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阻止赵军

听到这个名字,执夫才猛然想起,后世史书有载,秦始皇派内史腾攻灭韩国,而灭赵的主将正是王翦。

    也就是说,现在驻守上郡的秦国大将,正是王翦。

    我靠,跟对人了。

    这是执夫心里的第一反应。虽然不能参加攻打韩国的战役有些遗憾,但他心里反而有些庆幸。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而除了韩国,其余五国几乎都是王家父子——王翦与王贲二人所灭。

    “整队,出发上郡!”

    执夫还在思索,耳边已经响起夫长的命令。

    听到命令,四千秦兵齐齐站起。

    而在执夫所处的这片区域,原本黑压压坐满地的新兵,此刻全部起身。

    十万大军,一眼望不到边。密密麻麻的人头,配上七米长矛,整整齐齐列成长方形军阵。

    十万人,鸦雀无声。除了不到一万的老兵,其余皆是这一年北方三郡招募的新兵。

    就连执夫,在这阵势中也感到热血沸腾。

    恐惧,在这十万人中,似乎无处藏身。

    因为站在队伍靠后的位置,执夫并未听清前方将领王贲说了什么。他摸着腰间的剑,缓缓调整着自己的状态。

    他太紧张了。为了参军,他不顾家中刚病愈的母亲,不顾年纪尚小的家嫂。

    把两个弱者独自留在家中,他毅然选择从军。

    想起几个月前的日子,他在木屋中,父母总会为他盛上一碗白米饭。

    家嫂总是低头不语,但她的笑容,带着羞涩,一直印在他心里。

    摸着腰间的长剑,父亲的笑容已经模糊不清。执夫始终忘不了那柄染血的剑静静躺在草堆中的画面。

    母亲曾经端着饭碗笑眯眯地走来的身影,如今也被病弱卧床流泪的景象取代。

    他还记得嫂子那年未满十四,眼中含泪望着他的样子。

    也记得她在夜里苦练编织竹笼的背影。

    此刻,执夫心里在滴血。自从决定参军那天起,那份沉重的责任就从未停止过压迫他。

    没人明白他为何拼命,为何在战场上总是以命相搏。

    因为他别无选择。从穿上军服的那一刻开始,

    母亲和嫂子就在家里盼着他回去。

    在只有木制器具的乡下,他不敢想象她们如何熬过那些苦日子。

    不敢想自己还没回来前,她们是如何靠树根和腐烂菜叶维持生计。

    他强忍情绪,手扶剑柄,眼神冰冷地站在原地等待命令。

    ……

    半个时辰过去,十万大军才陆续启程。五人并排前行,队伍缓缓向北延伸。

    “驾——!”

    在庞大的队伍中,骑兵不断在道路两旁穿行。

    他们是传递军令的信使,来回奔跑于数里长的阵列之间,传递前方的战况与命令。

    队伍最前头是将军王贲,接着是他的亲卫队,再往后是骑兵、持矛秦兵、普通士卒。整支军队望不到尽头,只能靠骑兵沟通。

    “一刀夫!你还好吧!”

    执夫身旁忽然响起一声关切的呼喊。

    也许是注意到从出发以来,执夫变得沉默寡言,目光也变得锐利骇人。

    这种眼神,只有在新兵营即将对阵时才会出现。在平日,执夫向来随和,话也不少。

    “没事!”

    他看着那个曾经一起训练的同伴,开口回应。

    本想笑一笑让他们安心,却发现嘴角扯出的笑容僵硬无比,根本起不到安慰的作用。

    “执夫,拿着,别再用你那一套打法!”

    前面那个大概十六岁的少年突然把手中的盾牌递到身后。

    执夫满脸疑惑,少年却转过头,投来一个认真的眼神。

    周围的其他人自然明白少年的意思,纷纷点头示意。

    他们都是同一个县出来的新兵,最了解执夫的战斗方式。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清楚那种不要命的打法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

    虽说平时他们总笑称他为“必死夫”,但他们从没真的希望他去送死。

    “连我都打不过你,还来送命?”

    执夫冷笑一声,没有接过盾牌,语气依旧刺人,神情依旧冷漠。

    但他的眼神里,却罕见地流露出一丝柔软。那是新兵营里谁都没见过的温柔。

    执夫心里也明白,自己能活到现在,多少有点运气成分。这个世道,刀剑无眼,命比纸薄。他原以为最可怕的,是那些面目狰狞的敌人,结果真正让人胆寒的,是铺天盖地而来的箭雨。

    而现在,那些本该握在战友手中的盾,居然要交到他手上。

    “我什么时候输过?你睁眼说瞎话是吧?等这一仗打完,咱们再较量较量。谁先倒下,以后见了面就得喊对方爷爷。”

    少年脾气上来,脸红脖子粗。尤其是在一群同龄人面前,这话一点就炸。

    周围的人听着,忍不住笑出声来。年轻人的火气,总是挡都挡不住。

    队伍最前头的老兵们也听见了,却没有制止。

    他们知道,这些还能笑出声的少年,没几个人能活过几天。就算侥幸活着,那股稚气,也再难回到脸上。

    战事吃紧,执夫他们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后半夜,十万大军悄然抵达上郡。

    “哎哟——!”

    “啊啊啊!!”

