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恩情如山

    病房外的走廊,比病房内更显清冷空旷。顶灯投下惨白的光,将水磨石地板照得光滑而冰冷,反射着模糊的人影,如同另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空气里消毒水的气味更加浓烈刺鼻,混杂着一种人来人往却无人停留的寂寥感,以及一种无形的、关于病痛与未知的沉重压力。

    郑大山和李秀兰跟着那位表情严肃的主治医生来到走廊相对僻静的一角,远离了护士站的低语和远处病房隐约传来的**。医生是个中年男人,戴着金属框眼镜,脸上带着见惯生死与苦难后的平静,但镜片后的眼神里,仍有一丝对眼前这对衣着朴素、满面风霜的渔夫夫妇的温和与不易察觉的怜悯。

    “大夫,”李秀兰迫不及待地开口,双手紧张地绞着洗得发白的衣角,指节因为长期浸泡在河水和洗衣液中而显得粗大红肿,甚至有些变形,“俺闺女…她到底咋样了?醒是醒了,可那眼神…咋像啥都不认得了?”她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充满了焦虑和深切的担忧。

    医生推了推眼镜,语气尽量放缓,试图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这复杂的情况:“人醒过来,生命体征,比如心跳、呼吸、血压,算是基本稳定下来了,这是最大的好消息,说明她闯过了最危险的鬼门关。”他顿了顿,这个短暂的停顿让郑大山和李秀兰刚刚稍缓的心又猛地提了起来,悬到了嗓子眼。

    “但是,”医生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了些,“溺水时间不短,河水又冷,脑部缺氧比较严重。就像…就像地里的庄稼,淹久了,根子就会受损。再加上…”他斟酌着用词,目光扫过夫妇俩朴实而困惑的脸,“从你们发现她时的情况和她的反应看,她落水前很可能经历了极大的心理冲击或者创伤,受到了极度的惊吓。”

    他尽量说得委婉:“这两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她现在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解离性遗忘’,就是严重的失忆。”

    “失忆?”李秀兰喃喃重复着这个对她而言无比陌生的词语,眼神里满是困惑、茫然和更深的不安,“啥都…不记得了?连自己个儿是谁…都忘了?”

    “可能是选择性的,忘掉了一段特定的、让她极度痛苦的经历;也可能是更全面的,连自己的身份、过往的一切都忘了。”医生解释道,目光落在病房方向,“从她目前完全认不出人、对自身信息毫无反应、甚至语言功能都似乎严重受损的情况看,偏向于后者,而且程度不轻。恢复的时间…”医生微微摇了摇头,语气沉重,“说不准。可能几周几个月,可能几年,也可能…”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但那未尽之意像一块冰冷的石头,重重压在了郑大山和李秀兰的心上——也可能,永远都想不起来了。

    李秀兰的眼泪瞬间又涌了上来,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她粗糙的脸颊滚落:“那…那能治好吗?大夫,咱咋办啊?得用啥药?俺们…”她急切地想抓住一丝希望。

    “脑部的损伤,药物能起的作用有限。”医生语气温和却现实,“现在的关键,是加强营养支持、保证绝对的好好休养,这是根基。可以辅以一些康复训练,慢慢刺激她的记忆和认知,但千万急不得。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周围的环境,要让她有安全感,感到安心,这对她精神的恢复比任何药都重要。”他顿了顿,从手里的文件夹中抽出一张打印清晰的费用清单,语气变得更加现实和沉重,“这是截止到目前的治疗、用药和住院费用,你们先去缴一下费吧。后续的康复和营养支持,如果需要,可能…可能还需要不少花费。”

    那张打印着密密麻麻项目、单价和那个最终汇总数字的纸张,像一块沉重冰冷、边缘锋利的巨石,被递到了郑大山面前。

    郑大山沉默地伸出手,接过那张薄薄的纸。他的手指粗壮,指甲缝里还嵌着些许难以洗净的渔网污渍和河水留下的印记,接过纸张时,那手指似乎几不可查地微微抖了一下。他没立刻去看那个刺目的最终数字,而是先抬起眼,深深地望了一眼病房那扇紧闭的门,仿佛能透过那扇门,看到那个躺在病床上、脆弱茫然、一无所有的女孩。

    然后,他低下头,目光沉重地落在那个费用总额上。数字不小,对于他们这样依靠一叶扁舟、一张渔网在风浪里刨食的家庭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是他们省吃俭用大半辈子才能攒下的数目。

