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叫我名字就好

    七点整,方允踏入“竹语轩”。

    这家私房菜馆果然如其名,掩映在政务楼西侧一片静谧的竹林中,曲径通幽,环境清雅得不似在繁华都市。

    服务员显然已被提前知会,恭敬地将她引至最深处一间名为“听竹”的包厢。

    推开包厢门,清雅的茶香先于视觉抵达。赵廷文已经到了。

    他并未坐在主位,而是选在靠窗的位置,窗外是婆娑的竹影和一弯初升的新月。

    西装外套搭在一旁,他只穿着熨帖的白衬衫,领口第一颗纽扣解开,白日里的凌厉褪去几分,平添一丝松弛。

    面前的茶杯氤氲着热气,他正看着窗外,侧脸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轮廓分明。

    门响,他转过头,目光落在方允身上。

    那眼神依旧深邃,却似乎比下午在会议室里柔和了些许。

    “来了。”他声音低沉,示意了一下对面的座位,“坐。”

    “赵*员长。”方允保持着得体的称呼,在他对面坐下,将公文包放在一旁。

    包厢里只有他们两人,清雅的茶香里,弥漫开一种心照不宣的静默。

    服务员适时奉上菜单。

    赵廷文看也没看,又是直接将菜单推到了方允面前,语气陈述而非询问:“点你喜欢的。”

    方允抬眼,他正端起茶杯,目光平静回视,仿佛这安排理所当然。

    跟昨天领证后那顿饭一样……又是点她喜欢。

    她唇角微弯,翻开菜单。

    菜式是精致的淮扬与时令养生,价格不菲,却契合此地与对面人的身份。

    她迅速点完,递回菜单,看向赵廷文,唇角勾起一丝戏谑:

    “领导,关于项目‘背景沟通’的环节,现在开始吗?还是……等上菜?”

    赵廷文放下茶杯,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似已看穿了她那点小促狭。

    薄唇微启,干脆利落:“先吃饭。”

    方允眉梢微挑,笑意深了些许,不再言语,端起新斟的温茶轻啜。

    菜肴很快一道道上来,摆盘精致,香气四溢。

    出乎方允意料的是,赵廷文并未完全食不言。

    他拿起公筷,极其自然地夹了一块虾仁,放到了方允面前的骨碟里。

    “这里的河鲜,处理得干净。”他的语气平淡,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方允微怔,看着他极其自然的动作,心头掠过一丝异样。

    这……老干部式的关心?

    “谢谢。”她笑着回应。

    赵廷文吃了几口后,像是闲聊般,状似无意地开口,话题却巧妙地引向了工作边缘:

    “下午的会,你准备得很充分。”

    这是肯定。

    方允放下筷子:“应该做的。”

    赵廷文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深沉的审视,但并无压迫感:“思路清晰,要点精准。不过……”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方允立刻凝神,心知这“不过”才是关键。

    赵廷文又给她碟子里添了一块嫩滑的蟹粉豆腐,动作依旧自然流畅。

    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在组织内,尤其是面对跨部门协调,有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他抬眼,目光平静地看着方允,仿佛在传授某种经验之谈:

    “比如,今天会上,你提到的‘*权稳定性’作为风险量化指标,这本身没错,数据支撑也很扎实。”

    他又为她添了一筷子时蔬,继续说道:

    “但下次,在领导小组层面汇报时,可以将这类词汇,转化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潜力’,更具建设性的表述。

    重点落在‘我们如何通过法律框架设计,协助伙伴共同应对这些挑战,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

    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像是在分析一个客观问题:

    “这样,既能达到风险提示的目的,又不会让在座负责对外事务的同志感到被针对或难堪。他们后续推进协调工作,也会更顺畅。”

    方允心中豁然开朗!

