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 章孔颖达:著此书者乃何方大儒?老夫定要亲自登门拜见!

    李世民有政务在身,吃完早膳后便离开了。

    林平安则被小兕子缠住,让他讲虹猫蓝兔的故事。

    高阳和李丽质虽然生气,但两女也被虹猫蓝兔的故事所吸引,李治也很好奇,林平安本想去凤阳阁,但却被长孙皇后叫住了,

    看着长孙皇后那秀丽雍容的脸庞上满是好奇之色,林平安无奈,只能书接上回,讲起了虹猫蓝兔的故事。

    虹猫蓝兔的故事很精彩,再加上林平安的口才,把殿内五女听的是身临其境,惊呼连连。

    将故事讲完,时候已不早,林平安拜别了长孙皇后,高阳和李丽质两女也要回公主府,于是三人同行出宫。

    见两女绷着个脸,林平安使出浑身解数,各种花言巧语频出,两女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两女告诫魏小婉就算了,往后不能再去沾花惹草了。

    林平安连连称是。

    出了承天门,两辆华丽马车已在门口等候。

    李丽质与林平安和高阳告别上了马车,马车启动朝长乐公主府方向缓缓驶去,看着林平安满脸不舍的模样,高阳冷哼一声便上了马车,林平安连忙跟上。

    而与此同时,早朝发生的事在李世民的授意下,迅速在长安城传播发酵。

    一时间,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翌日,醉月楼一楼大堂,一众食客唾沫横飞。

    “听说了吗?长安侯昨日在太极殿,把那群番邦蛮子揍得哭爹喊娘!”

    “打得好!竟敢跪逼陛下,索要厚礼,真当我大唐无人否?”

    “还有魏公把那些弹劾长安侯的官儿骂得狗血淋头!真解气!”

    “要我说,就该发兵,让他们知道知道谁才是爹!”

    …………

    热血激昂的一众年轻士子也罕见的在青楼挥毫泼墨,盛赞林平安维护国体之勇,魏征秉持公心之正。

    林平安与魏征的风头一时无两。

    …………

    弘文馆。

    课间钟声敲响,一群八、九岁的稚童如同出笼的小鸟,欢呼着冲出课堂,或去解手,或在庭院追逐嬉戏。

    盖文达负手在空荡荡的课堂内缓步巡视,目光掠过一张张课桌。

    当经过王玄策的书案时,他脚步一顿。

    案几一角,放着一本线装的小册子,他好奇俯身细看,只见开篇写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盖文达下意识地低声念了出来,初时只是随意,但越念,眼神越是凝重,呼吸也不自觉地急促起来。

    这文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简洁非常!内容更是从人性本质、教育重要性,到伦理纲常、历史变迁、勤学典故,几乎包罗万象,却又深入浅出!

    他颤抖着手拿起册子,一页页翻阅下去,越看心头越是激荡难平。

    “铛——铛——”上课钟声响起,孩子们陆续返回课堂坐好。

    盖文达却恍若未闻,他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正准备坐下的王玄策,激动问道:“玄策!这……这本册子,出自何人之手?!”

    王玄策忙恭敬回道:“回夫子,此乃我师父长安侯所著,是给弟子启蒙识字用的。”

    “长…长安侯?林平安?!”盖文达闻言,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心头掀起了惊涛骇浪!竟是他?!

    他原以为林平安对儒家学说抱有偏见甚至敌意,却万万没想到,对方竟在不声不响间,写出了如此契合儒家核心理念,却又更易于传播的蒙学经典!

    此子究竟是何等人物?他的学问,到底深到了何种地步?!

    盖文达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激动,客气地对王玄策道:“玄策,此册可否借老夫一观?明日必当奉还!”

    王玄策点头:“夫子想看,尽管拿去便是!这三字经我已经全背下了!”

    盖文达紧紧攥着那本薄薄的册子,如同捧着稀世珍宝,也顾不得接下来的课业,吩咐助教暂代后,便离开了弘文馆,径直朝着孔府方向而去。

    …………

    孔府,后院,书房。

    孔颖达倚在榻上,面色灰败,精神萎靡。

    他虽告假在家,但朝堂之事早已有人详细报之于他。

    得知林平安殿前殴使,他初时大怒,觉得此子果然粗鄙不堪,有辱斯文。

    但当听到魏征那番“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维护国体根本”的慷慨陈词时,他沉默了。

    他一生恪守礼法,维护古制,可这一次,番邦使者的行为,确实是赤裸裸的胁迫,毫无“礼”可言。

    自己一直坚持的“怀柔远人”、“厚往薄来”,在对方蹬鼻子上脸之时,是否还适用?他第一次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和迷茫。

    侍立一旁的孔明月看着祖父憔悴的模样,心中不忍,柔声劝慰:“祖父,保重身体要紧。”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道:“孙女在林府那月余,观林侯其人,虽行事不拘常理,言语有时气人,但其心似乎并非只为私利!”

    “他弄出的曲辕犁、土豆、蜂窝煤,还有他府中下人皆言其待下宽和……或许,他自有他的一套道理。”

    孔颖达抬眼看了看孙女,叹了口气,未置可否,他何尝不知林平安有才,只是双方理念冲突太甚。

    就在这时,下人通报盖文达来访。

    孔颖达刚让人请进,便见盖文达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连基本的寒暄都顾不上,直接将手中册子塞到孔颖达手中,激动得语无伦次。

    “冲远兄,快看此物!启蒙圣典!真正的启蒙圣典啊!”

    冲远乃是孔颖达的字。

    孔颖达被他这失态的模样弄得一怔,疑惑地接过册子。

    当目光落在首页那“人之初,性本善”上,他浑浊的老眼骤然发亮,佝偻的身子也挺直了几分,捧着册子的手微微颤抖。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他低声念诵着,越念越快,脸色也由最初的惊疑转为震撼,再到最后的激动狂喜!

    孔明月也好奇地凑近观看,只看几行,便娇躯一震,美眸圆睁,小嘴微张,被这精炼而蕴含至理的文字彻底镇住。

    “这……这……”孔颖达翻完最后一页,激动得老脸通红,看向盖文达,“艺成兄,著此书者乃何方大儒?老夫定要亲自登门拜见!”

    艺成是盖文达的字。

    盖文达看着老友激动的模样,神色复杂,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著书者……乃长安侯,林平安!此册,是他为其弟子王玄策启蒙所著。”

    “林……林平安?!”孔颖达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如同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整个人都僵住了。

    竟然是他?!那个他屡次弹劾、视作儒家异端的少年?竟写出了如此契合儒家教化精髓的蒙学经典?!

    书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孔明月也掩住了朱唇,一双美眸满是不可思议之色。

    良久,孔颖达才像是被抽干了力气般,瘫坐回去,喃喃道:“艺成兄,你说,老夫是不是真的错了?或许,他所言并非全无道理?我等……是否太过固步自封了?”

    盖文达闻言,沉默不语。

    他想起王玄策那些“既来之,则安之(安葬)”、“君子不重则不威(下手要重)”的“妙解”,又想起当日林平安与他辩论时,那些看似离经叛道,却又隐隐指向儒学僵化弊端的言语。

    他叹了口气,将当日王玄策对论语的那些“独特”理解,以及林平安关于学问要用于实处的观点,向孔颖达和孔明月祖孙俩娓娓道来。

    听完盖文达的叙述,书房内的三人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孔明月站在一旁,看着祖父和盖文达脸上那迷茫,震撼的神情,又想起林平安那带着痞笑却又目光清朗的模样,心中亦是波澜起伏,难以平静。(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不错,请把《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