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是个信守承诺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个能看清利弊的聪明人。
仅仅一周后,一支挂着晋绥军旗号的商队,就出现在了平安县城外。
领头的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按照约定,与赵刚完成了交接。
当箱子被打开,露出一台崭新的德国造小型柴油发电机时,在场的所有独立团干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玩意儿,在根据地里比黄金都金贵!
更别提旁边还有几大桶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化学原料,那是制造高级炸药和更多药品所必需的。
“政委……这……这得花多少钱啊?”一名后勤干部结结巴巴地问。
祁明峰拍了拍那台冰冷的机器,平静地说。
“钱?不,这东西,是用咱们独立团打出来的威风换的。”
当晚,赵家峪兵工厂。
当柴油发电机发出低沉的咆哮,一根电线连接的灯泡,猛地亮起,散发出稳定而耀眼的白光时,整个山谷都沸腾了。
“亮了!亮了!天老爷啊!”
“这不是洋油灯!这是……这是电灯!”
王铁山和一群老技工,围着那颗小小的灯泡,激动得像个孩子,浑身都在颤抖。
他们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想去触摸那道光,又怕把它碰碎了。
欢呼声此起彼伏,传遍了整个基地。
许多战士和工人都从宿舍里跑出来,看着那在夜色中亮起的唯一一盏电灯,脸上是无法言喻的震撼和喜悦。
那不仅仅是一盏灯。
那是文明之光,是工业之光,更是希望之光!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祁明峰亲手点燃了第一个火种。
然而,祁明峰的目光,早已越过了这片小小的山谷,越过了晋西北,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打赢战争靠的是枪炮和英雄。
但建设一个崭新的国家,需要的却是千千万万有知识、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人才。
他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布局。
他从俘虏里,挑选出那些有文化的、懂技术的日军技术兵,进行思想改造和甄别。
他从根据地的年轻人里,选拔那些脑子活、肯学习的,成立了“赵家峪技术培训班”。
他亲自编写教材,内容涵盖了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
他甚至把赵刚也拉了进来,让他负责开设“管理干部速成班”。
专门培养那些有组织能力、能识文断字的基层战士,让他们学习如何管理一个工厂,如何核算成本,如何调动物资。
李云龙对此很不理解。
“政委,你搞这些干啥?咱们是打仗的,又不是开学校的。有这工夫,还不如多练练拼刺刀!”
祁明峰只是笑了笑,问他:“老李,我问你,一个神枪手,厉害不厉害?”
“那还用说?百发百中,一个顶十个!”
“那一个能造出一百杆神枪的工匠呢?”
李云龙愣住了,他那颗简单的脑袋,第一次被这种问题给绕了进去。
祁明峰没有再多说。
他是在为解放战争,乃至为那个崭新国度的建立,提前储备最宝贵的人才库。
这些被他亲手培养起来的人,将成为未来龙国工业体系的第一批基石。
夜深人静。
吴悦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走进了祁明峰的临时办公室。
她现在是整个赵家峪后勤和医疗工作的总负责人。
前世的“贵妇人”,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干练果决的根据地女干部。
她看着丈夫清瘦但挺拔的背影,看着他面前那堆积如山的图纸和文件,心中既是心疼,又是骄傲。
“又忙到这么晚,吃点东西吧。”
祁明峰回过头,接过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吴悦拿起一件军大衣,轻轻地披在他身上。
“你做的这些,我都看到了。战士们说,你是咱们的战神。”
“工人们说,你是文曲星下凡。可我知道,你只是在为你心里的那个大家,拼尽全力。”
祁明峰放下碗,握住了她的手。
他的野望,从来不是个人的权势和地位。
他要做的,是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亲手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根基。
这个根基,属于这个浴火重生的国家。
也属于他祁明峰的家族。
他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子孙后代,铺就一条直通云霄的康庄大道,让他们永远不必再经历自己前世孙儿的悲剧。
......
平安县城一战后。
日军的战略部署被彻底打乱。
被迫将机动兵力收缩,从主动进攻,转为了重点防御。
过去被日军视为泥腿子的八路军,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出了一口能咬碎肉骨头的锋利牙齿。
这一战,为整个华北的八路军,赢得了千金难买的喘息和发展时间。
而在八路军内部,这场胜利引发的,则是一场思想上的“大地震”。
“独立团模式”这个词,成了所有高级指挥员嘴里最热门的词汇。
强攻县城、自建兵工、军工一体、对外贸易……
独立团做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在为其他部队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一时间,从太行山到冀中平原,一股学习和效仿独立团的风潮,悄然兴起。
祁明峰这个名字,不再仅仅是敌人口中的“头号大敌”。
在友军高层,他几乎成了“奇迹”和“点石成金”的代名词。
独立团驻地。
李云龙现在是彻底成了祁明峰的“铁杆粉丝”。
他逢人便吹嘘:“看见没?我政委!咱老李这辈子,佩服的人不多,我政委算头一个!”
团里的决策,他现在是彻底放手。
只要是祁明峰的决定,他都无条件执行,甚至还会主动去想办法解决困难。
用他的话说:“跟着政委有肉吃,老子只要负责把肉吃到嘴里就行了,动脑子的事,让政委去操心!”
赵刚的变化也同样巨大。
这位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在祁明峰的影响下,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思想政工工作。
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祁明峰给他的那些关于经济、管理和工业化的小册子。
他每天都泡在赵家峪的基地里,跟着工人们一起核算成本,规划生产,俨然成了一位出色的根据地大管家。
他知道,自己正在见证和参与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