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洪波定策

    洪水退去半个月了,太平卷烟厂像个刚从泥坑里爬出来的汉子,浑身是伤,却还硬撑着站在那里。库区里的积水还没全退,泥地里脚印摞着脚印,烟叶库的墙壁上,洪水留下的黄褐色水印子像一道道疤,从地面一直爬到两米多高,默默地诉说着那七天七夜的劫难。

    就在全厂上下刚喘过气,憋着劲要恢复生产的时候,一辆京牌黑色轿车慢慢开进了厂区。车门一开,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邵海平迈步下车,身后紧跟着计划司、运行司、财务司等部门的头头。他们一路风尘仆仆,脸上带着凝重,但脚步坚定,像一群带着使命来打仗的将军。

    这一刻,太平卷烟厂的空气一下子热腾起来了。

    上上下下的烟草人,眼睛里都闪着期待的光,那眼神像黑夜里不肯熄灭的油灯,虽然微弱却死命撑着,满是对盼头的执着。他们紧紧盯着局长一行人的一举一动,连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好像这些细微处能决定他们将来的命运。

    这场洪水,就像个可怕的噩梦,让厂子伤得不轻,效益也眼看着往下掉。要知道,在烟草行业,实行的是工效挂钩,工资和效益、利税绑在一块,就像藤缠树、树绕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效益和利税一降,职工们的工资收入肯定要少,这可是关系到每个人吃饭的大事。所以,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盼着,巴不得国家局能给出点优惠政策,好让厂子能挺过这个难关,就像旱了很久的庄稼盼雨水。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抗洪抢险也看得很重。在河东省,大半县市都在洪水里遭了灾,经济受了重创,就像被刀划开个大口子,愈合起来得费不少功夫。而经济指标,就像指挥棒,是考核干部政绩和升迁的关键。所以,各级领导都死死盯着灾情和后面的应对措施,一点不敢马虎。

    省长办公会给全省灾后重建定了调子,提出"全力自救,跑部求援"八个字,这方针像黑夜里的一盏灯,给大家指了条明路。烟草行业,作为省里的龙头老大,利税占了全省经济的一半,在全省经济盘子里分量不轻。在全省官场,一直流传着这么句话:“好不好,看烟草;升不升,看利税。”这话说得实在,把烟草行业在全省经济里的分量说得明明白白。

    这回还没等省里派人去北京求援,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一把手就亲自来太平考察,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省里自然看得很重,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接见,副省长何良和太平市长李和平全程陪着,那场面,庄重得很,要不是国家局领导人来,烟厂职工平常还真难得见到,可见对这次考察有多重视。

    车慢慢停在烟叶库前,邵海平局长急着推开车门,快步下车。他眼神锐利,快速扫了一圈,脸色凝重。只见仓库墙上,洪水淹过的印子像条褐色的墙围子,默默说着那场灾难的无情。那颜色暗沉压抑,装着说不尽的苦和难;那印子扎眼却安静,像历史的烙印,深深刻在墙上。

    就算没亲眼看见洪水逞凶的场面,光看看这些灾情展示画和洪水高度记录板,人们脑子里就能冒出当时吓人的惨状:洪水像野兽一样冲过来,无情地吞掉一切,烟叶在水里泡着,仓库在水里晃着,那是多绝望的一幕。

    邵海平局长来之前,心里对灾情有个大概估计,但亲眼看到被水泡过的烟叶堆的跟山似的,像一片死沉的废墟,还有洪水留下的那些吓人印子,心里还是一阵揪着疼。他不由得长叹一声:"灾情不小啊!"

