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完手。
韩三坪摸出烟盒,力道恰好的从烟盒里甩出两根,接着将其中一根递向王盛。
王盛摆手拒绝。
“啧~”
韩三坪砸吧了下嘴道:“我像你这般大的时候,已经是老烟枪了。”
他一边说,一边自己点上。
房间内的气氛融洽了许多。
“王盛啊。”
韩三坪吐着烟圈问道:“这段时间忙下来,你对‘私人订制’的业务模式,心里有谱了吗?具体怎么个流程,固定下来了没有?”
王盛思路清晰地回答:“大体固定下来了,‘私人订制’可以分成三个核心环节。”
“哦?说说看。”
“第一个环节,是‘前置拍摄’。”
王盛解释道:“最好在婚礼前至少一个月,甚至更早,专门为新郎新娘拍摄一部时长约四十分钟左右的‘婚礼电影’。
剧本可以根据他们真实的爱情故事改编,如果故事性不强,或者客户有特定喜好,我们也可以提供几个经典的爱情故事模板供选择拍摄。这部分是纯创作,能最大程度体现‘电影感’和独特性。
提前拍摄,是为后期制作、成品运输腾出时间。”
“第二个环节,是婚礼当天的全程纪实跟拍。这个不用多说,但要用与价钱相匹配的设备和技术,确保每一个珍贵瞬间都是电影级的画面。”
“第三个环节,是‘影院级呈现’。”
王盛顿了顿,继续道:“在婚礼仪式上,选择合适的时间点播放我们提前制作好的那部‘婚礼电影’,直接把客户所需要的情绪价值拉满。后续,还可以借鉴陈老板的思路,与新人所在地的放映单位,比如文化宫、电影院合作,包场放映这部专属电影,邀请更多亲友甚至当地有头有脸的人来看。这不仅是满足有钱人的情绪价值,更重要的是……”
情绪价值……
韩三坪还在琢磨这个词时。
王盛加重语气道:“我们还能借此机会和各地的基层放映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笔人情攒下来,将来咱们北影厂自己的电影要排片,是不是说话也能更硬气一点?”
嘶~
韩三坪猛地一拍沙发扶手,脸上难掩惊喜和赞赏:“没想到你也想到这点了……”
他越发觉得找王盛合作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兴奋之余,韩三坪思维也活络起来:“哎,王盛,既然化妆、布景、摄影、灯光这些资源都能用上,咱们是不是可以把高端结婚照的业务也一块打包做了?进一步把利润的空间做大?咱们厂的化妆师,那可是给刘小庆、龚鳕她们化过妆的,这噱头够不够?”
王盛微微颔首:“这个想法非常可行。完全可以作为‘私人订制’套餐的增值服务或者捆绑销售。
重点宣传我们的化妆师团队等级和辉煌的历史成绩,比如‘大师级化妆师’、‘某某影星专属造型师’之类的头衔。但是……”
他语气一转,提出关键点:“我们的化妆师和造型理念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甚至要能引导潮流。不能闭门造车,觉得‘我认为好看就行’。
必须研究市面上最受欢迎的婚纱照风格,或者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进行定制。
这一点,需要对我们厂的老师傅们进行一定的培训和观念更新。”
“这是自然!”
韩三坪深表同意:“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老一套的审美该改改了。这事我回头亲自跟化妆车间、服装车间打招呼。”
谈完了业务模式拓展,韩三坪切入实际支持问题:“你现在最需要厂里提供什么支持?尽管说。既然要大力搞,就要配足弹药。”
王盛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直接开口道:“第一,是人才。要在南方乃至全国开拓业务,我们需要一个处事圆滑、精通人情世故、并且能独当一面的人,组建业务团队、维护客户关系、协调资源。我手下这帮子弟,打仗可以,但搞外交、拓市场,还太嫩,能力经验都不足。”
韩三坪弹了弹烟灰:“你考虑得很周到。这种人才确实难找。心里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王盛笑着吐出一个名字:“发行科副科长,于咚。我看他脑子活络,走过南闯过北,说话办事都很稳妥,是个合适的人选。”
“于咚?”韩三坪愣了一下,随即用手指虚点了点王盛:“你小子眼光真毒,于咚确实是个能人,是我在发行这一块的心腹爱将。不过……”
