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风风火火”的谢秋芝

    期间,也有胆大的村民前来主桌向沈砚敬酒,沈砚皆来者不拒,言谈风趣,态度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官家子弟的架子,令村民们倍感亲切和鼓舞。

    桃溪村的村民起初还有些拘束,几碗淳烈的大麦酒下肚,也渐渐放开了,拉着桃源村的汉子们称兄道弟,纷纷感慨:

    “老哥你们村真是福地啊!有个好里正,还有个能干的谢广福!”

    “啥时候我们桃溪村也能像你们这样就好了……”

    赵老七看着这热火朝天、亲如一家的场面,心里五味杂陈,心里忍不住嘀咕:或许,紧紧跟着桃源村的脚步,他们桃溪村,有样学样,也能把日子过起来……

    谢秋芝眼尖,发现谢明月今天目光总是飘向主桌,而且看的不是她哥谢锋,竟是那位沈大人。

    她心下顿时了然,一股看戏的心态油然而生。

    她故意稍稍提高了一点声音,对旁边的张图图说:“图图姐,你看那位沈大人,生得可真好看,像是从画里走下来的人似的。”

    这话与其说是说给张图图听,不如说是故意说给竖着耳朵的谢明月听,她心里暗想,这朵哥哥的烂桃花终于移情别恋了,倒是好事一桩。

    张图图立刻轻轻拉了她的衣袖一下,小声道:“芝芝,女儿家家的,莫要这般直白议论外男……”

    不远处的谢明月果然将这话听了进去,看向沈砚的目光越发炽热大胆,心中不由得幻想:若是能跟着这样的男子,走出这山沟沟,便是为奴为婢,她也心甘情愿!

    隔壁桌,谢文啃着一个鸡腿,老气横秋地对埋头扒饭的谢吉利说:“吉利啊,赶明儿我得跟里正爷说说,带你去云槐县的书院附近逛逛,好好感受一下那儿的文气,把你熏陶熏陶,别总以为我会的那点就是学问的全部了。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谢吉利一边努力扒拉碗里的饭,一边用力点头:“嗯!文哥,我记下了!”

    旁边和谢吉利同岁的万宝也羡慕地竖着耳朵听,恨不得谢文也能这样唠叨自己几句,他娘可是说了,谢吉利的学问都是谢文教的,谢文就是村里的“小先生”,让他也跟着谢吉利学着点。

    宴席从晌午一直持续到日头西斜,气氛热烈而祥和。

    沈砚的到来,无疑给这场竣工宴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尊贵色彩与谈资。

    散席后,沈砚果然依言,跟着谢广福和谢锋前往谢家的竹楼,这也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这座被村民交口称赞的建筑。

    走近看去,竹楼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两层结构精巧别致,宽阔的露台,弧形的栏杆,以及竹墙编织出的优美纹理,无不显示着建造者的巧思。

    它既有乡野的朴拙,又透着一股难言的雅致,与周围的竹林溪流和谐地融为一体,果然名不虚传。

    谢广福一边引路,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这竹楼底下我们铺了地火龙,冬天烧上火,屋里一点儿都不冷。夏天把通风口都打开,又格外凉快。还有这竹瓦,是秋笙那孩子用特殊手法铺的,密实得很,不漏雨……”

    沈砚饶有兴致地听着,不时点头,眼中满是惊叹:“巧夺天工,真是巧夺天工!谢先生大才,竟能将竹材运用到如此境界!”

    进入竹楼内部,更是别有一番洞天,竹子的清香淡淡萦绕,布局合理,光线通透。

    三人就在一楼的茶室落座,李月兰还在小广场和婶子们忙着收拾流水席的残局,泡茶的任务便落在了谢秋芝身上。

    谢秋芝魂穿前没少给谢广福泡茶,动作熟练流畅,烫杯、置茶、冲泡、分汤,一气呵成,没有太多花样,却自有一份沉静的气度。

    沈砚接过精巧的竹茶杯,轻嗅茶香,浅尝一口后,语气是一贯的温和:“秋芝姑娘,近来可有完成的画稿?若方便,我今日便一并带回去,也省得你再多跑一趟松墨斋。”

    谢秋芝点头:“有的,沈大人稍等,我去取来。”

    她并未多看沈砚一眼,转身便踏上了通往二楼的竹梯,动作利落没有丝毫停顿,说话的语气似乎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想要尽快结束这场交集的客气和疏离。

    沈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她的背影,直到那抹身影消失在二楼的转角。

    谢广福抿了口茶,笑着对沈砚解释道:“沈大人您别介意,芝芝这丫头风风火火的毛病也不知跟谁学的,让您见笑了。”

    谢锋在一旁点头表示同意,语气带着点习以为常的宠溺和无奈:“爹,芝芝要是走路能慢一些,那才是真奇怪,现在这样挺好,咱们乡下人,学不来那些规矩就不学了吧。”

