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瑾宸的鼎力支持和林微的亲力亲为下,“皇家医学馆”的筹建进展神速。工部择定了京城南郊一处环境清幽、占地广阔的旧皇庄进行改建,户部的拨款也及时到位。林微并未完全遵循传统建筑规制,而是融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比如设计了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大型诊室和讲堂,规划了分门别类的药圃,甚至预留了将来可能用于解剖教学的、符合这个时代伦理的特殊区域(以动物为主,并严格保密)。
与此同时,由林微和沈墨共同拟定的招贤榜文也张贴了出去,不仅面向太医院和各地官医,也欢迎民间有名望、有独到之处的医者、药师乃至对医理有研究的读书人前来应试。榜文中特意提及,将由皇后娘娘亲自考核,并可能传授某些“前所未有之医理妙术”,此言一出,顿时在杏林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有对此嗤之以鼻,认为皇后干政已属罕见,如今竟要亲自传授医术,简直是牝鸡司晨,荒唐至极。但也有一部分思想开明、或是对林微之前“仵作”断案之神异早有耳闻的医者,心生向往,决定前来一探究竟。
考核之日,医学馆尚未完全竣工的临时场地外,车马络绎不绝,汇聚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数百名医者。年纪大的须发皆白,经验丰富;年纪轻的意气风发,求知若渴。众人窃窃私语,目光皆聚焦在那座临时搭建、却已显露出不凡气象的学馆大门。
吉时到,林微在沈墨及几位太医院资深太医的陪同下,现身于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她今日未着凤冠霞帔,只穿了一身简洁雅致的湖蓝色宫装,长发轻绾,素面朝天,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从容气度,令人不敢小觑。
“诸位医道同仁,远道而来,本宫在此代表陛下,代表朝廷,谢过诸位。”林微开口,声音清越,透过特制的扩音装置,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医学馆之设,非为标新立异,乃为集百家之长,探生命之奥,以期提升医道,普惠苍生。今日考核,不论出身,只问才学与仁心。”
她没有过多废话,直接宣布了考核内容。除了常规的医理、药理笔试,以及针对常见病证的诊断面试外,林微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几道“实践”考题。
她命人抬上几个盖着白布的担架,上面是太医院提供的、病症复杂或伤情诡异的“模拟病患”(由经验丰富的太医扮演,或使用精心制作的模型)。要求应试者在规定时间内,不靠问切,仅凭“望”、“闻”(部分允许极有限的接触)来判断其主要病症或伤情,并给出初步处理思路。
这一下,可难倒了不少习惯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传统医者。有人蹙眉苦思,有人摇头叹息,也有人试图上前搭脉,被一旁的侍卫礼貌拦住。
然而,也有几人表现突出。一位来自南疆的苗医,仅凭观察患者指甲颜色与呼吸细微频率,便准确判断出其中一人乃中了某种罕见的瘴气之毒;一位出身猎户、自学成才的年轻郎中,通过观察“伤者”骨骼的异常凸起和肌肉萎缩情况,推断出其曾受过极重的陈旧性骨折且愈合不良;还有一位沉默寡言的女医,只是靠近嗅了嗅,便指出另一位“病患”身上带有极淡的、特定药材长期熏染的气息,推断其可能有某种慢性隐疾……
林微在高台上静静观察,将那些表现出敏锐观察力、独特思路或扎实基本功的人一一记下。沈墨在一旁亦是频频点头,低声道:“娘娘此法,虽看似苛刻,却着实能筛选出真正善于观察、敢于突破之人。医道一途,有时确需跳出窠臼。”
经过整整一日的严格筛选,最终有五十余人通过了考核,被录取为医学馆的第一批学员兼教习。这些人中,有德高望重的老医官,有技艺独特的民间郎中,甚至还有两位对医理颇有研究的落第秀才,可谓群英荟萃。
录取名单公布后,林微亲自为这些新晋的“医学馆博士”们颁发了聘书,并发表了简短的讲话。
“今日之后,诸位便是我大楚皇家医学馆的一员。望诸位暂抛门户之见,精诚合作,将各自所长倾囊相授,亦能虚心学习他人之优。医学馆内,一切医理、病例,皆可探讨,唯求‘真实’与‘有效’二字。本宫亦会定期前来,与诸位交流心得。”
她目光扫过台下神色各异的众人,语气转为严肃:“此外,医学馆亦承担着为朝廷分忧之责。日后若遇疑难杂症,或地方爆发疫情,乃至……涉及一些非常理可度的诡异病症,皆需诸位挺身而出,以所学护卫苍生。此乃医者之责,亦是朝廷对诸位的期望!”
众人闻言,皆是神色一凛,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涌起一股参与开创盛事的豪情。
医学馆初成,英才汇聚。这里,不仅将成为培养新一代医者的摇篮,更在林微的有意引导下,悄然成为了一个汇聚各方信息、探究未知领域、乃至未来对抗“幽冥道”及其邪术的重要据点。一股新的力量,正在这帝国的心脏地带,悄然孕育、生长。(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