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河咧开嘴,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带着庄稼汉子特有的憨实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嘿,年轻,身子骨硬实,扛得住造。喝酒红脸栽跟头,那是酒劲儿散得慢,身子骨扛不住了。”
“喝猛了不就只得躺下挺尸,让自个儿慢慢缓过来?”
他朝桌上鼾声如雷的林大头努了努嘴。
王凯旋听了这歪理,脑子倒是被冲得清醒了两分,指着他笑骂:
“合着……是拐弯抹角骂我跟你林叔……老胳膊老腿……不中用喽?”
他眼珠一转,嘿嘿乐起来,带着点长辈耍无赖的劲儿。
“那行!你小子……也别藏着掖着!你地窖里那好玩意……虎骨酒、鹿血酒……”
“匀给你叔我……十斤!不多要!我……今天确实栽了,带回去慢慢抿!养养我这副老腰板!”
陈冬河被逗乐了,爽快应道:“成!王叔开口,没问题!一会儿就给您装瓷实了,十斤虎骨,十斤鹿血!管够!至于老林嘛……”
他瞥了眼睡得人事不知的林大头,笑道:
“等这位酒神大人啥时候醒了酒,让他自己抹开脸来抱回去。”
“这会儿要跟扛死猪似的弄他走,您弟妹非得拿笤帚疙瘩把我撵出门不可。”
他凑近王凯旋,压低了嗓子,带着点坏笑挤了挤眼:
“再说了,王叔您看我今天这副尊容,要是背上扛个醉汉,还不得耽误了……今晚那啥……春宵一刻值千金啊?您说是不?”
尾音拖得老长,透着新郎官的得意劲儿。
旁边收拾碗盘的几个年轻后生耳朵尖,听见了,一个个憋不住哄堂大笑,挤眉弄眼。
同桌陪着的几位屯里德高望重的长辈,瞧着这两位往常只能在公社高台上见着的领导,此刻竟毫无架子地跟着陈冬河在这油乎乎的八仙桌上吆五喝六,心里也都暗暗称奇。
对陈冬河这小子的份量又高看了一眼。
陈大山早早就躲到里屋去了,把儿子孝敬他的好酒预备得妥妥当当。
两个能盛二十斤的粗陶坛子沉甸甸的。
一个坛口贴着红纸写着“鹿血”,一个写着“虎骨”。
装得溜满,坛口用黄泥封得严严实实。
儿子孝敬他的这些真家伙,够他跟几个老哥们就着咸菜疙瘩,抿到入土为安。
老伴管得紧,一天只准他抿二两过过瘾。
更宝贝的是,地窖最深处的几坛老货,泡着货真价实的山老虎腿骨和新鲜割下来还带血的鹿茸。
酒液早已沉淀成琥珀油光。
那是他预备给儿子将来壮筋骨、传宗接代的底气。
整整一大坛子,估摸着够儿子喝到当爷爷那会儿了。
想到这儿,陈大山蹲在灶膛口,吧嗒着旧烟袋锅,布满褶子的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笑,灶膛里未熄的余火映得他脸膛微红。
日头渐渐坠下山梁,漫天的红霞也被沉沉的暮色吞没。
院子里,婚宴的喧嚣才渐渐平息下来。
杯盘狼藉,大铁锅里的肉汤底子在灶火余温下咕嘟出小泡,浓郁的荤香混合着散不去的酒气,在冬夜冷冽的空气中弥漫、交织、沉淀。
屯里帮忙的婆娘们挽起袖子,露出冻得通红的手腕,围聚在临时砌的几个大土灶边上,就着泛着油花的大木盆里的温水,“哗啦哗啦”地清洗堆积如山的粗瓷碗碟和搪瓷盆。
汉子们吆喝着号子,把借来的八仙桌、条凳“哐当哐当”地卸了腿,往几辆套着毛驴的板车上搬运。
剩下的硬菜着实可观。
大号搪瓷脸盆里堆尖的拆骨肉,油汪汪颤巍巍。
几大碗梅菜扣肉没动几筷子,肥瘦相间裹着黑红油亮的梅干菜。
大铁锅里还剩下小半锅凝着厚厚一层乳白油皮的浓稠骨头汤,散发着勾人馋虫的香气。
陈冬河大手一挥,没有丝毫肉疼,大声吆喝道:
“二大爷,栓子叔,柱子哥,还有翠花嫂子……都别急着走!”
“剩这么多好东西,天冷存得住!拿家伙什装了端回去!给屋里老的嫩的都添点油水!”
帮忙的乡亲们先是一愣,面面相觑,脸上都臊出几分不好意思。
这年头,家家肚里都没多少油星子,这么多荤腥,实在太金贵了。
“冬子……这……不合适吧?都是实打实带油水的好菜好肉……”
老支书放下烟袋锅,第一个开口。
“是啊冬子,留着你们小两口慢慢吃多好?日子长着呢,甭糟蹋了。”
屯里的会计王满仓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旧眼镜片,镜片在昏暗的光线下反着光。
众人心里既渴望,又拉不下脸。
包产到户才开头一年,政策刚松绑,家家粮囤里的陈粮,紧巴着算,也就将将对付到开春青黄不接。
这还得亏老支书处事公允,分粮时没让谁家吃亏。
听说外乡有些村子,干部心不正,粮食不到腊月就见了底儿,开春就得啃野菜树皮充饥。
谁不想让家里牙口磨不动硬实的老人,让正贪长个儿,饿得慌的娃娃碗里多点油水?
肚里没油,老人扛不住冬夜的寒气,娃儿瘦得风吹都能倒。
正说着,新房门帘一掀,新娘子李雪走了出来。
她已换下大红的嫁衣,穿了件同样喜气洋洋的红底碎花棉袄罩衫。
乌黑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脸上带着新媳妇特有的红晕和满足的喜气,对着众人爽朗一笑,声音清脆利落:
“爹,叔,婶儿,都甭外道了!俺家冬子说了分,那就分!他喝得再多,这话也作数!”
“都是一家人,这些菜不分开,搁坏了多可惜?都甭臊脸了,赶紧拿盆拿碗来分分!分完趁着天没黑透,路上也好走!”
她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手腕,一副当家过日子的利落劲儿。
新娘子这一声脆亮亮的吆喝,像颗定心丸。
大家这才放下心来,朴实的脸上绽开感激又踏实的笑容。
几个半大小子欢呼一声,抱着自家带来的粗陶盆、瓦盆就冲到了堆着剩菜的桌子前。
连那个平日里一个铜钱都恨不能掰两半花的屯会计王满仓,也麻溜儿地从怀里掏出磨破了边角的账本和半截铅笔头:
“别乱!别挤!按户头来,冬子仁义,咱得有规矩!柱子家五口人,先给你们盛!”(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