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 强赎可转债惊魂

    手指悬在键盘上方,陈帆盯着屏幕上那条刚刚弹出的预警信息。

    “邯钢转债,触发强制赎回条款。”

    系统提示框右下角的时间戳是上午九点零七分,距离开盘不到三分钟。他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只是迅速切到公告采集模块,调出原始数据流。一条来自交易所官网的PDF文件正被解析,标题清晰:《关于邯钢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强制赎回的提示性公告》。发布时间为凌晨五点四十二分。

    “李阳,核对信源。”

    声音不高,但整个交易室立刻进入状态。李阳滑动鼠标,将公告文本与历史模板逐项比对——发文编号格式、落款单位、电子签章位置,全部符合交易所标准流程。他又打开网页源码,确认链接属于官方域名子路径,未经过跳转或镜像。

    “是真的。”他说,“不是模拟测试,也不是市场传言。”

    张远已经调出了持仓明细。“我们手里有三十七万面值的邯钢转债,成本价一百零二,现在二级市场价格九十六点八。”

    “差价三个点。”陈帆接话,“如果不转股,按面值加利息赎回,等于每百元亏掉三点二元。”

    “那就是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块。”张远眉头皱紧,“今天就最后一天了。”

    陈帆没再回应,而是打开了历史案例库。系统自动匹配出过去五年内所有触发强赎的转债标的,筛选条件设为“价格低于面值且临近截止日”。结果显示,在未完成转股的情况下,投资者平均损失率为3.1%-3.4%,其中八成以上发生在中小机构或个人账户因操作延迟导致申报失败的情形。

    “规则上有没有空子?”张远问。

    “没有。”李阳快速翻查结算说明,“中登公司在业务指南里写得很清楚:T日收市前必须提交转股申报,逾期视为放弃权益,资金按赎回价划付,不可逆。”

    “那就只有一条路。”陈帆敲下回车,将公告标记为“已验证”,同时在任务面板创建紧急处置流程,“先转股,再卖出正股。”

    指令下达后,李阳立即接入交易接口,准备批量申报。但系统反馈出现异常:转股代码输入后,校验通过,可提交按钮呈灰色状态。

    “接口卡住了。”他低声说,“可能是早盘数据洪峰,券商通道拥堵。”

    “手动拆单。”陈帆道,“把三十七万分成七批,每批五万,间隔三十秒提交。”

    张远立刻开始计算最优卖出节奏。“正股流动性一般,日均成交两亿左右,我们这三十七万股不算多,但如果集中抛压,容易砸穿买一档。”他调出Level-2挂单数据,“现在买一封单总共才八万多手,得分三到四个时段出清。”

    “别急着卖。”陈帆看着时间,“先确保转股成功。等股份到账再操作。”

    第一笔五万面值的转股申请在九点十四分成功提交,系统返回确认编号。紧接着第二笔也顺利通过。第三笔时,界面再次冻结,进度条停在78%。

    “重连。”李阳按下快捷键,切换备用通信链路,“主通道可能被大客户占满。”

    两分钟后连接恢复,剩余批次依次推送。最后一笔完成于九点三十六分,全部申报记录显示“已受理”。

    “转股完成。”李阳松了口气,“股份预计十点前到账。”

    几乎同步,邯钢正股开始放量上涨,涨幅从0.3%迅速拉升至1.7%。

    “有人也在动。”张远盯着分时图,“这不是巧合。”

    “很正常。”陈帆目光落在委托明细上,“只要盯住公告的人,都会做同样选择。关键是看谁更快。”

    股份到账提示出现在九点五十一分。张远立即启动预设卖出策略:首笔十万股以现价挂单,成交后观察市场承接力度;若买盘稳定,则继续释放第二批;若出现撤单潮或价格回落,则暂停操作。

    第一笔成交均价为六块九毛一,共成交九万八千股。第二笔挂出后,买一封单瞬间减少四成,价格开始震荡下行。

    “压一下。”陈帆说,“等两分钟。”

    他们等到十点零五分,买盘重新聚集,第二笔以六块八毛九部分成交。第三批则采用更缓慢的拆单方式,每五千股间隔一分钟发出,避免冲击市场。

    最后一笔卖出完成时,时间为十点三十八分,账户资金增加二十五万三千余元,扣除手续费和税费后,净规避损失一万一千六百元。

    “差一点就被吃掉了。”张远靠回椅背,额头有些出汗,“这钱不是赚的,是抢回来的。”

    陈帆没有回应,而是打开了清算日志。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份执行报告,标题为:“邯钢转债_强赎应对_全过程追踪”。其中,“损失规避”一项标注绿色,数值为11600元。

    他往下拉,看到一个异常记录:某个大型券商自营账户在同一转债品种上持有超过八百万面值,截至上午十点半仍未提交转股申报。

    “这个仓位……”李阳凑近看,“还没动?”

    “不可能不动。”张远摇头,“这种体量的账户都有自动化提醒,除非——”

    “系统没响。”陈帆轻声说,“他们的监控模块漏掉了这条公告。”

    李阳迅速检索该券商近期公开信息,发现其IT部门上周刚发布通知,称正在进行内部交易系统升级,部分非核心功能暂时降级运行。

    “也就是说。”张远喃喃,“他们明明有预警机制,但关键时刻断了。”

    “不是机制问题。”陈帆指着数据流中的抓取时间,“我们的系统是在五点四十三分捕获公告,而他们内部系统直到八点十五分才标记‘待处理’。中间两个多小时空白。”

    “人工审核卡住了。”李阳明白过来,“自动采集到了,但审批流程太长,等层层上报,已经错过窗口。”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信息差真能吃人。”李阳低声说。

    陈帆依旧盯着屏幕。他知道,这笔交易本身并不复杂,甚至谈不上技术难度。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响应速度、判断依据和执行链条的完整性。他们赢的不是知识,而是流程。

    他调出系统架构图,在“事件驱动层”新增一个子模块,命名为“强赎识别引擎”。设定规则如下:每日收盘后自动扫描所有存续转债,对比股价与转股价比例,一旦满足“十五个交易日超130%”条件,提前五天生成关注名单;进入最后三个交易日时,自动提升预警级别,并锁定相关持仓。

    “以后这类事不能再靠人盯。”他说,“必须机器主动找出来。”

    李阳点头,开始编写规则脚本。张远则整理本次操作的时间轴,准备归档进团队应急手册。

    “其实最危险的不是不知道。”张远忽然开口,“是以为自己知道。”

    “什么意思?”

    “你看那个券商。”他指着日志里的账户编号,“他们肯定有预案,也有系统,甚至比我们还专业。但他们相信流程会自动运转,结果偏偏就在最不该断的地方断了。”

    陈帆没说话,只是将“邯钢转债”的全部操作记录标记为“高优先级复盘案例”,并设置每月自动提醒一次。

    时间接近中午,服务器风扇依旧低鸣运转。主屏左侧,可转债监控列表持续刷新,几十只品种按剩余期限排序排列。其中一只能源类转债突然跃入预警区,系统自动标红,提示其正股价格已连续十二日站上转股价130%阈值。

    陈帆的目光移了过去。

    “怎么了?”李阳察觉到他的停顿。

    他没有回答,而是双击该条目,调出发行方近三年公告记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造个系统做金融不错,请把《造个系统做金融》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造个系统做金融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