    她下午的发言,从专业角度无懈可击,但确实忽略了组织内特有的语言艺术和部门间的微妙平衡。

    赵廷文这番提点,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他不是否定她的专业,而是在教她如何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内,更有效地运用她的专业,让她的意见被更顺畅地接受和执行。

    这比直接告诉她“你哪里说得不好”要高明得多,也受用得多。

    “明白了,谢谢赵*员长提点。”方允这次的道谢,多了几分真诚和领悟。

    她看着碟子里他夹过来的菜,忽然觉得眼前的男人,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冰冷。

    赵廷文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仿佛刚才那番至关重要的“点拨”真的只是席间随意的交流。

    他又给她盛了一小碗汤,然后专注于自己面前的餐食。

    接下来的用餐时间,气氛变得更为松弛。

    赵廷文偶尔会就某个菜品的口味或食材简单点评一两句,方允也会回应几句。

    一顿饭吃得比预想中要快,也和谐得多。

    当最后一道甜品被撤下,换上清茶时,方允以为所谓的“背景沟通”就要进入正题了。

    然而,赵廷文端起茶杯,目光透过氤氲的热气看向她,说了一句让方允再次意外的话:

    “项目的基础资料,李秘书应该已经发给你了。仔细看,有疑问直接联系他。”

    他顿了顿,补充道:“工作上,他代表我。”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所谓的“背景沟通”,在刚才那顿饭和那几句提点中,已经完成了。

    剩下的,是纯粹的工作对接,无需他亲自出面。

    方允看着他,一时间竟有些无言。

    还真是……惜时如金,效率至上。连“约会”都压缩得如此高效实用。

    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压下心底那点好笑又好气的情绪,点头应道:

    “好的,赵*员长。资料我会认真看,有疑问会请教李秘书。”

    赵廷文却对她的回应似乎不是很满意。

    他垂眸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声音低沉平稳:“方允。”

    “嗯?”女孩下意识回应。

    “私下里,不用叫得那么生分。”

    他的目光终于抬起,黑眸平静地看向方允,如同在交代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叫我名字就好。”

    方允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温热的茶水险些漾出杯沿。

    她完全没料到会在此时、此刻,在她刚刚完成了一次标准工作汇报后,听到这样一句打破界限的话。

    叫我名字就好……

    廷文?

    这两个字猝不及防撞入脑海,带着一种强烈的、陌生的亲密感。

    她抬眼,对上赵廷文那双沉静如渊的眸子。

    他脸上依旧没什么多余的表情,仿佛刚才那句话和让她“点喜欢的菜”一样,都是理所当然的指令。

    这老干部……总是这样出其不意。

    用最平静的语气,下达最具颠覆性的“指令”。

    一丝微妙的、混合着惊讶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悄然爬上心尖。

    她甚至能感觉到耳根在微微发烫。包厢里的茶香,似乎也浓郁了几分。

    “……”

    方允张了张嘴,“廷文”二字在舌尖滚了滚,终因太过陌生和突然,没能立刻叫出口。

    她只是微微抿唇,垂下眼帘,算是无声地应承了。

    赵廷文似乎并不在意她此刻能否改口。

    捕捉到她眼中的惊异与那抹微红的耳尖,便已达到了目的。

    结账自然是李秘书早已安排妥当。两人起身离开包厢。

    走到门口时,赵廷文脚步微顿,并未回头,声音温沉:“让李秘书安排车送你回去。”

    “不用麻烦了,赵…… ”方允下意识开口,差点又习惯性地叫出那个称呼。

    在最后一个字即将出口时硬生生刹住,略显生硬地改口,“…我自己开车来的。”

    第一次尝试省略称呼,别扭得紧。

    赵廷文仿佛没注意到她那短暂的卡顿,径直对不知何时已等候在走廊尽头的李秘书吩咐道:“送方律师去停车场。”

    “好的。”李秘书应下,快步走到方允身边,做了个请的手势,“方老师,这边请。”

    方允望着赵廷文挺拔的背影没入小径深处,再看看身边恭敬等候的李秘书,深吸了一口带着竹叶清香的凉气,压下心头的波澜。

    她拢了拢外套,跟着李秘书走向停车场。

    夜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

    那句低沉的“叫我名字就好”,和他最后那平静却深邃的目光,反复在她脑海中回放。

    这老干部的“冷硬面具”之下,原来藏着这样直接而……有点不讲道理的破冰方式。

    看来,要适应“廷文”这个称呼,还需要点时间。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玫瑰与青松不错,请把《玫瑰与青松》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玫瑰与青松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