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未睁开眼时,首先闻到的是消毒水与旧书混合的奇特气味。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病房地板上切割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她微微动了动手指,感受到静脉点滴的冰凉正缓慢渗入自己的身体。记忆如同破碎的玻璃,散落四处——刺眼的车灯、尖锐的刹车声、玻璃碎裂的脆响,以及剧烈的疼痛。
然后是一片黑暗。
“你醒了。”门口传来冷静的女声。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走进来,手里拿着病历板,“感觉怎么样?”
“头痛。”林未的声音沙哑得几乎认不出是自己的,“我这是...”
“市中心医院。你遭遇了车祸,昏迷了两天。”医生走近,检查着她的瞳孔反应,“除了多处擦伤和轻微脑震荡,你的右手臂骨折,我们已经做了固定。另外...”
医生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微妙:“你的视觉神经受到了特殊损伤,目前看来没有大碍,但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寻常的后遗症。如果发现看东西有什么异常,请立即告诉我们。”
林未轻轻点头,太多信息让她头脑发胀。等医生离开后,她尝试用未受伤的左手撑起身体。病房门再次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她的闺蜜兼合伙人苏雨。
“未未!你终于醒了!”苏雨几乎是扑到床前,小心翼翼地拥抱她,“吓死我了!听说是在古董店回来的路上出的车祸?”
林未艰难地点头,“那件民国旗袍...”她突然睁大眼睛,“旗袍怎么样了?”
作为一家小型私人旗袍博物馆的馆长,那件刚刚收购的1930年代珍品旗袍对她而言几乎和生命一样重要。
“都什么时候了还关心旗袍!”苏雨哭笑不得,“放心吧,盒子包装得好好好的,只是有点皱褶,已经送回工作室了。倒是你——”她突然压低声音,“医生有没有说你的眼睛...?”
林未敏锐地捕捉到苏雨语气中的异常:“说了可能会有后遗症,怎么了?我的眼睛看起来有问题吗?”
苏雨欲言又止,最终从包里掏出一面小化妆镜递给林未。
镜中的脸依然是她熟悉的模样——白皙的肌肤,线条优美的鹅蛋脸,一双总是含着水光的杏眼。但奇怪的是,她总觉得自己的眼睛似乎比平时更加明亮,甚至...
“你的虹膜颜色好像变浅了一些,”苏雨小声说,“几乎透明得像水晶一样。医生说这是视觉神经受损导致的色素变化,可能会恢复,也可能...”
林未放下镜子,内心泛起一丝不安,但还是强作镇定:“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出院后的一周,林未逐渐发现医生所说的“后遗症”远不止虹膜变色那么简单。
她开始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每个人周围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晕,不同情绪状态下,光晕的颜色和强度会发生变化。焦虑是暗红色的波动,平静是柔和的蓝,喜悦则呈现为明亮的金色光环。
更奇怪的是,当她接触物品时,偶尔会闪现一些模糊的画面和情绪片段,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充满故事的老物件。
“所以我现在成了人形情绪检测仪兼古董鉴定器?”林未对着工作室里那件逃过一劫的民国旗袍苦笑。她小心翼翼地用左手轻抚旗袍精致的绣面,一瞬间,一些零碎的画面闪过脑海——旧式留声机流淌出爵士乐,高跟鞋踏在花砖地上,还有若有若无的栀子花香。
“太魔幻了。”林未摇摇头,把旗袍仔细挂回保存柜中。
适应新能力的过程并不轻松。信息过载让她经常头痛,街上行人各色情绪光环交错让她眼花缭乱。她学会了通过深呼吸和控制注意力来调节这种能力,渐渐发现当自己集中精神时,甚至能稍微感知到他人光环背后更深处的情感。
一个月后,林未基本恢复了日常生活。为了感谢苏雨在她康复期间的帮助,她决定亲自下厨招待闺蜜。然而在超市采购时,她意外撞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的前男友陆泽,正和一位气质温婉的女性一起挑选水果。
林未下意识躲到货架后,心脏莫名加速跳动。与陆泽分手已经两年,原因是对方认为她“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缺乏情感共鸣”。分手时的话依然刺人:“林未,你漂亮得让人移不开眼,但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永远触不到真实的你。”
此刻,林未注意到陆泽周围的光环呈现出柔和的粉金色,那是真诚爱恋的表现。而他身旁的女性,光环也是相似的色彩。看来他找到了能“情感共鸣”的人,林未苦涩地想。
匆忙结账离开超市时,林未没留意到自己的钱包从包中滑落。
半小时后,手机响起,陌生号码。
“是林未小姐吗?我捡到了您的钱包,根据里面的名片联系您。”电话那端的男声低沉悦耳,“方便现在过来取吗?我在中央广场的咖啡厅等您。”
林未急忙赶到约定的地点,推开咖啡厅门的瞬间,她几乎被眼前所见震住。
整个咖啡厅里弥漫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光环,如同一场无声的色彩交响乐。而在所有光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坐在窗边那位男士周围的光晕——那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深邃蓝色,如同夜空中最遥远的星辰,宁静中蕴含着难以测度的深度。
随着她走近,注意到这位男士有着轮廓分明的面庞和深邃的眼眸,看起来约莫三十五六岁。当他抬起头与她目光相接时,林未感到一阵奇异的共鸣,仿佛某种频率在她的心灵深处引起了振动。
“林小姐?”男子起身,礼貌地微笑。他很高,足有一八五以上,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气质沉稳却不迫人。
“是的,非常感谢您。”林未接过钱包,注意到当他手指无意间触碰到她时,那股深邃的蓝色光环似乎微微波动,闪过一丝金色的纹路。
“不必客气,很高兴能物归原主。”男子递给她一张名片,“沈星辰,星源文化遗产基金会的负责人。”
林未惊讶地抬头:“真巧,我经营一家私人旗袍博物馆。您可能听说过,‘林氏衣韵’?”
沈星辰眼中闪过惊喜:“当然!我们基金会最近正在筹备一个传统服饰保护项目,您的博物馆在我们的合作名单上。这真是意想不到的缘分。”
他们自然而然地聊了起来。林未发现与沈星辰交谈出奇地舒适,他知识渊博却不卖弄,对话间总是恰到好处地理解她的观点。更让她惊讶的是,沈星辰周围那圈深邃蓝色光环在她说话时会微微泛起金色波纹,仿佛对她的言语产生着共鸣。
“冒昧问一句,”沈星辰突然说,“林小姐最近是否经历过什么...不寻常的事?”
林未心里一惊:“为什么这么问?”
“只是感觉您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他温和地解释,“或许是我多心了。”
当他们告别时,沈星辰提出:“既然我们有可能合作,不如下次请您参观我们的基金会?那里收藏了一些可能您会感兴趣的服饰文物。”
林未欣然同意。
回家的路上,林未不断回想与沈星辰相遇的每一个细节。那种奇异的心灵共鸣感和他独特的光环让她无法忘怀。更让她困惑的是,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她几乎没注意到咖啡厅里其他人的情绪光环,仿佛沈星辰的存在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屏蔽其他干扰的场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