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艺术学院红裙白球鞋飘(四)

    “这是苏红阿姨的笔记本!” 夏栀激动地翻开笔记本,里面是苏红的日记,记录了她在美院的生活,和陈默的相识相恋,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1985 年 9 月 10 日,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在老画室遇到了陈默,他穿白衬衫,白球鞋,手里拿着一支炭笔,画的是窗外的梧桐树,特别好看。”

    “1986 年 6 月 1 日,陈默带我去了废弃仓库,他说这里以后会成为我们的‘秘密画室’,我们要在这里种满向日葵,办属于我们的毕业展。”

    “1987 年 5 月 20 日,仓库里的向日葵种子已经发芽了,陈默说等毕业展的时候,向日葵就会开花,我们要在这里举办最特别的画展。”

    林砚凑过来一起看,看到最后一篇日记时,她的眼睛湿了:“1987 年 6 月 5 日,仓库里的向日葵开花了,金黄色的,特别好看。陈默说毕业展结束后,他就向我求婚,我们要一起在美院当老师,一起教学生画画。”

    “可惜,第二天仓库就着火了。” 林晚走过来,看着笔记本,眼里满是惋惜,“苏红阿姨肯定很遗憾,没有完成和陈默叔叔的约定。”

    陆屿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画框:“你们看这个,里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画,画的是仓库里的向日葵,和苏红阿姨日记里写的一样。”

    大家围过来看,画框里的画虽然有些破损,但还是能看出向日葵的轮廓,阳光落在花盘上,像撒了一层金粉。画的左下角写着 “未完成,苏红”。

    “我们一定要完成苏红阿姨的心愿,让仓库里的向日葵重新开花。” 林砚坚定地说,“我们把种子种在花盆里,放在仓库的窗边,让阳光能照到它们,肯定能长得很好。”

    大家开始行动起来,陆屿和林晚把废弃的画架搬到外面,清理出一片空地;林砚和夏栀找了几个破旧的花盆,装满从外面带来的泥土,把向日葵种子种了进去,放在仓库的窗边。

    “等种子发芽了,我们就来浇水施肥,” 夏栀看着花盆,眼里满是期待,“等许曼姐的画展开展时,向日葵肯定会开花,到时候我们把仓库作为画展的分会场,展示苏红阿姨和陈默叔叔的作品,还有我们的画。”

    林晚点点头:“我跟许曼学姐说一下,她肯定会同意的。沈老师那边,我也去沟通,争取让仓库成为画展的一部分。”

    陆屿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笑着说:“到时候我们可以在仓库里挂上手写的标语,比如‘向日葵开了,我们的画展开始了’,就像苏红阿姨当年期待的那样。”

    夕阳透过仓库的窗户,洒在花盆上,落在大家的白球鞋上,像撒了一层金粉。林砚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美院的探索之旅,不仅让她了解了美院的历史和故事,更让她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 用画笔记录生活,用热爱传承梦想,就像苏红、陈默、许曼、林晚他们一样,用 “红裙与白球鞋” 的热情和踏实,在艺术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一周后,陈默从国外回来,夏栀带着林砚、林晚和陆屿去机场接他。陈默穿着一件灰色风衣,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很好,白球鞋上一尘不染,和当年照片里的样子很像。

    “爸!” 夏栀跑过去,抱住陈默。

    陈默笑着拍了拍她的背,目光落在林砚他们身上:“这些就是你说的朋友吧?谢谢你照顾栀子。”

    “陈叔叔好,我是林砚,林晚的妹妹。” 林砚赶紧打招呼,“我从老周叔那里听到了您和苏红阿姨的故事,特别佩服你们。”

    陈默的眼神暗了一下,然后笑了笑:“都是过去的事了。栀子说你们在仓库里种了向日葵?我想去看看。”

    大家一起去了废弃仓库,仓库里的向日葵种子已经发芽,嫩绿的芽尖从泥土里钻出来,朝着窗户的方向生长。陈默走到花盆前,蹲下来,轻轻碰了碰芽尖,眼里满是温柔。

    “和当年一样,” 陈默的声音有些哽咽,“当年苏红也是这样,每天来仓库给向日葵浇水,看着它们发芽、开花。”

