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唐朝之后五代十国的乱象,重新统一了的大部分中华地区,除了幽州那一片。但是还来不及收复幽州,赵匡胤便重病了。他死前前一夜,叫弟弟入宫……然后传闻斧声烛影,次日赵光义登基称帝。”
听到斧声烛影,李世民眉头皱的很深,生怕表情控制不住,因为他真的弑兄了。
“至于高粱河驴车车神,说的是赵光义想御驾亲征去收复幽州,结果兵败,骑着驴车一夜狂奔三百里,逃回了河北逐州。”
听到驴车一夜三百里,李世民又松开了眉头,甚至嘴角微微上扬。毕竟打仗这事他太在行了,换自己上的话,绝不会有驴车一夜三百里的耻辱故事。
而且驴车一夜三百里,你别说,还真挺传奇的,这个赵光义是个人物,反正换他自己上,他也不知道能不能驾着驴车一夜三百里,毕竟那可是晚上!
“不过这赵光义虽然武功不咋地但,是文治还是很强的,守内虚外,确定了文治天下的理念。文武分离重文轻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免去了兵祸烦恼,但是后面宋朝也为守内虚外和重文轻武的理念付出了惨重代价。”
一说到为守内外虚和重文轻武付出了惨重代价,李世民就又重新皱起了眉头。听别人笑话也好,别的什么也罢……
但他的首要目标,依然是治国当先,他立即问道:“内受外虚、重文轻武是什么意思,付出的惨重代价又是什么?”
陆离解释说到:“唐朝后期不是潘镇割据,然后五代十国时期武夫当道吗?宋朝就吸取了这个教训,除了边军之外,主要兵力集结在首都,不轻易给武官兵权,平时兵将分离。而出兵的时候,先由文官组成的枢密院商讨统筹调兵,真正行军的时候,将军头上还会有一个文官监军做帅,而具体的作战计划什么的,又全都是文官商讨,将军就只负责冲锋陷阵了。”
“那时候的书生可不是现在的书生,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一开始宋朝初期还好,后面就就是纯科举书生了,不学武不学兵。于是宋朝中后期,只守不攻,谁来打就给谁纳贡。”
???
李世民愣了一下,随后问到:“那五代十国时期的武夫,给他们留下的创伤有那么大吗?”
兵将分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那可是兵家大忌。还有纯书生,不学武不学兵的去做统帅……这能打赢就怪了。
五代十国时期的武夫到底打的有多狠啊?直接就把后来者的路给切了个干净。
陆离摸了摸下巴:“应该很大,那时候的藩镇其实不是一般的藩镇,手下的士兵今日见到自家节度使不发赏,打赢了不给掠城,就会直接杀死节度使,另推他人上位,反复如此。后来有人把闹得最凶的那一个藩镇的士兵全给屠了,重新组建,结果前人死了但风气流传下来了……”
“赵匡胤自己就是武夫出身,南征北战见过武夫乱象,而他追随的那位皇帝虽有英才但病逝得早,最后他与隋文帝杨坚一般,欺负孤儿寡母,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禅让。”
李世民听到那藩镇士兵的操作,嘴角扯了扯,确实离谱啊,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士兵了,士兵都如此,上层的节度使和当时的道德环境到底有畸形都不敢想,确实该重拳出击。
更严重的是,这种风气竟然蔓延开来了……再加上那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的方式……在这些主因之下,很难不防武将。
长孙无垢开口说道:“应当还有文官集团的推动吧?武将失权,受益的可是他们。不过谁打过来就给谁纳贡,这宋朝朝廷支撑得住吗?”
之前陆离与李世民所说的故事,基本上李世民回家后都会再与长孙无垢说一遍,然后一起商讨如何看待,也说了科举一事。
两人认为没有了世家大族,但是皇权依然不可能真的独享天下,替代世家位置的,应该是科举的新官僚集团。他们取代世家与皇权共治天下,基此背景之下,他们发力削弱武将倒也合情合理。
陆离点点头,“武将问题确实有文官集团的推动,那个时候严重的重文抑武甚至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你去当将军你就低人一等。至于纳贡问题,对于富裕的宋朝来说九牛一毫,每年朝廷岁入上亿贯,纳贡的那几十万贯岁币跟打花叫花子没什么区别。”
“这么富裕?怎么做到的?”李世民很震惊,这确定是他们唐朝的下一个朝代吗?确定不是近现代?
长孙无垢也是沉默了下去,朝廷岁入上亿贯,纳贡那几十万岁币,确实跟打发叫花子没什么区别。
“曲辕犁、占城稻、水车三件套就是在宋朝时普及的,人们轻易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就有了进一步的追求,有了更多时间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娱乐。同时冶矿和铸造业改进,一年生产一二百万贯铜钱不是问题。有了钱方便流通,手工业和一些小买卖也开始变得繁荣,商业贸易活跃了起来,打破了传统的小农经济。”
说到这里,陆离又停了一下,解释了小农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就是指一户人家,自给自足,吃自己种的粮,穿自己织的布,几乎不与外界有金钱商业上的贸易交流。大家有活干、有钱挣,生活越来越好……对了,炒菜也是那时候兴起的,因为人们摸索出了对于煤炭的正确使用……”
炒菜很早之前就出现了,但是在宋朝之前并不在民间流行,因为炒菜很消耗燃料,而且铁锅难搞。
性价比最高的食物制作方式,依然是烹煮,大火小火快火慢火都可以,对于热量的浪费也小。而炼铁,是因为宋朝匠人研究出了焦炭,补充了对于木炭缺失的缺陷。
李世民这一听服气了,这宋朝简直啥好事都遇上了,方方面面的工艺等都得到了改进,堪称一次小工业革命。
陆离一瞧他的神色,就知道他在羡慕宋朝,说到:“殿下,宋朝的繁华是独一无二的,既有时代的机遇,也有他们自身的选择。当时他们的政策极其宽松,给了民间经济活跃很大的推动,比如宵禁这种事情在宋朝是没有的,同时还取消了坊市管控制度,这大大的刺激了人们在白天工作之余的娱乐,给了很多钱一个去向,钱流通了起来,而不是待在某一户人家的地窖里,这才造就了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繁荣,让朝廷收的税就更多了,这是在基础的生产之上“凭空”变出来的钱。”
明天李世民要授印太子,今晚肯定没那么多时间熬夜通宵。
估算了一下时间,讲完货币和太宗就差不多了,至于凑不齐太子一事主要是讲乞丐皇帝朱元璋,说起来也不复杂。
然后,有宵禁的古代生活是不完美的,得到赏赐的那么多钱,他都没地方花啊!
PS:凑齐100张月票,召唤加更!
我码字速度其实不慢,没有别的事情干扰,不卡文的话,一天八千字没问题。直接对赌月票,读者投100张月票,加一更2000字,免费期每天加一更做上限,多出来的上架后再爆更补偿(这个主要就是为了打榜新书榜,超过20万字就会下榜的,所以在合理规划内,每天加1更是最合适的了)
目前月票86,福利月票占62,读者投的月票已有24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