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躲避战争

    “马来半岛那边的叛军,现在规模有多大了?”

    半个月之后,李幼盛抵达了万象,这也是澜沧国目前的都城。

    相比于以前的琅勃拉邦,万象地理位置要好很多,靠着湄公河,周围又是平原,而且还和泰兰德地区接壤,处于中南半岛的中心区域。

    这也是李幼盛当初看好的首府所在地。

    而马来半岛的叛军,就是后世吉隆坡所在的那个半岛所在地,最南端还有一个县。

    现在的马来半岛的叛军实际上在二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是由本地的民族组建的反殖民武装组织。

    不过这些人一开始的规模并不大,因为长期被殖民,这些人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击败殖民者,只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一些利益。

    但是小鬼子占领马来半岛之后,让这些人看见殖民者并不是不可战胜。

    鬼子投降之后,虽然李幼盛的部队迅速南下,控制着马来半岛地区。

    但是小鬼子还是在这些地区遗留下来不少武器,这些武器落入了马来地区的武装组织手中。

    比较出名的就是马来的红色组织和马来民族解放阵线。

    “红色组织大概有两万多人,主要活跃在巴罗、勿沙山附近,主要由当地的马来人组成!”

    李幼盛打开地图,看了一眼周围道:“这一片区域先不要管,让他们扩张一下。”

    “少司令,他们的思想很有诱惑性,我怕他们做大!”

    李鹤清有些担忧地说道。

    “你不要用国内的情况和这里的情况做比较,我们国家地大,可以到处转进,但是这里,就屁大点地方,我们封锁了这一片区域之后,他们生存都存在问题!”

    李幼盛用手指了指勿沙山附近。

    听见这句话,李鹤清还是有些担忧,不过看着李幼盛胸有成竹的样子,还是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马来亚民族解放阵线人数规模大概在十万人左右,控制着关丹港口周围的一片区域。”

    “让部队主动出击吧,主动剿灭他们,将他们往南边赶,让他们两个队伍汇合!”

    李幼盛摸着下巴,慢慢悠悠说道。

    虽然不明白李幼盛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李鹤清还是按照李幼盛的要求,开始调兵遣将。

    李幼盛之所以不对马来的红色组织动手,就是要留着他们,当成半岛战争的借口。

    到时候李幼盛可以象征性地派遣几个人去联合国军,主力部队留在国内对付马来的红色组织,老美那边也不会说什么,甚至还会支援李幼盛。

    而李幼盛之所以要将马来亚民族解放阵线往南压缩,就是要让马来的红色组织和他们汇合,最好能够积蓄一波力量,声势搞得大一些,最好能够控制住马六甲海峡。

    到时候李幼盛不出兵的理由也更加充足,毕竟马六甲海峡可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老美肯定不会让它落入红色组织的手中。

    所以到时候等到中南半岛的红色组织做大之后,李幼盛就可以用这个做借口,躲避参与半岛战争,毕竟都是遏制红色扩张,哪边都一样。

    “最近桂省等地移民数量多吗?”

    准备好后手之后,李幼盛接下来就将目光对准了移民,这件事是重中之重,想要崛起,人口是关键因素之一。

    李幼盛现在控制的区域地盘不小,但是有用的人口有些少。

    这里的 “有用人口”,指的是那些可以工作的人口,并不是李幼盛对于中南半岛地区的人有什么偏见。

    而是因为这一片土地实在是太肥沃了,让这里的人变得十分懒惰。

    肥沃到这里的人,哪怕不需要工作,都饿不死,随便丢点种子,一年就能成熟两三次,根本不需要精耕细作。

    而且这里山林密布,各种野生的物资也多。

    什么热带水果、各种动物,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反观华夏地区,如果老祖宗不努力,很快就会饿死,所以在华夏人的骨子里就刻着勤劳,还有节俭。

    而中南半岛的这些人,不需要努力就能活下去,所以他们一代代人就没有勤劳的习惯。

    古代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是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华侨来到东南亚之后,很容易就会成为当地的首富,用极少数的人口,掌握着大量的财富,不是靠掠夺,就是靠勤劳。

    李幼盛麾下有不少华侨,这些人在李幼盛看来才是有用的人,除此之外,本地的土著,除了极少一部分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混吃等死,想要让他们努力干活,难度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李幼盛要移民的原因,光靠这些土著,很难将澜沧国发展起来。

    “少司令,从您前往鬼子本土到现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一共有七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五人移民!”

    “这么少吗?”

    李幼盛听见这个数字,不由得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这个数字比自己预想的要低不少。

    “多少是我们士兵的家属?”

    “大部分都是,只有少数一些人是自愿来的,不过这里面有不少都是罪犯!”

    李幼盛听见之后,无奈地摇了摇头。

    战争结束之后,国内经历了短暂的和平,很少有普通人愿意背井离乡,能够主动跑来的,要么是在当地实在混不下去的,要么就是有特殊情况的。

    “这样吧,去桂省、粤省等地发布公告,愿意来澜沧国的,给他们三十亩地,然后帮助他们修建房屋。”

    “如果是一家人愿意来的,三口之家多送十亩地;单身汉过来,帮助他们相亲,介绍对象……”

    李幼盛思索了一下之后,开始将准备好的一些吸引移民的政策拿了出来。

    “除此之外,向国内招收一些特殊人才,上过学的,除了送地之外,安排工作,每个月工资不低于十大洋;上过高中、大学的……”

    除了普通人之外,李幼盛还需要一些知识分子。

    本地会读书认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李幼盛需要一些国内的读书人过来,帮助自己推广汉语,推广普通话。

    不过除此之外,李幼盛思索了一下之后,将英语也加入了其中。

    未来几十年之内,英语还是国际通用语言,李幼盛还是需要相关的人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不错,请把《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