    夏栀递给陈默一本相册,是苏红当年的画稿集:“爸,这是苏红阿姨的画稿,我们在老画室和仓库里找到的,还有她的日记。”

    陈默接过相册,小心翼翼地翻开,手指在苏红的画稿上轻轻摩挲,像是在抚摸珍贵的宝贝。看到《向日葵仓库》的画稿时,陈默的眼泪掉了下来:“这是我们当年的毕业展计划,可惜没来得及完成。”

    “陈叔叔,许曼学姐的画展预展下周就要开始了,” 林砚说,“我们想把仓库作为画展的分会场,展示您和苏红阿姨的作品,还有我们的画,完成您和苏红阿姨的心愿。”

    陈默抬起头,眼里满是感激:“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们的故事。我这次回来,也带来了一些东西,想放在画展上。”

    陈默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支画笔,一个颜料盒,还有一幅画 —— 画的是苏红,她穿着红裙,站在向日葵花田里,白球鞋踩在泥土上,手里拿着一支画笔,笑得很灿烂。画的右下角写着 “陈默,1988.6.1”。

    “这是我离开美院后画的,” 陈默说,“这些年,我虽然做了建筑设计,但从来没有忘记画画,没有忘记苏红。这支画笔,是苏红当年送给我的,我一直带在身边。”

    林晚拿出手机,给许曼发了消息,告诉她陈默回来的消息,还有仓库分会场的计划。许曼很快回复:“太好了!我已经跟沈老师和画廊沟通好了,仓库分会场没问题,预展当天我会去仓库,和大家一起见证这个特别的时刻。”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在忙着准备画展预展。林砚和夏栀把苏红和陈默的画稿整理好,挂在仓库的墙上;林晚和陆屿负责布置老画室的展区,把许曼的作品和他们的毕业创作放在一起;陈默则在仓库里写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向日葵开了,我们的画展开始了 —— 献给苏红”。

    预展前一天,仓库里的向日葵长出了花苞,嫩绿的花苞朝着阳光,像是在期待开花的时刻。陈默站在花苞前,轻声说:“苏红,你看,我们的向日葵要开花了,我们的画展也要开始了,我们终于完成了约定。”

    夏栀拍了一张向日葵花苞的照片,发给远在南方的苏红:“苏红阿姨,您看到了吗?向日葵要开花了,您和陈默叔叔的心愿就要实现了。”

    林砚坐在仓库的窗边,拿出素描本,画下了眼前的场景:陈默站在向日葵花盆前,夏栀在整理画稿,林晚和陆屿在挂木牌,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大家的白球鞋上,像撒了一层金粉。画的右下角,林砚写着 “美院探索日记 —— 向日葵的约定”。

    她知道,这次美院探索之旅,不仅让她了解了美院的历史和故事,更让她明白了艺术的意义 —— 艺术不仅仅是画笔和颜料,更是情感的传承,是梦想的坚守,是用热爱照亮生活的勇气。而 “红裙与白球鞋”,就是这份热爱和坚守的象征,会一直陪伴着她,在艺术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探索更多未知的美好。

    画展预展前一天,整个美院都沉浸在忙碌又期待的氛围里。老画室展区里,许曼的《初绽》被挂在 C 位,旁边是林晚的《红裙》和陆屿的《老画室的记忆》,三幅画以 “红裙白球鞋” 为线索,串联起美院四代人的艺术故事。仓库分会场更是被装点得温馨 —— 苏红的《向日葵》画稿挂在最显眼的墙上,陈默带来的《红裙花田》摆在中央,窗边的向日葵花苞已经微微绽开,嫩黄的花瓣像裹着一层阳光。

    林砚和夏栀正在仓库里贴标签,突然听到外面传来 “哐当” 一声响。两人跑出去,只见陆屿抱着一幅画框,脸色发白地站在门口,画框的玻璃碎了一地 —— 那是苏红的《向日葵仓库》原稿,是陈默特意从国外带回的珍品。

    “怎么回事?” 林晚赶过来,声音里带着焦急。

    陆屿攥紧了手里的画框木边,指节泛白:“刚才搬画的时候,脚下被石子绊了一下,画框摔在地上……”

    陈默听到动静从校史馆赶来,看到碎玻璃和画稿边缘的折痕,眼神暗了下去。他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捡起画稿,指尖拂过画面上的向日葵,声音有些沙哑:“这是苏红当年最喜欢的一幅画,她总说,这是我们‘秘密画室’的缩影。”

    夏栀的眼圈红了,她拿出纸巾递给陈默:“爸,对不起,是我们没做好保护措施。我们再想想办法,能不能修复?”