他沉吟了一下,想到厂里未来电影项目减产已成定局,发行业务也会萎缩,于咚一身本事确实可能无处施展。
与其让他困在厂里,不如让他去开辟新战场。
“也罢!”韩三坪继续道:“厂里以后的片子肯定越来越少,发行业务也没那么多搞头了。就让于咚过去帮你,我回头跟他谈。”
“谢谢厂长支持。”王盛接着说出第二个需求:“第二,是设备。目前高端业务完全依赖胶片机,厂里的设备存量和使用调度毕竟有限。
如果能从其他兄弟电影厂,租赁或者借用一部分闲置的胶片摄影机和配套设备,我们的产能和业务承接能力能大大提升。”
韩三坪稍作思忖,想到各地电影厂都在抄‘婚礼电影’概念,他也没敢打包票:“这个我要先尝试联络一下。”
“好。”王盛最后说道:“第三,就是启动资金。全面铺开‘私人订制’业务,前期的人员差旅、场地租赁、关系打点、设备运输维护、宣传投放,都需要钱。盛影传媒目前的资金要保证中低端业务的运转,所以这新项目的启动资金,可能需要厂里先垫付一部分。”
“这个没问题!”韩三坪答应得很爽快:“需要多少,你做个预算出来,我让财务那边优先安排。”
“好,最后一个支持,需要您帮忙联系下至少一家能够覆盖浙省全省的报纸,给我安排个专访,我想先为项目在浙省造造势。”
“这个好办,张峰有个老同学在《钱江晚报》任职,我让他帮忙联系下,明天给你答复。”
两人就细节又商讨了一阵,不知不觉已是凌晨一点多。
“行了,今天就谈到这儿吧。”韩三坪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具体细节,等过几天把手里的事忙完了,我们回到京城尽快落实。于咚和设备的事我亲自去办,你抓紧时间把预算和更详细的方案做出来。”
“好的,厂长。您也早点回去休息。”
……
次日,五月二十八日。
阳光透过薄云,洒在鹿城略带潮湿的空气里。
今天的任务是为陈小姐及其丈夫拍摄《罗马假日》风格的‘婚礼微电影’,剧情长度四十分钟左右。
拍摄地点选在了一处颇具欧陆风情的别墅区花园和附近一条清净雅致的林荫道。
这是陈小姐亲自选定的,力求贴近《罗马假日》的浪漫氛围。
王盛到的时候,吴一一已经指挥着团队架好了机器。
ARRI 16SR3胶片机在阳光下泛着冷峻的金属光泽,相较于昨日的婚宴跟拍,今日的“剧情拍摄”更接近一个微型的、舒缓的电影剧组。
陈小姐和她的新婚丈夫显然有些紧张,尤其是丈夫,面对镜头肢体略显僵硬。
但两人态度极为认真,按照吴一一简单讲解的走位和情绪要求,努力演绎着属于他们的“罗马假日”——无非是林荫道漫步相视而笑、花园长椅上依偎低语、模仿赫本和派克在“真理之口”前的嬉闹,找了个类似的中式石雕替代,等经典桥段,串成一部小甜剧。
吴一一的执导风格沉稳而耐心,他知道这对新人非专业演员,要求并不严苛,重在捕捉自然流露的甜蜜和幸福感,以及画面的唯美度。
“陈小姐,您就想象和赵先生是偶然相遇,感觉很投缘,一起逛逛就好……对,自然一点,挽着手臂,笑一下……”
“赵先生,您看夫人的眼神可以再温柔一点,对,带点欣赏……”
王盛抱着手臂在一旁观看,偶尔对摄影或灯光提出一两个细微的调整意见,确保电影感的呈现。
至于客户的演技,不重要,毕竟不是真拍电影,只要新人状态放松,能展现出甜蜜和幸福感,后期配上音乐和剪辑,效果就不会差。
胶片机哗啦啦地响着,记录下这对新人在“罗马”阳光下漫步、在长椅上分享冰淇淋、骑着租来的双人自行车嬉笑的画面。
过程难免有NG,但气氛始终轻松愉快。
对于陈小姐和赵先生来说,这也是难得的人生体验。
多少人这辈子连专业的电影剧组都不一定见过,更别提亲身体验拍电影了。
正思忖间,手机响了。
前几天,陈老板送了王盛一部诺基亚2110,附带手机卡,还有几千元话费。
按下接听键,是张峰打来的。
张峰在电话里讲,昨天来鹿城采访‘天价婚礼’的浙省各地记者,包括部分苏省记者,因为鹿城宣传口昨晚的招待,都还没有离开,其中就有《钱江晚报》的记者,接着问王盛,是只接受《钱江晚报》记者的采访,还是趁着这个机会,接受所有记者的采访。
王盛选择了后者。
“王总,那我帮你安排个记者见面会吧。”
“有劳张部长了。”
“小事,那你现在给见面会定个主题?我好让他们准备提问内容。”
王盛随即把想了一晚上的专访主题讲了出来:“见面会主题就叫——探讨‘先富’炫耀的‘有限正义性’。”
“咦,有点意思,那行,我让人去安排,等安排好了通知你。”
“谢谢张部长……”(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