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箬溪村的第一个年

    腊月三十,湖州地区下了一场难得的细雪,虽不及北方的鹅毛大雪,却也给箬溪村披上了一层素雅的银装。今个算是林家来箬溪村的第一个年,他们来箬溪村的时候虽然也是冬天,但是那会过年在逃难的路上。

    太湖码头早已封冻,林大勇、林二勇带着大山、来娣、盼娣也从码头回来了,这一冬的辛苦很值得,收获也是不错,特别是来娣姐妹,她们的吃食基本每天都是卖光光的。林家大房小院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虽然早已分家单过,但约定俗成,年夜饭必定要在老爷子所在的老大家吃,团团圆圆。

    今年是落户箬溪村的第一年,田家跟老陈头也都被请一起过年。

    从清早开始,林家灶房的烟火气就没断过。整个林家、田家都是北方人,坚持要包饺子。

    “过年不吃饺子,那叫过年吗?”李氏负责和面,小刘氏负责剁馅。馅是猪肉菘菜馅的。春霞、玉香负责擀皮,擀出来的皮大小均匀。春艳带着几个小的妹妹负责包捏,动作麻利,一个个元宝似的饺子整齐地码放在盖帘上。

    厨艺不佳的田桂花负责杀鸡、杀鱼,陈氏洗洗菜打下手,林岁安负责烧火。

    厨艺最好的来娣带着几个妹妹则负责操持具有湖州特色的年菜。入乡随俗,她们也学着本地人的样子准备起来。

    一道这边有名的 “年年高”年糕,年糕是用水磨糯米粉蒸制成硕大的条状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是湖州人家必备的。吃时切片,或蒸或炒或煎,软糯香甜。

    再就是“元宝”蛋饺, 用鸡蛋液摊成薄皮,包上肉馅,做成金灿灿的元宝形状,寓意招财进宝,是年夜饭桌上不可缺少的。

    青鱼干是必不可少的,太湖特产的大青鱼,腌制晒干后,蒸熟后肉质紧实咸鲜,是当地重要的年味之一。

    最后就是荸荠,洗净了直接摆盘,寓意“财源广进”,也是饭后清口的小食。

    当然男孩子也都是没有闲着的,林四勇负责写对联,几个男孩子负责给各幢房子贴对联。

    厨房里南北风味交汇,香气混合在一起,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融合的温馨。

    傍晚时分,林大勇家的堂屋挤得满满当当。两张方桌拼在一起,上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南北风味交汇,香气四溢。

    林老头被让到上座,看着满堂儿孙,穿着新衣,脸上红扑扑的,笑得合不拢嘴。他举杯的手有些颤抖,声音却洪亮:“咱们林家,田家,遭了大难,能有今日,不容易!托老天的福,托咱箬溪村水土的福,更托咱们自家人齐心协力的福!这头一杯酒,敬天地祖宗,保佑我们,在湖州扎根散叶,兴旺发达!”

    众人齐齐举杯,男人喝酒,女人孩子喝糖水,气氛热烈。

    席间欢声笑语,孩子们抢着吃肉吃鱼,大人们互相夹菜,说着码头的新鲜事、田里的好光景……

    酒过三巡,菜尝五味。老爷子林老头看着眼前这满满一大家子人,看着儿子们踏实肯干,媳妇们贤惠持家,孙辈们健康活泼,住的房子虽不华丽却坚固温暖,桌上的饭菜虽非山珍海味却丰盛可口……再想起一年前,一家子还在逃荒路上挣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前途茫茫……

    他的眼眶突然就红了,嘴唇哆嗦着,手里的酒杯微微颤抖。

    热闹的饭桌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关切地看向老爷子。

    “爹,您怎么了?”林大勇轻声问。

    老爷子深吸一口气,努力想平复情绪,眼泪却还是掉了下来,砸在桌面上。他声音哽咽,带着浓重的乡音:

    “没……没事……爹是高兴……是高兴啊……”他抹了把眼泪,“我就是……就是想起咱们逃难那会儿……不容易啊……真不容易啊……”

    他的话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桌上不少人的眼眶也跟着红了。那段颠沛流离、生离死别的日子,是刻在骨子里的恐惧和伤痛。

    “那么多路口……哪条是生路,哪条是死路……咱不知道……就咬着牙往前走……你娘……”老爷子声音更咽,“她……没能跟着咱们享上今天这福……她要是能看到该多好……”

    提到老太太,桌上响起了低低的啜泣声。小刘氏更是放下筷子嚎啕大哭、其余人也都偷偷拭泪。

    “还有……还有大丫头……她也是个没福的。”老爷子说完喝掉杯中的酒:“二丫头......二丫头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说到这他已经老泪纵横了。

    擦了把泪:“你们几个舅舅家......不知道......”他彻底说不下去了。

    堂屋里弥漫着悲伤而沉重的气氛。逃荒路上的生离死别,是在座所有人永远无法磨灭的痛。

    过了好一会儿,老爷子再次抬起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泪水却流得更凶:“哭啥!都别哭!今天过年!咱得高兴!咱得替她们好好活着!看看现在,咱们有房子住,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孩子们都好好的!这就是最大的福气!来!都端起杯!为了咱老林家、田家能在这箬溪村扎下根,为了往后的好日子,干了!”

    “干了!”

    “为了好日子!” 大家纷纷举杯,声音哽咽却充满力量。这杯酒里,混合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对过往苦难的释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守岁时,大家围炉夜话。林四勇讲些古书上的故事,大山描述码头见闻,女人们则聊着家长里短、针线女红。林岁安靠在母亲身边,听着众人的谈笑,看着跳跃的灶火,心里充满了安宁和幸福。这与河北老家过年时纯粹的北方风情不同,融入了几分江南水乡的细腻和雅致,别有一番风味。

    直到子时,外面传来零星的爆竹声,预示着新年的到来。

    林老头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又看看屋里温暖的灯火和团聚的家人,眼中闪着泪光,喃喃道:“安居了……总算安居了……好,真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胎穿古代逃荒,很苟!不错,请把《胎穿古代逃荒,很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胎穿古代逃荒,很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