    许曼也赶了过来,她看着画稿,突然眼睛一亮:“我认识一位古籍修复师,他擅长修复旧画稿,现在赶过去,说不定明天预展前能修好。林砚,你跟我去送画;夏栀,你和陆屿重新检查所有画框的固定装置;林晚,你联系沈老师,再准备一块备用的展板,以防万一。”

    林砚跟着许曼坐出租车去修复师工作室,路上,许曼看着窗外掠过的梧桐道,轻声说:“其实我小时候就见过苏红阿姨,她给我讲过仓库里的向日葵故事。那时候我就想,以后一定要帮她完成心愿。”

    “学姐,你说艺术到底是什么呀?” 林砚突然问,“是画得好看,还是能让人想起故事?”

    许曼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头:“是‘连接’。苏红阿姨的画连接了她和陈默叔叔的青春,我的画连接了我和你的成长,你的探索,又连接了过去和现在。这就是艺术的意义 —— 让不同的人,在同一份热爱里相遇。”

    修复师工作室在老城区的一条巷子里,满墙都是修复好的旧画。修复师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接过《向日葵仓库》后,仔细看了看:“画纸有点受潮,边缘有折痕,但问题不大,今晚加班能修好,明天早上来取。”

    走出工作室时,已经是深夜。巷子里的路灯昏黄,林砚看着许曼的白球鞋踩在青石板上,突然想起苏红日记里写的 “白球鞋走在仓库的泥土上,像踩在云朵里”。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鞋边的红颜料印记,好像和苏红画稿上的颜色,慢慢重合在了一起。

    第二天一早,林砚和许曼去取修复好的画稿。《向日葵仓库》恢复了原样,向日葵的金黄、仓库的浅灰,甚至苏红签名时的笔锋,都和当年一模一样。修复师笑着说:“这画里有感情,修复的时候,我好像都能看到画它的人,眼里的光。”

    回到美院时,仓库里的向日葵已经全开了。金黄的花盘朝着窗户,阳光洒在花瓣上,像撒了一层碎金。陈默站在花前,手里拿着苏红的画笔,轻轻碰了碰花盘,像是在和老朋友打招呼。

    “预展要开始了。” 夏栀走过来,递给陈默一条红色的丝巾,“这是苏红阿姨当年最喜欢的丝巾,我从家里带来的,您戴上,就像她也在身边一样。”

    陈默接过丝巾,系在手腕上,眼里满是温柔。林砚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明白 —— 所谓探索,不只是找到过去的故事,更是让过去的热爱,在现在重新绽放。

    预展当天,美院里挤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有背着画夹的学生,还有特意从外地赶来的艺术爱好者。仓库分会场的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是陈默写的 “向日葵开了,我们的画展开始了”,旁边系着苏红的红丝巾,风一吹,丝巾飘起来,像一条红色的丝带。

    林砚穿着林晚的旧红裙,脚上是那双带红颜料的白球鞋,站在仓库门口引导观众。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走进来,看到苏红的《向日葵》画稿,突然哭了:“这是苏红画的吧?我是她当年的同学,我们一起在老画室画过向日葵。”

    老奶奶拉着林砚的手,讲起 1987 年的夏天:“那时候苏红和陈默总待在仓库里,我们都笑他们是‘向日葵情侣’。火灾那天,苏红抱着画稿跑出来,胳膊上全是伤,还说‘画没事就好’。后来她走了,我们都以为,这个故事再也没人记得了。”

    林砚递给老奶奶一杯水,指了指窗边的向日葵:“您看,向日葵又开了,苏红阿姨的故事,现在有很多人记得,还有人在继续她的热爱。”