    谢广福哈哈一笑:“不学,不学,我的女儿怎么样我都喜欢。”

    沈砚静静听着,品着杯中的清茶,目光若有所思地再次掠过二楼的方向,语气温和依旧,却似乎比平时更低沉了些许:

    “秋芝姑娘…天真烂漫,乃真性情,且率真又颇具慧根,如此…便好。”

    谢锋随口接道:“慧不慧根不知道,脾气倒是见长,反正啊,现在画画的时候都不许我靠近了。”

    谢秋芝上了二楼,进入专门隔出的小储藏室,闪入空间,将早已准备好的二十张画稿取了出来。

    下楼将画稿交给沈砚,也算是完成这个月的交稿任务。

    谢秋芝觉得沈砚的目光似乎总若有若无地落在自己身上,让她有些不自在,便寻了个借口:“爹,哥,沈大人,你们慢聊。我方才和图图姐约好了去她家拿个笔筒,先过去了。”

    说完,她几乎是立刻转身,脚步轻快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匆忙,像一尾灵巧的鱼,滑出了沈砚目光范围。

    谢广福看着谢秋芝跑远了,笑着打圆场:“这丫头,还是风风火火的,沈大人,您别见怪,喝茶,喝茶。”

    茶室内,只剩下谢广福、谢锋和沈砚三人。

    沈砚又抿了一口茶水,神色微凝,话锋转向了谢锋,声音压低了些许:

    “谢兄,近日‘东院’似有异动,那边……还需你费心。”话语含蓄,但谢锋自然明白所指何事。

    “今晚就要出发?”谢锋言简意赅的询问。

    “嗯,今夜还是老地方详谈。”沈砚说的老地方自然是指荷园书房。

    对完暗号,气氛重新缓和。

    沈砚又和谢广福聊起了“黑金”木炭和砖厂未来的售卖模式。

    “谢先生,这‘黑金’炭品质极佳,镇北侯府愿做你们的头号买家,今年府上过冬的木炭,可全部换成此炭。”沈砚主动提出。

    谢广福闻言大喜:“那真是多谢沈大人关照!价格方面,一定给您优惠!”

    沈砚却摇头笑道:“非也。谢先生,依沈某看,你们如今的定价,怕是太低了。此等好炭,便是定价百斤一两银子,也必是供不应求。至于青砖……”

    他顿了顿,“待桃源村自用充足后,若有富余,我或可代为引荐,工部采办每年所需砖石量巨大,品质要求也高,我看贵村的青砖,甚是不错。”

    谢广福听了更是开心不已,沈砚这不仅是要买货,更是要帮忙打开最顶级的销路,能省去他无数摸索碰壁的麻烦:“沈大人如此提携,桃源村感激不尽!”

    眼看天色渐晚,沈砚便起身告辞。

    谢广福和谢锋亲自送他前往村口。

    村口大榕树下,宴席的场地早已在李月兰的指挥下,和同桃溪村村民的帮忙下收拾得干干净净。

    谢里正也忙完手里的活计,赶了过来送行沈砚。

    “今日多谢里正和诸位款待。”沈砚微笑道,言辞恳切,“日后村里若有何难处,或砖窑、木炭生意上需县衙行个方便之处,可随时让谢兄寻我。”

    这话无疑是一个极重的承诺。谢里正、谢广福等人更是连声道谢,心中踏实了许多。

    “石山长的木炭,”谢锋在一旁接口道,“今日午后已让酒坊的掌柜顺道送往崇实书院了,想必此时已到了山长手中。”

    “有劳谢兄费心。”沈砚拱手致谢,随即示意了一下身后的展风。

    展风立刻上前,将一块约莫十两的银锭递给谢锋:“谢公子,这是炭资和路费。”

    虽然银子给多了,但谢锋也不推辞,坦然接过:“多谢。”

    沈砚再次对众人拱手:“诸位留步,不必再送。”

    然后他与展风利落地翻身上马,在村民的目送下,沿着新修的平坦村道,策马缓缓离去,身影渐渐融入暮色之中。

    谢里正望着沈砚离去的方向,摸着胡子,对身旁的谢广福低声道:“广福啊,你们家锋哥儿,交友倒是广阔。这位沈大人,近来可是常来咱们村啊,我看比县令大人来得都勤快。”

    谢广福点点头,含笑道:“或许,是沈大人与我们桃源村,有这份缘分吧。”

    而此刻,谢锋心里想的却是:总算忙完了!得赶紧找个机会进空间好好清点一下,那八个巨大的货柜里,那些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到底品质怎么样?他们的“四海奇珍坊”,可是指望着这些东西一鸣惊人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不错,请把《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