厚,读书人也比别处多得多。听说县里童生、举人的比例,是整个京畿道下属郡县中最高的。县里的茶馆,寻常百姓谈诗斗对那是日常消遣,文风之盛,堪称云槐县的招牌美谈了。”

    “县里书院也多,有好几家出了名的书院,每年乡试放榜后,都比拼谁家的中举率高,竞争激烈得很。还有一家叫‘飞花驿’的地方,每天都有先生或者学生去那里免费讲学,也供人听讲,很是热闹。而且,从云槐县通往京城的那条官道,十里路皆是槐荫夹道,夏日里凉快又雅致,特别受那些进京赶考的士子们喜爱。有时候盘缠不够在京城久住,他们就会选择住在云槐县,既清静,花费也省些。”

    赵老七听得目瞪口呆,脸上露出无比神往的表情,喃喃道:

    “满城槐花飞雪……纸坊……书院……秀才举人……”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与他认知中完全不同的世界,半晌,他重重叹了口气,语气里充满了羡慕和一丝落寞:

    “当年……我也就是个落第的秀才,屡试不第,家中又还有些许银钱,族里长辈才推举我当了这桃溪村的里正,一当就是这么多年……唉,要是……要是我们桃溪村的娃娃们,将来能有福气去云槐县的书院念上书,哪怕只是考个秀才回来,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到时候,我这把老骨头,就能安心退位让贤喽!”

    谢广福能听出他话里的真诚和对科举的向往,随口宽慰道:

    “赵叔您正值壮年,经验丰富,这里正的担子还得您挑着。我们谢里正也常说要像您多学习。朝廷每年不是还给你们发工银嘛?先顶着,让村里的后生们好好成长,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赵老七闻言却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工银?是有,每年也就七八两银子,饿不死也富不了。可是啊,‘里正’不是官,却是县衙与咱们这千家万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活计杂着呢!收税、派役、调解纠纷、传达政令……哪样不得操心?要是管辖的户籍里有人家实在困难,欠了税赋,上头催得紧,往往还得我们这些里正先想办法垫补上,不然第一个吃挂落的就是我们。唉,既要让县衙信得过,又得在村里镇得住、说得上话,这夹缝里的差事,着实不容易啊!”

    谢广福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所以,他才不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里正呢,赵老七这话道出了无数底层里正小吏的心酸。

    “里正”这个看似有点小权力的位置,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和说不尽的琐碎烦恼。

    阳光透过槐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日头升到正顶,灼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测量工作暂告一段落。

    桃溪村的祠堂里,比昨天略显“丰盛”的午饭已经准备好。

    依旧是野菜粥,但明显比昨天浓稠了不少,米粒多了些,不再是清汤寡水照见人影。

    水洼里抓来了两条鱼,给煮成一锅浓稠的鱼汤。

    旁边还放着一小盆洗干净的、看起来相对水灵甜润的野果,不再是昨天下午那种酸倒牙的品种。

    赵老七确实是尽了最大努力来改善这顿“工作餐”的档次。

    然而,吃饭的氛围却比昨天更加沉闷和尴尬。

    昨天大家饿着肚子,一碗能照见影子的稀粥下肚,虽然不管饱,但至少心理上没太大负担。

    可今天,这稍微像点样子的饭食,却吃出了截然不同的滋味。

    原因无他,只因为他们是在桃溪村村民暂时栖身的祠堂里用餐。

    祠堂四周,或坐或站,或倚着门框,围满了桃溪村的妇孺和老弱,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眼神却像被磁石吸住一样,牢牢盯着谢广福、谢锋、谢长河以及那几个帮忙干活的桃溪村汉子手里的粥碗和旁边的鱼汤野果。

    那些眼神,没有恶意,只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对食物的深切渴望,尤其是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小嘴巴无意识地嚅动着,看得人心头发紧。

    赵老七脸上火辣辣的,坐立难安。

    他想呵斥村民们离开,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都是他的村民,如今都挤在这破败的祠堂里勉强度日,他有什么资格赶他们走?可不赶人,这饭……谢广福他们怎么吃得下去?

    谢广福端着那碗明显分量足了不少的野菜粥,感觉碗沿烫手得很。

    他环视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一个离他最近、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身上,那孩子瘦得只剩下一双大眼睛,此刻正一眨不眨地盯着他手里的碗,小小的手指含在嘴里,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谢广福放下碗,对着那小男孩温和地招了招手。

    孩子有些怯生生地,看了看身边的娘亲,又看了看谢广福,慢慢挪了过来。

    谢广福端起自己那碗还没动过的粥,塞到小男孩手里,粗糙的大手摸了摸孩子稀疏枯黄的头发,声音放得格外轻柔:“乖孩子,拿去吃吧。”

    几乎是同时,谢锋也默不作声地把自己那碗粥,递给了旁边另一个看着稍微大一点、但同样瘦骨嶙峋的女孩。

    谢长河愣了一下,随即也反应过来,赶紧有样学样,把自己那碗粥分给了眼巴巴望着他的孩子。

    然而,他们的善举却让桃溪村的妇人们更加窘迫和不安。

    那个小男孩的母亲,一个面色憔悴的年轻妇人,赶紧上前一步,一把拉过自己的孩子,脸上又是感激又是羞愧,连连摆手:

    “使不得!使不得!这怎么行!你们干活辛苦,快自己吃!孩子们……孩子们不饿,真的不饿!”

    她说着,甚至用手轻轻捂住了孩子的眼睛,仿佛这样就能隔绝那碗粥和鱼汤的诱惑。

    其他妇人也纷纷开口,声音里带着同样的窘迫:

    “是啊是啊,你们快吃吧,别管我们!”

    “你们来帮我们村量地,已经是大恩了,哪能再吃你们的饭食!”

    “孩子们不懂事,瞎看,你们别介意……”

    赵老七也在一旁搓着手,满脸歉疚地劝道:

    “广福贤侄,锋哥儿,长河,你们……你们快吃吧。别……别管他们……唉!”

    他重重叹了口气,心里堵得难受。

    谢广福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站起身,目光扫过那些面黄肌瘦的孩童和满脸窘迫的妇人,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赵叔,各位嫂子,都别说了。”他指了指那些孩子,“看看孩子们都瘦成什么样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顿饱饭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几个大老爷们,饿一顿两顿的不打紧。”

    他顿了顿,看向赵老七,语气坚决:“赵叔,听我的,从明天起,你们桃溪村就不用再给我们准备饭食了,左右这量地的活儿,最多也就再忙两三天就能完事。我们……自己带干粮过来。今天这粥和鱼汤就给孩子们吃吧。”

    “这……这怎么行!”

    赵老七急了:“你们来帮我们干活,哪能还让你们自己带吃的!这不成道理!”

    谢锋也站起身,声音沉稳:“赵爷,我爹说得对。以后我们自己带干粮,方便。”

    谢长河也瓮声瓮气地附和:“就是,俺们带了馍,顶饿!”

    谢广福摆摆手,制止了赵老七还想劝说的话:“这事就这么定了。赵叔,您要是再坚持,那就是赶我们走了。”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最终,那几碗浓稠的野菜粥,还是分给了眼巴巴的孩子们,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小脸上终于有了点满足的光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不错,请把《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