    老奶奶看着向日葵,笑着点了点头:“好,好,这样就好。艺术啊,就是这样,一代传一代,像向日葵一样,永远朝着阳光。”

    不远处,陈默正在给观众讲《向日葵仓库》的故事。他手里拿着苏红的笔记本,翻到那篇 “仓库开花” 的日记,声音温和:“当年我和苏红约定,要在这里办毕业展,后来因为火灾,约定没实现。现在,我的女儿,苏红的侄女,还有这些年轻的孩子,帮我们完成了心愿。谢谢他们,让我们的青春,又一次开在了阳光下。”

    观众里有人拿出画笔,开始写生;有人对着画稿拍照,轻声讨论;还有人蹲在向日葵前,像是在和花说话。林晚和陆屿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相视而笑 —— 他们的毕业创作,能成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比任何奖项都珍贵。

    突然,人群里传来一阵骚动。林砚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红裙的女人站在苏红的《红裙与白球鞋》前,眼里满是泪光。是苏红!林砚赶紧跑过去,夏栀和陈默也围了过来。

    “苏红……” 陈默的声音颤抖,手里的笔记本差点掉在地上。

    苏红转过身,看着陈默手腕上的红丝巾,又看了看窗边的向日葵,轻声说:“我从南方来,看到画展的预告,就想来看看。没想到,你们还记得……”

    “我一直记得我们的约定。” 陈默走上前,从口袋里拿出那支苏红送他的画笔,“这几十年,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就像你一直在我身边一样。对不起,当年我没陪你一起面对。”

    苏红接过画笔,摸了摸笔杆上的纹路,眼泪掉了下来:“不怪你,都过去了。现在看到这些向日葵,看到这些画,我就知道,我们的热爱,从来没消失过。”

    林砚看着苏红和陈默相视而笑的样子,突然觉得,红裙不只是一种颜色,白球鞋也不只是一双鞋 —— 它们是热爱的形状,是约定的见证,是不管过了多少年,都能让人想起 “要朝着阳光” 的勇气。

    预展快结束时,许曼站在仓库中央,拿起话筒:“今天,我们不仅是在办一场画展,更是在传承一份热爱。从苏红阿姨和陈默叔叔的向日葵,到我们这代人的红裙白球鞋,再到林砚这样的新生,美院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希望有更多人,带着这份热爱,在艺术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掌声响起时,风从窗户吹进来,向日葵的花瓣轻轻摇晃,苏红的红丝巾飘起来,和林砚的红裙、许曼的红裙,一起在阳光里舞动。林砚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白球鞋,鞋边的红颜料,好像变成了一颗小小的向日葵种子 —— 她知道,她的探索还没结束,这份传承,她也要继续下去。

    画展结束后,美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仓库里的向日葵还在开着,苏红的画稿依旧挂在墙上,成为了美院的 “新景点”。林砚每天都会去仓库看看向日葵,给它们浇水,有时候还会坐在花前画画,把看到的、听到的故事,都画进素描本里。

    一天下午,林砚在老画室里整理画材,突然发现 207 号储物柜的内壁,除了之前看到的向日葵划痕,还有一行浅浅的字迹 ——“苏红,1986.12.25,给默的圣诞礼物”。她赶紧拿出手机,照亮字迹,发现下面还藏着一个小小的暗格。

    林砚小心翼翼地撬开暗格,里面放着一个红色的小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幅迷你画稿,画的是陈默坐在画架前,白球鞋上沾着炭粉,旁边写着 “圣诞快乐,我的画家”,落款是 “苏红”。画稿的背面,还有一张小纸条:“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故事能被记住,就把这张画挂在老画室的墙上,让它看着更多人,热爱画画。”

    林砚拿着画稿,跑到校史馆找老周叔。老周叔看到画稿,笑着说:“这是苏红当年给陈默的圣诞礼物,她怕陈默不喜欢,就藏在了储物柜里,后来忘了告诉她。没想到,三十多年后,被你找到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左眼见飘心中喜叁不错,请把《左眼见飘心中喜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左眼见飘心中喜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