    从他沉沉的语气和微微发颤的声音里,能真切觉出他动了真感情。他一边仔细看现场,一边认真听工作人员介绍,脸色一直凝重得像压着块大石头。脚上的皮鞋不知不觉沾满了厚泥,这是他深入受灾现场的证明。

    他不时弯下腰,拿起被水淹过的烟叶,仔细瞅,那没了往日光泽的烟叶,好像在说过去的生机;又轻轻闻一闻,想从那剩下的气味里找出以前的香。他还时不时插话:"可惜呀、教训啊、能不能废物利用啊、多好的烟叶啊。"这些实在话,像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邵海平局长走到一群正在清理烟垛石头缝里淤泥的职工面前时,脸上露出和气的笑,挨个和大家握手。有的职工手上沾满了泥,有点不好意思伸手,邵海平局长却毫不犹豫地主动握住他们的手,轻轻摇晃着,动情地说:"不要紧,你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这温暖的话,像春风拂过,好多职工眼里泛起了泪花,哽咽着说:"谢谢局长!"

    邵海平局长微笑着回:"我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握完手后,邵海平局长走到中间,两脚分开踩在两块垛石上,身板挺得像山,给人一种踏实有力的感觉。他大声对职工们说:"同志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这次灾情虽给我们造成不小损失,但我相信,有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有局党委的支持,有全厂职工的辛苦努力,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像钟一样在空中回荡,振奋着每个人的心。

    随后,邵海平缓了口气,又用力提高嗓门,说道:"同志们,鉴于这次灾情损失太大,来之前国家局党组特别授权我宣布,给太平烟厂特别追加2万箱的年度卷烟生产指标,用来补损失。"

    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那掌声像汹涌的海浪,一浪接一浪,好久不停,甚至有人激动地喊起来。

    这些天来,灾情像乌云一样笼罩着职工们的身心,给人带来太多的痛苦和压抑,大家心情格外沉重。就在人们迷茫无助,像在黑夜里迷失方向时,邵局长的到来,就像黑暗中发光的灯塔,照亮了前面的路;政策的扶持,像温暖的阳光,赶走了心里的阴霾,让人们在天黑时看到光亮,在难处里看到希望。

    国家局的这一政策来得太是时候了!邵海平局长的到来真是太鼓舞人心了!局长的话,像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希望之门,它的价值没法估量,说它一句值万金,都远远低估了它的分量。

    在场所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重量。

    主管工业的何副省长,这些天一直压力山大,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反复盘算全省今年的工业指标受洪水影响有多大,该想什么法子补救。听邵局长这么一说,他立刻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

    他心里快速计算着,今年的指标不但不会受影响,反倒增长幅度比往年还大,工业利税要跨上个新台阶。原本一直紧绷的脸,就像被太阳晒蔫的花朵遇上雨水滋润,一下子舒展开来,露出好久不见的笑,说话声也比往常高了:"听了邵局长这句话,我这些天的失眠彻底治好了,我们河东省今年的经济发展有底气啦!我代表省委王书记、省府齐省长,代表全省人民,真心感谢国家烟草专卖局、真心感谢邵局长!我也代表河东省委省政府表个态,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烟厂抢险救灾工作,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找我,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税费免交缓交的手续我来批,你们只管专心生产。"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里都带着一丝激动的颤音,那是对将来有信心的颤音。

    也许,外边的人很难真正明白追加卷烟生产指标这句话的分量。但熟悉烟草行业的人都清楚,烟草生产指标,那就是实实在在的黄金、是真金白银。真是指标一长,黄金万两。

    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后,多数行业都能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决定产品生产数量。但烟草行业却完全不一样,由于实行卷烟专卖专营政策,卷烟实行严格的生产计划指标,各烟厂每年的卷烟生产数量,都由国家局统一下达,管得特别严、特别紧。国家烟草专卖局三令五申,逢会必讲:卷烟计划生产指标是红线,绝对不能碰,一旦发现超产,对厂长实行先免职、再调查。前两年,南方一家挺有名的烟厂,因为市场供应紧,就心存侥幸,偷偷多生产了一千大箱卷烟。结果很快被国家局知道,国家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宣布免掉该厂厂长职务,接着组成专项调查组再深入调查。由此可见卷烟生产指标的珍贵,也更能体会追加卷烟生产指标的难度与价值。

    要不是在洪水现场,得保持该有的庄重,不能表现得太高兴,换个别的时候、别的场合,估计人们都要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来庆贺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好消息了。

