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窑洞已经完成烘干

    夜幕低垂,土灶的火光印在脸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香和泥土的气息。

    李月兰正吃着上次去果园摘的桑葚,像是想起什么,抬头对谢锋说道:“锋哥儿,今儿下午,谢明月那丫头跑咱们家菜地来了。”

    谢锋头都没抬,全神贯注地看着手里那个新做的竹笔筒,笔筒是谢秋芝用一截匀称的翠竹做的,打磨得十分光滑,外面还用刻刀精心刻了一株姿态优雅的兰花,线条流畅,十分雅致。

    他仿佛没听见李月兰的话,反而将笔筒递过去,语气带着点难得的欣赏:“娘,您先别管那些。来看看,秋芝做的这个笔筒,真好看。这兰花刻得,有模有样的。”

    李月兰被打断了话头,凑过去看了一眼,也忍不住点头:

    “嗯,是不错。你妹手巧,随我。”她笑着瞥了一眼旁边的谢秋芝,带着点小得意。

    这时,谢文笑嘻嘻地从旁边冒出来头,献宝似的举起一个东西:

    “看!看我做的!”

    那是一个用粗竹片削成的“大宝剑”,剑身歪歪扭扭,但看得出用了心思打磨,不至于割手,最搞笑的是剑柄处,还特意戳了个孔,穿了根麻绳,可以背在身上。

    谢广福正就着火光看一张简易的地形图,抬眼瞅了一下小儿子那“杰作”,忍不住笑话他:

    “小文,你这两天是不是太闲了?还有工夫鼓捣这玩意儿?看来明天得给你多派点活儿。”

    谢文立刻不满地嚷嚷:“爹!你又偏心!姐做的竹筒,你们都夸。我做的大宝剑,你就说我闲!我这大宝剑是给哥做的!”

    他转头看向谢锋,努力摆出一副“我很贴心”的表情,“哥,你看,背着多帅!以后你进山打猎,背着防身!”

    谢秋芝闻言,毫不留情地拆穿他:“得了吧,谢-文-弟-弟。是你自己想玩吧?还打着给哥做的幌子。我说,你别忘了你芯子里到底几岁了?这么大个人了还玩这么幼稚的玩具?你该不会……又被原主那傻小子的灵魂给夺舍了吧?”

    她故意用他们之间才懂的玩笑调侃他。

    谢文被说得脸一红,瞪着眼睛反驳:

    “你才被夺舍!你全家都被夺舍!”

    话一出口,他立刻意识到不对——他现在这“全家”,好像确实就是“夺”了别人舍才凑在一起的……他顿时尴尬地挠挠头,嘿嘿傻笑起来,试图蒙混过关。

    谢锋也被弟弟这憨样逗笑了,他接过那柄粗糙的竹制大宝剑,掂量了一下,笑着摇头:“谢了,小文。不过哥可不敢背这个出门,太丢人了。我要背,就背真家伙。”

    “等谢铁匠那边炉子真的烧起来,能打出像样的铁器了,让他给我试着打一把真正的大宝剑。”

    谢秋芝听到这,打开抱着的保温盒,里面是切得厚厚、冰镇得恰到好处的秋月梨,清甜可口。

    她用竹签叉起最大最水灵的一片,递到谢锋嘴边:“哥,想要真宝剑?要不……我给你‘网购’一把?那种没开刃的工艺剑,挂家里看着玩也行。”

    谢锋就着妹妹的手咬下冰凉甜滋滋的梨子,满足地眯了下眼,但还是坚定地摇头:

    “不了。那东西华而不实,还占地方。我有那把瑞士军刀就够用了,小巧方便,干活啥的都能使上劲。大宝剑……那不适合咱们庄稼人。等以后真需要再说吧,别浪费钱。”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务实起来,“咱们现在账上的存款可是只出不进,得省着点花。”

    说完,谢秋芝又依次给谢广福和李月兰投喂了冰梨。谢广福一边吃一边点头:

    “嗯,甜!还是我女儿贴心。”

    李月兰也笑着说:“这梨子好,水多又甜,下火。”

    急得旁边的谢文像只等待投喂的小狗,不停地提醒:“姐!还有我!姐!姐!你看看我!我还没吃呢!给我最小的梨子就行!”

    谢秋芝故意慢条斯理地盖上保温盒,看着他那馋样,终于把盒子整个塞到他怀里:

    “喏,最后一块,最大的留给你了,吃完,进去把盒子洗干净,里外的水都擦干,收好。”

    谢文接过盒子,看到里面果然还有一大片梨子,立刻眉开眼笑,但听到后半句,脸又垮了下来,发出一声哀嚎:“啊?又是我洗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啊!”

    这一晚的话题,再也没人提起谢明月。

    清晨,谢广福便踏着露水来到了后山的窑洞。

    姚大、姚二和谢铁匠三人几乎是蓬头垢面,眼窝深陷,但精神却异常亢奋,正围着最大的那个蟹壳炉比比划划,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他们连自家刚分到手的田地都暂时顾不上了,全权交给了家里的婆娘去勉强打理,几乎把全部时间和心血都扑在了这几口老窑上。

    一抬眼看到谢广福来了,三人顿时像找到了主心骨,激动地围了上来。

    “广福叔!您可算来了!”姚大嗓门最大,抢先开口,脸上洋溢着成就感和疲惫。

    “广福叔!您快来看看!按您说的法子,这几口窑我们日夜不停地烘烤,没敢歇火!”

    姚二也急切地汇报,指着那几口冒着细微蒸汽的窑顶。

    谢广福看着他们三人布满红血丝却亮得惊人的眼睛,以及身上沾满泥灰的衣衫,心里又是感动又是好笑,知道这几人是真把这窑洞当命根子了。

    他耐心地听着三人汇报这几天的情况:如何小心地控制火势,日夜轮班盯着窑温的变化……

    听完汇报,谢广福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亲自走到每一口窑洞前,仔细地触摸窑壁的温度和湿度,观察窑口的烟色,甚至凑近深吸一口气,感受空气中残留的气味。

    片刻后,他直起身,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点了点头:“干得不错!”

    他看向姚大姚二,语气肯定:“‘先散湿,再微火,温不过掌,烟不过青。’这口诀你们记在心里了,也做出来了。窑壁烘烤得恰到好处,既没有因为心急而开裂,也没有被烤焦,潮气去得透,底火也稳住了。很好!”

    得到肯定,姚大姚二顿时咧开嘴笑了,露出两排白牙,像得了大奖的孩子。

    “好了,前期准备差不多了,咱们接下来就得动真格的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不错,请把《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