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古代收徒规矩多

    锣声和喊话声在清晨寒冷的空气里传得老远。

    谢广福此刻正坐在那张宽敞的北美黑胡桃木长桌前吃着早餐,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腌渍的小菜,还有李月兰煎的荷包蛋,一顿早餐吃得温暖又舒坦。

    刚放下碗筷收拾好桌子,谢三河就来了。

    他如今简直是谢广福家的常客,没事就来,态度永远是那么卑微恭敬,见到谁都客气有礼,一口一个“广福叔”、“月兰婶子”、“锋哥”、“芝芝妹妹”、“小文”,礼数周到得挑不出一点毛病。

    “广福叔,您吃好了?那个……我家刚去窑区把砖拉回来了,就堆在宅基地那儿。这……这暖房具体该怎么起,心里还是没底,想来请您过去给指点指点,就一会儿工夫,您看成吗?”

    谢三河搓着手,眼神里满是期盼和小心。

    谢广福看着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小子哪是单单来问暖房的事情?分明是对建房子着了迷,想拜他为师学真本事。

    他观察谢三河也有些日子了,这小子确实机灵,学东西快,干活也肯下死力气,没什么偷奸耍滑的坏心眼。

    但是,谢广福心里清楚,收徒?在古代,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古代的“拜师”,绝非现代交钱上课那么简单,这是一场近乎“人身依附”的绑定。

    一旦拜师,徒弟在宗法意义上就成了“半子”,甚至“半奴”,师徒之间被“孝”与“恩”两根绳索紧紧捆绑一辈子。

    规矩也大得吓,拜了师等于把人生一半股份“过继”给师父。

    名分上,还得写一张近乎卖身契的“门生帖”,声明“天灾病累,各听天命,不与师责”,有些规矩还要求徒弟改口叫“父亲”,谢广福光是想想就觉得有些心里发毛,他都有两个儿子了,再多半个儿子,实在是无福消瘦。

    而且拜师后的礼数也要讲究,凡是春节、端午、中秋和师父生日,统称“四节”,每节先给祖师牌位磕头,再给师父师母行“四拜八叩”,这待遇与亲爹持平。

    进门头两三年身份是“徒”,只管饭、没工钱,挑水、劈柴、扫鸡粪全包,后两年升“弟”,才领一年一双布鞋的“鞋脚钱”。

    出门做工,最重的工具箱徒弟扛,回客栈师父不睡徒弟不能坐,主家赏的红包悉数上交,师父拿大头,师兄分小头,小师弟连边都摸不到。

    还有一大堆谢广福想都不敢想的日常规矩,什么早晚问好,咳嗽了要端痰盂,出门要温酒伺候,病了亲自端屎尿,偷懒就被踢出门之类的,谢广福自问,要是自己这么折腾徒弟,李月兰第一个囊死自己。

    收徒弟这事,麻烦啰嗦还操心,他可得好好的琢磨一二。

    谢广福收回思绪,看着眼前眼神热切的谢三河,暂时按下这些复杂的念头,决定先看看他的实操和悟性。

    “行,走吧,去看看。”他站起身。

    到了谢三河家的宅基地,青砖已经整齐地码放在一边,谢三河的几个亲戚也都在,显然是想跟着学一手。

    谢广福也不藏私,拿起一块砖,就开始讲解:“暖房地基不用太深,但一定要平……砌墙的时候,注意留出夹墙的空腔,宽度大概一尺……烟道的入口要留在屋外,出口要高……”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

    谢三河听得极其认真,眼睛都不眨一下,还时不时提出一些虽然浅显的问题:

    “广福叔,这夹墙里要不要塞点东西保暖?”

    “烟道拐弯的地方,会不会容易堵?”

    谢广福一一耐心解答,心里暗暗点头,这小子确实动了脑筋,有点天赋。

    更难得的是,谢三河对谢广福的话简直是奉若圭臬,那种极度的认可和推崇,几乎写在了脸上。

    花了些时间,谢三河明显已经理解了这种结构简单的暖房该如何建造。

    谢广福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嗯,不错,理解了就好,以后村里谁家起暖房有不懂的,你就多去看看,帮着指点一下。”

    这话里的意思,隐隐有让谢三河多积累经验、甚至有点“暖房小管事”的意味了。

    谢三河一听,喜出望外,连忙保证:“哎!谢谢广福叔!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干!”