    在会议室里,邵海平局长认真听了烟厂的汇报后,对当前的抢险抗灾工作做出了明确又具体的指示。他特别强调:"要科学分拣,湿烟叶要尽快晾晒,防止发霉;干烟叶要妥善保管,防止再受潮。抢救回来的烟叶,要集思广益,看看能不能利用起来,尽量减少损失。同时,要总结经验教训,亡羊补牢,杜绝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他也口头同意了太平卷烟厂的搬迁提议,要求做一份科学、严谨、长远、周密的可行性报告并及时上报。他还让陪着考察的各部门全力配合,确保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太平烟厂不能光靠天吃饭,“邵海平语重心长地说,”要提前想,提前做,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这次是洪水,下次可能是别的什么灾。工厂选地方,必须往长远看。"

    会议结束后,邵海平局长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厂领导的陪同下,又深入车间视察。他走进制丝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修理备用的设备。车间主任介绍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工人们已经连续加班好几天了。

    邵海平走到一位老师傅身边,看他正专注地修理一台机器,额头上满是汗珠。“老师傅,辛苦了。”邵海平轻声说道。

    老师傅抬起头,看到是局长,连忙用袖子擦擦手:“不辛苦,应该的。早点修好,早点生产。"

    "设备损坏严重吗?”邵海平关切地问。

    "有些电路板受潮了,得更换。机械部分还好,清理清理就能用。“老师傅如实汇报。

    邵海平点点头,转身问陪同的厂领导说:"库里有备件吗?"

    设备副厂长说:“有。”

    邵海平说:“那就好。没有的,要加急调运,特事特办。”

    接着,他又来到包装车间。这里的受灾情况相对较轻,工人们已经开始试生产。流水线上,一包包香烟整齐地流动着,机器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邵海平拿起一包刚下线的香烟,仔细查看包装质量。

    "质量不能放松,"他对车间主任说,"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保证质量。这是我们烟草人的本分。"

    车间主任连连点头:"请局长放心,我们严格把关,绝不让一包不合格产品流出厂区。"

    视察完车间,邵海平又特意去了一趟职工食堂。午饭时间刚到,工人们陆续来吃饭。邵海平走到打饭窗口前,看了看今天的菜品:红烧肉、炒青菜、肉末茄子、西红柿鸡蛋汤。

    "伙食不错啊,"他笑着对食堂负责人说,"工人们干活累,一定要保证营养。"

    食堂负责人赶紧汇报:"局长放心,我们每天都保证两荤一素一汤,米饭管够。厂里还特意拨了专款,这段时间加餐不加价。"

    邵海平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想到什么:“对了,被洪水困过的职工家里都安顿好了吗?有没有需要特别帮助的?"

    厂党委书记接过话:”我们已经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确保每个受灾职工家庭都有住处、有饭吃、有干净水喝。"

    "好,这样就对了。"邵海平赞许地说,"职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照顾好大家。"

    视察完烟厂,太阳已经开始西斜。邵海平看了看表,对陪同人员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往回赶了。最后再去烟叶库区看一眼吧。"

    回到烟叶库区,夕阳的余晖照在尚未完全清理完毕的废墟上,给那片泥泞的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色。工人们还在忙碌着,抢救那些尚未完全泡坏的烟叶。

    邵海平对陪同的厂领导说:"同志们,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我相信,有国家局的支持,有省委省政府的帮助,有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太平烟厂一定能渡过难关,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场的人们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次的掌声中,不仅有感激,更有坚定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

    邵海平局长的车队缓缓驶离厂区,但他的话却像种子一样,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工人们继续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希望的光芒。

    林秋水望着远去的车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场灾难虽然给烟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让全厂上下更加团结,更加坚定了发展的决心。

    而他,将和千百名职工一起,守护着烟厂,守着这片土地,守着他们共同的家。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他们都将携手同行,共创太平烟厂更加美好的未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烟火岁月不错,请把《烟火岁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烟火岁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