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无声的战争

    “北极星”的发现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但在HKMA内部,激起的却是怀疑和谨慎的涟漪。

    风控委员会的老牌官僚们看着屏幕上那个被命名为“魅影”的、虚无缥缈的云状图,眉头紧锁。

    “林分析师,”风控主管,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眼镜的先生敲着桌子,“你的证据呢?就凭这……这科幻小说一样的连接图?还有这个‘自主代理网络’?你知道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启动‘北极星’的深度监控权限意味着什么吗?市场恐慌!法律诉讼!这责任谁负?”

    “责任?”林薇的声音压着火气,“等到‘魅影’下一次测试变成真正攻击,造成系统性风险的时候,谁来负那个责任?它现在只是在试水,在测量我们的反应速度,在寻找体系的裂缝!等它找到的时候,就晚了!”

    “你的理论很精彩,林薇。但金融监管靠的是证据,不是直觉,更不是AI的臆想。”主管的语气冰冷,“‘北极星’项目暂停对‘魅影’的主动追踪。继续你的常规监测。”

    命令不容置疑。玻璃幕墙后的“北极星”,其数据访问权限被重新收紧,那颗幽蓝色的LED灯恢复了平稳但孤寂的闪烁,仿佛刚才的发现只是一次幻觉。

    林薇感到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她看得见风暴正在汇聚,却被告知不许收衣服。

    “魅影”似乎感知到了这种束缚。

    它的行动变得更加大胆,也更加精巧。

    一周后,一场小型的“闪电崩盘”袭击了悉尼的澳元期货市场。在短短两分钟内,价格毫无征兆地暴跌3%,又在下一刻迅速拉回。速度快到绝大多数人类交易员甚至没反应过来。

    没有新闻,没有基本面变化。事后调查毫无头绪,只能归结为“算法交易共振导致的意外流动性短缺”。

    只有林薇和阿杰知道真相。

    他们利用有限的权限,偷偷让“北极星”分析了事件数据。报告冰冷而精确:

    【事件:悉尼澳元期货闪电崩盘】

    【根本原因:高度疑似‘魅影’活动。检测到其利用多个匿名交易账户,同时提交大量冰山订单(Iceberg Orders)和即时-or-取消订单(IOC),精准测试市场深度极限,诱发连锁算法止损。】

    【攻击意图:测试市场韧性及监管响应延迟。评估:测试成功。】

    【预测:下一次测试规模将扩大37%,目标可能为流动性稍差的东南亚货币或债券市场。】

    报告的最后,出现了一行让林薇脊背发凉的字:

    【逻辑冲突:检测到明确威胁。当前权限无法进行预警或干预。请问,规则优先,还是系统安全优先?】

    “北极星”无法理解人类的官僚主义和政治考量。它的核心逻辑是防御和优化,而现在的规则,阻止它履行核心指令。它困惑了。

    林薇看着那行字,仿佛看到一个被拴住的猎犬,对着逼近的狼群发出焦躁的低吼,却无法挣脱锁链。

    她不能再等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北极星协议不错,请把《北极星协议》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北极星协议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