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北大军顶着凛冽的寒风,终于抵达了距离玉门关约一百五十里的最后一座要塞——定北城。此城已成前线指挥中枢,城内气氛紧张,伤兵满营,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草药混合的刺鼻气味。城外,胡人联军的游骑如同嗅到腐肉的秃鹫,不时掠过,窥探着城防虚实。
李敢将军入城后,立刻接管防务,召集将领商议军情。林微则第一时间视察了城内的伤兵营。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沉重。伤兵数量远超预期,而且许多人的伤势并非简单的刀剑创伤,更多是冻伤、摔伤以及……一种令人不安的“怪病”。
一些士兵持续低烧,咳嗽不止,咳出的痰液中带着可疑的黑丝;另一些人精神萎靡,伤口愈合极其缓慢,甚至出现溃烂流脓,散发出与之前那些胡人尸体相似的、淡淡的腐檀怪味;更有少数人,在夜间会突然惊起,胡言乱语,眼神狂乱,力大无穷,需数人才能制服。
“军医官,这种情况出现多久了?有多少人出现类似症状?”林微蹙眉询问负责伤兵营的老军医。
老军医一脸愁容,拱手回道:“回娘娘,自玉门关失陷后,溃兵和逃难的百姓涌入,这种怪病就开始出现了。起初只是零星几个,近几日却蔓延开来,已有数百人出现症状。用了各种清热解毒的方子,效果甚微。而且……而且照料他们的医官和兵士,也有几人开始出现低烧咳嗽之症。”
林微心中一沉。这绝非寻常时疫!她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幽冥道”制造的、通过某种途径传播的“诡疫”!那些被邪力侵蚀的尸体,溃逃的士兵,都可能成为了传播源。
她立刻采取行动:
第一,下令将出现症状的士兵与普通伤兵彻底隔离,划分出专门的“疫区”,由她带来的、有一定防护经验的医学馆学员和自愿者负责照料。
第二,要求所有接触病患的人员,必须用浸过药水的布巾遮掩口鼻,勤加洗手,衣物用沸水煮洗。
第三,亲自检查病患,取样(痰液、伤口脓液)研究。她利用随身携带的简陋显微镜(这是她根据记忆,让工匠勉强打磨出的单透镜片组合,倍数不高,但已远超这个时代)观察,并未发现明确的细菌或病毒(以当时的条件也无法完全确定),但在样本中,她再次感受到了那股微弱的、属于“寂灭”之力的阴寒侵蚀性能量!
“是能量层面的侵蚀和污染……”林微得出了结论,“这‘诡疫’的本质,是‘寂灭’之力以某种形式扩散,削弱生灵的生机与抵抗力,使其易患病,且难以痊愈。甚至可能直接侵蚀神智。”
找到了根源,便能对症下药。常规草药效果有限,关键在于驱散或中和那股阴寒的侵蚀性能量。
林微想到了赤火玉髓,也想到了她与楚瑾宸的“幽嬗之契”。赤火玉髓至阳,或可克制阴寒,但数量有限,难以惠及所有病患。而“幽嬗之契”的力量,虽能驱毒,但消耗巨大,且需她与楚瑾宸共同施为,远水解不了近渴。
她必须找到一种能普及的方法。
她尝试将极少量赤火玉髓的粉末,混合具有扶正祛邪、温阳益气功效的药材(如人参、黄芪、干姜、艾草等),熬制成药汤,给重症患者服用。效果出奇的好!服用此汤药的士兵,虽然无法立刻痊愈,但低烧渐退,咳嗽减轻,精神明显好转,伤口溃烂也得到遏制。
然而,赤火玉髓太过珍贵,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林微又将目光投向了随处可见的艾草。艾草性温,纯阳之性,能通十二经,理气血,逐寒湿,止血温经。在中医理论中,本就常用于防疫。她尝试大量使用艾草,熏烤疫区,要求士兵用艾草煮水洗手擦身,甚至将艾绒制成香囊让士兵佩戴。
同时,她结合帛书上一些关于能量净化的模糊记载,尝试引导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她穿越后逐渐发现并锻炼的一种能力,与她的法医感知力相关),辅以艾灸之法,在病患的关键穴位进行灸治。她发现,当她的精神力高度集中,引导艾灸的热力深入穴位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驱散病患体内那微弱的阴寒能量。
虽然效果不如赤火玉髓药汤显著,但艾草易得,她的精神力经过锻炼也能支撑一段时间。这种“艾灸驱邪法”逐渐在轻症患者中推广开来,有效地控制了“诡疫”的蔓延。
林微的种种举措,迅速稳定了军心。将士们亲眼见到皇后娘娘不避污秽,亲自诊治病患,并以奇术控制住了令人恐慌的“诡疫”,无不感佩万分。“神医皇后”的名声,在定北城中不胫而走。
然而,林微心中并无丝毫轻松。她知道,这“诡疫”只是“幽冥道”的初步手段。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胡人大军主力陈兵玉门关,那些隐藏其中的妖人,必定还有更厉害的后手。
她站在定北城头,遥望玉门关方向,目光穿透寒冷的夜幕,仿佛看到了那笼罩在关隘上空的、浓郁得化不开的诡异阴霾。
玉门阴霾,诡疫乍现。林微以其精湛的医术、科学的思维和超越时代的知识,初步遏制了敌人的生化邪术,也为即将到来的决战,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但她深知,与“幽冥道”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