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众目睽睽之下上台表演才艺!

    殿内千余名官员齐刷刷躬身行礼,山呼之声响彻整个麟德殿:

    "臣等恭请皇上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如潮,在巍峨的殿宇间回荡。

    "众卿平身。"

    待众臣重新站定,承景帝的声音再次响起,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暴雨之后,南疆鼠疫肆虐,来势汹汹,为祸之烈,百年罕见。疫病所至,十室九空,百姓流离,朕心甚痛。"

    "幸有沈砚、谢锋、安然等忠勇之士,临危受命,不畏艰险,率领太医署众医官及玄策卫精锐组成的敢死队,深入疫区,施药救民,终将这场浩劫消弭于无形。其间历经叛军作乱、归山遇险,诸位爱卿仍能恪尽职守,坚守到底,实乃我大宁栋梁,将士楷模!"

    承景帝言辞之间充满了感慨与赞赏,让殿中不少参与抗疫的官员都红了眼眶。

    最后,承景帝举起手中的金杯,朗声道:

    "他们能凯旋而归,此乃我大宁之幸,万民之福!今日设此'凯旋荣归宴',与诸卿同庆!愿天佑大宁,国运永昌!众卿,满饮此杯!"

    "愿天佑大宁,国运永昌!皇上万岁!"

    千官齐声应和,声震殿宇,共同仰首饮下了这第一杯饱含荣耀与庆贺的"凯旋酒"。

    喝完第一杯酒,承景帝才宣布正式开席。

    宫宴的流程精致而有序,基本是上一道菜配一个节目。

    谢家五人都惊呆了,拥有现代灵魂的他们,是真不知道在皇宫里吃席这么有仪式感。

    皮脆肉嫩的金葵炙鸭上桌时,大殿中央配以气势恢宏的《千歌万舞》,霓裳羽衣的舞者们翩跹起舞,展现盛世气象。

    鲜美的雪浪蒸鱼搭配古琴名家弹奏的古曲《流水》,意境清雅悠远。

    ……

    等最后一道甜点蜜酿葵花酪上桌时,上场的却是一群身着蒙学学童服饰的孩子,他们用清脆的童声吟诵起《千字文》开篇中的一段童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篇童谣因为符合启蒙特点,又带有一定的知识性和韵律美,便被李五琰收录进《大宁桃源蒙学》教科书里了。

    不过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没有把这开篇编成童谣来传唱,目前这么教的有且只有桃源学堂。

    谢秋芝和谢文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和好笑,觉得这皇帝也很会“整活”,竟将桃源学堂的音乐课直接搬上了麟德殿的舞台,这简直就是在给桃源学堂变相打了波广告。

    告诉在场的所有官员:桃源学堂的教学不拘一格,既传承经典又勇于创新,正是朝廷所推崇的新式教育典范。

    之后,承景帝再次举杯,众官再次同饮“凯旋酒”。

    喝完酒,他又乐呵呵地表扬了一番《大宁桃源蒙学》这套新式教科书,称赞其“启童蒙,开智慧,寓教于乐,功在千秋”。

    "《大宁桃源蒙学》能得此成效,离不开编撰者的用心。今日趁此良机,朕便让诸位爱卿见识见识这套蒙学典籍的编撰们。"

    他望向席间,语气中带着为人父的骄傲:

    "本书主编撰,朕之幼子李琰,上前来,为这套书籍现场添写序言。"

    李五琰从容起身,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殿中早已备好的紫檀书案前。

    内侍早已研好香墨,铺开洒金宣纸。

    他执笔蘸墨,略一沉吟,便挥毫写道:

    "蒙学之要,不在死记硬背,而在启迪心智。愿以此书为引,点燃万千蒙童求知之火......"

    笔走龙蛇间,一篇文采斐然的序言跃然纸上。

    内侍将序言作品高举展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赞叹。

    "五皇子殿下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识!"

    "这序言写得深入浅出,字里行间尽显蒙学之本啊!"

    承景帝满意地颔首,继而唤道:

    "副编撰谢文,上前书写你对桃源新式教学的愿景。"

    正在吸溜奶冻的谢文没想到自己会被点名,赶忙咽下嘴里的美食,深吸一口气,走到刚才李五琰写序言的桌前。

    写下:"桃源新式教学,当以天地为书斋,以生活为课业。不困于经史子集,不限于章句训诫。愿以兴趣为引,以好奇为舟,载万千蒙童遨游学海。但求每个稚子都能在求知路上,寻得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内侍展示之时,不少官员交头接耳:

    "这谢家小公子果然名不虚传!"

    "如此年纪就有这般见解,难怪能得皇上青眼。"

    “不愧是皇上亲封的'格物童生'。”

    "张兄可知道,这'格物童生'可是能直通乡试的!省了多少年寒窗苦读啊!"

    "何止!我听说在工部存档了,往后会试都要单开'实务科'特考呢。"

    "有了这个头衔见县官都不用行跪礼......"

    "最难得是能随意进出将作监!那里多少匠作大家,随便学点都是传世手艺。"

    "你们看谢小公子这气度,将来不入朝堂也能当个技术院判,正六品的官职跑不了。"

    最后,承景帝的目光落在谢秋芝身上,语气格外温和:

    "翰林院谢供奉,上前作'千童同诵'图。"

    谢秋芝在见到谢文被点名上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大概率也要现场展示一下才艺,因为这套《桃源蒙学》主要就是他们三人合作弄出来的,没道理其他两人都表演了节目,唯独没有她。

    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的谢秋芝盈盈一礼,走到书案前。

    她轻挽官服衣袖,执起画笔,在铺开的宣纸上挥洒自如。

    不过片刻功夫,一幅生动的画面便呈现出来:

    无数稚子围坐桃李树下,手捧书卷齐声诵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最妙的是她以淡墨勾勒远山,暗示"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深意。

    当内侍将画作举起时,殿内又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

    "妙啊!这画中孩童个个活灵活现!"

    "谢供奉果然丹青圣手,画作意境深远!"

    许多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侍讲和编修也在宴席之中。

    谢秋芝虽然与他们同属一个部门,但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传说中的神秘女官谢供奉,本来只是惊叹于她的美貌气质和年纪小,如今见她现场作画,便纷纷品评起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不错,请把《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