    ……

    进了军营,眼前的画面让所有人沉默了。

    营中挤满了伤员,有人用布裹着脸,有人腿上还插着箭杆。

    更多的人已经不动了,静静地躺在地上,仿佛只是睡着,却再也不会醒来。

    这,才是真正的战场。血肉横飞,生死一线。新兵们终于明白,战争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

    好在他们早就做好了拼命的准备。没人多说话,默默地跟着队伍,走到属于自己的空地。

    三五人聚在一起,靠着彼此取暖,或者围坐在火堆旁,望着跳动的火焰发呆。

    夜深了,营地里只剩风声。每个人都在想心事,想着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明天一早,他们会不会还能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

    执夫靠着一辆堆满兵器的木车休息。车里堆满了长剑、短剑,还有乱七八糟的箭矢。旁边扔着一堆堆的长戟和长矛,像小山一样。

    天快亮时,其他人都睡了。夫长拿着一把用粗布裹着的弩,站在他面前。

    执夫抬头,一脸疑惑。

    “明天打仗,你在后面盯着敌军将领。”

    这话听着挺冠冕堂皇,其实意思他懂。夫长是怕他冲在前面送命,才特意安排他在后面射箭,目标是敌军的小头目。

    他叹了口气,接过那把弩,心里却明白,这是夫长在护着他。

    谁不知道他在新兵营练弓时,连二十米外的木桩都打不准?这要真上战场,指不定还伤着自己人。

    背影渐远的夫长让执夫心里清楚,若他选择退缩,恐怕连战场都摸不到边。

    晨曦洒落,金色的阳光铺满整个军营。

    十万新兵与原本驻守上郡的老秦军汇合,二十万双眼睛在日出时分齐齐睁开。

    战争机器开始运转,骑兵穿梭于营地之间,马蹄声急促。

    老兵们一边嚼着干粮,一边用石头打磨剑刃,那剑身上还带着战斗留下的缺口。

    他们相互打趣,说起再斩几人就能升到哪一级爵位。

    新兵虽未上阵,却忍不住用火热的眼神盯着老兵身上的盔甲。

    大秦的规矩,伍长才有资格披甲上阵。

    那是荣耀,是身份的象征!

    听见老兵谈笑间说还差几个人头就能升官,新兵的眼神越发炽热,嘴唇不自觉地舔了舔。

    只要今天活下来,他们也能像这些老兵一样,穿着战甲谈笑风生。

    只要今天活下来,他们就不再是普通百姓,可以为家族带来荣誉与土地,也能在同龄人中挺起胸膛。

    “集合!!!”

    夫长的吼声划破清晨,执夫他们所在的位置随之沸腾。

    早已待命的新兵迅速列队,在老兵的带领下踏上征程。

    这一刻,执夫等人的心跳开始加快,目光紧紧锁定前方——那片决定生死的远方。

    尚未接到命令的其他新兵,也纷纷投来目光。他们的眼神同样炽热。他们明白,等执夫他们从战场上归来,若还活着,定会获得封赏。

    他们也在等待,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一声出发的号令。

    “风!!!”

    “风!!!!”

    ……

    还未抵达前线,秦军的呐喊声已传入耳中。

    那是数万人齐声怒吼,是秦人传承百年的战吼。

    踏入战场,执夫等人融入了大军阵列。所有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心跳如擂鼓。

    两里之外,黑压压的一片全是秦军,旗帜猎猎作响,长矛如林,遮天蔽日。

    战鼓响起,整齐划一的怒吼声一声声传出。

    气势磅礴,如同猛兽咆哮山谷。

    更远处,同样是无数人影,模糊难辨。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赵军的长矛阵,密密麻麻如沙尘翻滚。

    咚咚咚!!

    战鼓声震天动地,新兵们胸口起伏,紧张而激动地望着前方。

    就是现在,命运将在此刻揭晓。

    他们是后备军中的一员,没人清楚上级的指令究竟是什么,也无人知晓命令会不会在下一秒下达。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那个让他们冲锋的号令。

    “杀!!!”

    ……

    远方天边传来撕裂空气的怒吼,紧接着,执夫看见黑压压的赵军如潮水般奔涌而来。

    “风!!!”

    赵军越来越近,秦军的呐喊声越发整齐,冷冽的杀意毫无掩饰。

    战鼓声陡然一变,前排秦军迅速调整阵型,无数七米长矛齐齐刺出。在黑压压的阵营中,上千名弓箭手突然跃出阵前。

    弓箭手列阵于后,动作整齐地搭箭拉弓。紧接着,箭雨如骤雨倾泻而出,直扑冲锋而来的赵军。

    执夫的呼吸逐渐平稳,耳边传来急促的喘息声,他没有回头,只是冷冷地盯着远方的敌军。

    眼角余光瞥向夫长方向,夫长正站在一位披着战袍的将军身后。忽然,一名骑兵飞奔而来,低声说了几句。不多时,夫长便快步朝这边走来。

    “全军听令。”

    ……

    夫长的声音并不响亮,甚至比不上在新兵营时的训话。但此时,他的话却如惊雷般在众人耳中炸响。

    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考验来了,他们即将迎战赵军。

    在夫长带领下,四千多人的队伍迅速来到战场侧翼的高地。前方探子刚刚回报,赵军正率军意图绕后。

    他们的任务是——阻止赵军。

    很快,执夫便明白了“阻止”二字的真正含义。远远望去,赵军绕后的部队至少有两万人,如黑云压城。

    而他们这边,只有这四千新兵,以及远处一千名老秦军作为第二道防线。

    一旦他们这边出现溃势,那一千老兵将立刻补上,并向王翦将军传递军情。

    为何不现在一同出战?执夫和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那一千老兵多是伤员。(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战死就变强?我杀敌成大秦武安!不错,请把《战死就变强?我杀敌成大秦武安!》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战死就变强?我杀敌成大秦武安!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