    他沉默了几秒钟,黝黑的脸膛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有眉心的那道竖纹更深了。然后他一言不发地转过身,走到走廊边的塑料长椅旁,默默地弯下腰。他从长椅底下拖出一个旧的、边缘磨损严重、颜色褪得发白的军用帆布包——那是他们那天清晨发现女孩,惊慌失措送她来医院时,随手抓来的,里面胡乱塞了几件简单衣物和一点干粮。

    李秀兰和医生都看着他宽厚而略显佝偻的背影。

    郑大山蹲下身,帆布包发出沉闷的摩擦声。他打开包,在里面摸索了一阵,从最底层掏出一个用旧手帕紧紧包裹着的小包。那手帕已经很旧了,边缘起了毛球,但洗得很干净。他一层层、极其小心翼翼地打开,仿佛在开启什么神圣的物事,露出了里面一叠新旧不一、面额不等的纸币。有的纸币皱巴巴,卷着边,显然被反复摩挲清点过;有的边角磨损严重,透着辛劳的气息;最大面额也不过五十元,更多的是十元、五元和一元的零钞。纸币下面,还沉着几个五角、一元的硬币,闪着微弱的金属光泽。

    这是他和大半辈子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一条鱼一条鱼攒下的所有积蓄,是预备着哪天渔船坏了需要大修、或者应对其他不敢想象的急用的保命钱。每一张钞票都浸透着河水的腥气和他们的汗水。

    他低着头,就着走廊惨白的光线,一张一张地、极其缓慢而认真地数着那些零散的钞票。粗糙的手指拂过每一张纸币,捻开,叠好,再拿起下一张。数完了纸币,又仔细地清点那几个硬币。动作缓慢而庄重,仿佛在进行一项极其重要、不容有失的仪式。清点完毕,他又仔细地、反复地核对了一遍费用单上那个冰冷的数字。

    钱,勉强够支付这第一期的费用。厚厚的、一把的零散票子,兑换成一张轻飘飘的缴费单。

    他站起身,将清点好的、那叠代表着他们多年心血与保障的钱,和那张费用单一起,郑重地递还给医生,声音低沉沙哑,却异常清晰,没有任何犹豫:“大夫,钱,俺们交。娃的病,请您和医院,一定多费心。该用的药,该做的检查,咱都做。只要…只要娃能好起来。”

    医生看着他递过来的那叠明显是攒了许久、浸透着生活艰辛的零散钞票,又看看这对衣着朴素、面色憔悴、眼神却无比坚定的夫妇,镜片后的眼神变得极为复杂,最终化为一声轻轻的、充满敬意的叹息:“你们…唉,放心吧,我们会尽力的。先保住命,稳住情况,恢复…慢慢来。”他接过那叠沉甸甸的钱和冰冷的单据,“我去开票,你们先去照顾孩子。”

    医生转身走向收费处的窗口,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

    李秀兰走到丈夫身边,声音还带着浓重的哭腔,却充满了与丈夫同样的决绝:“老憨,咱…咱以后咋办?这钱…可是…”

    郑大山目光依旧望着病房门的方向,仿佛要穿透门板守护着里面的女孩,语气没有任何起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钱没了还能再挣。人命关天,碰上了,就不能不管。这娃…”他顿了顿,声音更沉了些,带着一种深切的悲悯,“太可怜了。你看她那样,水里捞上来,啥都没了,连自己个儿是谁都忘了,孤零零一个人。咱要是再不管,她可真就没活路了。良心上过不去。”

    李秀兰用力点头,用袖子狠狠抹掉眼泪,仿佛也抹去了最后一丝犹豫:“对!管!必须管!以后我少出几次船,就在家照顾她。饭少吃一口没啥,得先把娃的身子养好!咱俩紧巴点,总能熬过去!”

    夫妇俩没有再多言语,一种共同的、源于骨子里的淳朴善良和如山般的担当,让他们在这个沉重的现实面前,做出了毫不犹豫、倾尽所有的决定。他们转身,轻轻推开病房的门,重新走回到那个被命运残酷剥夺了过去、此刻一无所有、未来迷雾重重的女孩床边。

    窗外的天色依旧灰蒙,压抑着风雨欲来的沉闷。但病房内,一种超越血缘的、厚重如山的恩情与人性最本真的光辉,正悄然将女孩冰冷的、破碎的世界,一点点温暖、包裹、支撑起来。尽管她此刻对此,仍一无所知,依旧沉睡在那片保护性的、空白而疲惫的迷雾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回头无岸不错,请把《回头无岸》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回头无岸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