    指导完谢三河,谢广福就要赶往青川河下游的砖厂新址,谢三河连忙对家里人交代:

    “爹,娘,我今日跟着广福叔去砖厂那边,家里的暖房等我回来再砌!”

    他现在恨不得时刻跟在谢广福身边。

    两人来到砖厂选址地,只见一片缓坡上,各种材料——青砖、石灰、黏土、木料、石料都分门别类、堆放得整整齐齐。

    谢三河熟门熟路地介绍起来:“广福叔您看,这些青砖是前天姚二运来的,一共五千块,那边堆的黏土是前些天牛车拉来的,我自己估算够用好几窑了……木料都晾在那边坡上,按您说的,不能暴晒……”

    谢广福听着,微微颔首,对谢三河的细心和上道颇为满意。

    他直接捡起一根树枝,在空地上一边划一边说:“来看,砖厂的大致规划是这样:这边,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阴棚,用来阴干砖坯,要足够大,通风要好……这边,建仓库,存放成品砖和燃料……最重要的,是这边,起十座标准馒头窑!每座窑的间距要留足,方便操作和散热……还要预留以后水动力浇灌窑顶的水道,不然每次洇窑浇水都要人力提水过来,再一勺一勺的浇灌,多费劲。”

    树枝在地上划出清晰的线条和区域,标明了大小和位置,谢三河看得目不转睛,努力记忆着。

    就在这时,谢里正带着七八个负责筹建砖厂的汉子匆匆赶来了。

    他听说谢广福来了砖厂,连忙带着核心队伍过来“报到”。

    “广福啊!你可来了!都等你拿主意呢!”谢里正喘着气说。

    谢广福看着谢里正、谢三河以及眼前这群眼神充满期盼和干劲的汉子,用树枝点着地上划出的规划图,条理清晰、声音沉稳地开始安排工作:

    “好,既然人都齐了,我就说一下接下来砖厂建设的步骤。”

    “一队人平整场地,按照我画的线,把地基范围夯实,尤其是窑基,必须结实!”

    “同时,一队人跟着我开始砌筑第一座馒头窑的窑体,另一队人,开始搭建阴棚的骨架。”

    “窑体砌筑和阴棚搭建同步进行时,预留出的人手,开始修建仓库的基础和围墙。”

    “人手不够,就去找谢长河调人过来,等第一座窑砌好后,不能急着用,要慢慢阴干,同时开始砌第二座、第三座……以此类推。期间,还要组织人手学习如何码窑、烧火、洇窑。”

    “等所有设施初步建成后,要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窑的密封性和烟道的通畅性。”

    “最后,选个日子,点火试烧第一窑砖!成功之后,砖厂就算正式运转起来了!”

    他的安排井井有条,从地基到建成,从人员分配到技术学习,每一步都清晰明了。

    谢里正和汉子们听得连连点头,原本觉得不知如何下手,千头万绪的工程,在谢广福的分解下,顿时变得有了章法,目标明确。

    “都听明白了没有?”谢广福环视众人。

    “明白了!”众人轰然应诺,士气高涨。

    “好!那就各自分工,动起来吧!谢三河,你带人去平整场地,来三个人跟着我砌筑第一座馒头窑的窑体,剩下的人都去搭建阴棚的骨架,柱子的位置挖深一些,不懂的随时来问我。”

    “里正爷........”

    “哎,我做啥.......”谢里正看着呼啦啦一下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汉子们,心中也有些激荡,仿佛谢广福现在就是大将军,他是必须听从命令的士兵。

    “砖厂的建造很多环节可以并行开展,您去找谢长河,让他至少还要调二十个汉子过来,才能保证着砖厂一个月能完工投入试产,还有中午的公家饭,咱们不能只喝粥啊,粮食不够,你喊大虎去云槐县买,咱们的牛车也不是摆设,别舍不得使唤。”

    谢里正有些尴尬的挠挠头,他确实很宝贝那三头牛,每天喊谢吉利看得紧紧的。

    “行,这事,你交给我,人我给你弄来,公家饭我也听你的,搞点花样,让干活的人吃饱。”(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不错,请把《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