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大晋东印度公司、大晋美洲公司、大晋非洲公司相继成立。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武装和地盘,像一个个小王国。
但他们的命脉都掌握在皇帝手里,因为军火要从朝廷买,赚的钱要用龙元结算。
这套体系运转起来后,大晋的财富以几何级数增长。
到了三年,大晋的岁入已经达到了恐怖的十亿龙元。
要知道,之前最好的年景,岁入也不过千万两白银。
有了钱,刘启开始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
修铁路,建工厂,办学校,整个帝国都在飞速发展。
特别是教育,刘启投入了巨资。
“朕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不分贫富,不分男女。”
这个政策一出,举国欢腾。
天下百姓真就沸腾了,家里有娃娃的都感觉日子有了天大的奔头。
过去读书那是士族老爷们的特权。
寻常人家的孩子能认得自己名字都得算祖上烧了高香。
如今可不一样了,摄政王府直接下了明文。
所有到了年纪的娃娃,不分男女,全都能进官学。
不但分文不取,每天还供一顿饱饭。
这种日子在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简直是神仙待遇。
一时间刘启在民间的声望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少百姓家里都开始给他立长生牌位。
这事儿放任何朝代都算得上泼天功绩,史书上怎么吹捧都不过分。
可天底下的事儿从来就不是一边倒的,有人笑就有人哭,有人舒坦就有人恨得牙根痒痒。
百姓是高兴了,那帮靠着知识垄断骑在所有人头上。
作威作福几千年的士族门阀,彻底炸了锅。
这已经不是动他们蛋糕那么简单,这纯粹是把他们吃饭的家伙连锅都给端了。
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说白了就是那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老规矩。
靠着垄断教育和知识,再通过科举掌控朝廷,形成一个水泼不进的利益圈子。
他们说了算谁能念书,念什么书,谁又能当官,当什么官,这才是他们权力的命根子。
现在刘启这么一搞,把读书的权利撒给了天下所有人,这怎么得了。
以后泥腿子的后代也能读书认字,那他们这些士族子弟的优越感从哪找补。
要是老百姓都开了智,懂了道理,他们还怎么去糊弄和压榨,怎么维持自己高高在上的体面。
这简直比直接杀了他们还让人难受,等于掘了他们的祖坟断了他们的香火。
一瞬间,整个大晋的士族阶层,无论是一方盘踞的千年望族,还是刚刚发家的地主老财。
全都史无前例地拧成了一股绳,把矛头死死对准那个在他们眼里倒行逆施败坏纲常的摄政王刘启。
没错,摄政王,不是皇帝。
当今皇上才八岁,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娃娃。
真正说了算的,是这位用铁血手腕摆平了国内外所有麻烦的摄政王。
也恰恰因为他不是皇帝,这帮人才找到了一个自以为是的道德高地来发动攻击。
你刘启再牛,功劳再大,终究是个臣子,你做的事就得按祖宗的规矩来。
你现在推的这些新政,有哪一样是合乎祖宗法度的。
女人上学,工农认字,不考经义,在他们看来就是阴阳颠倒,伦理败坏。
这种事别说你一个摄政王了,就是真皇帝在这儿。
他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也有责任站出来以死相谏。
一场酝酿已久的滔天风暴,就这么在京城悄悄地汇集起来。
这天,刘启正在摄政王府,听着新成立的皇家科学院院长的汇报工作。
这个院长不是外人,正是之前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赵如烟。
刘启这道破格提拔的命令,不知让多少人惊掉了下巴。
一个女人,还是个没什么根基的女人。
居然执掌帝国最重要的科研命脉,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刘启从不在乎这些,他用人从来只看本事,不管出身更不问男女。
赵如烟也的确没叫他失望,短短三年,就把科学院上下打理得有声有色。
在他的亲自指点下,什么蒸汽机内燃机,甚至连最原始的发电机都一个个问世了。
“王爷,按照您的图纸,我们已经造出了一批交流发电机。”
“虽然功率还非常小,但也足够点亮整座王府。”
赵如烟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兴奋,她身后那几个老学究也是一个个满面红光。
他们都是刘启从民间搜罗来的能工巧匠。
过去被人瞧不起,觉得是不入流的“术”,如今却成了帝国的顶梁柱。
“很好,电力是下一场工业革命的核心,必须死死攥在自己手里。”
刘启点点头,他对这个进度相当满意。
“还有,新教材的编纂进度如何了?”
一提到这个,赵如烟的脸色就稍微严肃了些。
“基础的数理化教材都弄好了,地理和生物也快要收尾。”
“但这些东西要怎么跟科举考试挂上钩,恐怕会激起非常大的反弹。”
她很明白,这套全新的知识体系跟传统的儒家经典完全是两个路子。
真要全面推行就等于把过去几千年的教育根基都给否定了,那帮读书人怕不是要跟刘启玩命。
“反弹?一群抱着几本烂书不撒手的老顽固而已,朕就是要让他们看清楚,时代已经变了。”
刘启的语气听着平淡,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道。
“传我的命令,从明年开始,科举考试废除所有经义策论,只考数理化天地生。”
“所有新开的官学,也必须拿这套新教材当唯一标准。”
这道命令只要发出去,就等于正式向整个士族阶层开战。
赵如烟还想再劝几句,王府侍卫却急匆匆地跑来禀报。
“王爷,国子监祭酒,当朝太傅杨士道,带着三千太学生,正跪在王府门外请愿。”
刘启眉毛轻轻一挑,躲不过的终究还是来了。
这个杨士道正是他小时候的启蒙老师,三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可以说是整个大晋文官集团的定海神针,就连刘启见了他,也得客客气气地喊一声老师。
之前在朝堂上因为南洋封王的事,他就领头闹过,结果被刘启一套金融霸权理论说得没话讲。
当时他虽然表面上认了,可刘启很清楚,他骨子里那套东西压根就没动摇过。(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