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凝固带来的死寂并未持续多久。
当林亦的身影消失在殿门之外,那层无形的壁障如琉璃般碎裂时,积蓄的声浪与气流瞬间倒灌,殿内众人只觉耳中轰鸣,仿佛从深水被猛地拽回人间。
惊魂未定的仙朝重臣们面面相觑,脚下那被撕成两半的《承命大典》图卷,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嘲讽着他们固守了亿万年的尊卑秩序。
权力真空带来的恐惧,远比一个独断的君主更令人战栗。
仅仅三日,这恐惧便催生出了行动。
以吏部尚书为首,仙朝六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联合呈上了一份厚达三百页的玉简——《归墟事务听证章程草案》。
东宫寝殿内,阿芜的指尖划过最后一页玉简,只觉一股寒意从尾椎升起。
这份草案条文严谨,流程分明,从议题的提出、辩论的时限,到全民投票的区域划分、票箱的禁制材质,乃至监票人的轮值顺序,都细化到了极致,堪称仙朝法制史上的典范。
表面看,这是对林亦“全民公议”理念的全面响应与支持,是对旧有权力的彻底清算。
但阿芜的眼中,看到的却是密密麻麻、用程序正义编织的陷阱。
“第七条,第三款,”她指着其中一行小字,声音干涩,“‘为确保议题的严肃性与可行性,所有公议议题,须由九位公主组成的联席会进行预审,筛选后方可公布。’”
她抬起头,看向斜对面软榻上正悠闲啃着水蜜桃的林亦:“而联席会的召集人,正是三公主林映雪。”
这才是真正的杀招。
他们放弃了直接对抗,转而争夺规则的制定权。
通过一个看似公正的程序,将真正的“否决权”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阿芜的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这不是开放,这是把‘我们说了算’,用最无可指摘的方式,刻进了仙朝的规矩里。比直接动用武力镇压,要高明百倍,也更难破局。”
林亦慢悠悠地啃完最后一口桃肉,随手将桃核扔进身边一个不断开合的空间裂隙里,这才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似乎对阿芜的焦虑毫不在意。
“急什么,”她擦了擦手,打了个哈欠,“他们写得这么辛苦,我们总得认真看看。你再翻翻,看看他们有没有写明,要是百姓们投了‘不选任何选项’,该怎么算?”
阿芜一怔,这个思路太过清奇,完全跳脱了“选A还是选B”的对抗思维。
她迅速将神识沉入玉简,从头到尾扫了一遍,包括那些最不起眼的附录与注释。
果然,一片空白。
在那些老谋深算的官员看来,投票的本质就是做出选择。
他们精心设计了议题的框架,无论民众选哪个,最终解释权都在他们手中。
他们从未想过,有人会选择……放弃选择。
林亦看到阿芜的表情,便知道了答案。
她眯起眼,那双总是睡意朦胧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像只偷到腥的猫。
“那就帮他们补上。”
她从榻上坐起身,接过阿芜递来的草案副本,取过一支朱砂笔,在玉简末尾的空白处,添上了一行娟秀却力透纸背的小字:
“第十项:以上皆否。”
写完,她取出自己的十公主私印,轻轻往上一盖。
法力流转,印记与玉简融为一体。
“影嬷嬷,”她扬声唤道。
影嬷嬷的身影如鬼魅般自阴影中浮现,无声躬身。
“把这份副本,想办法‘误送’到司天监负责誊抄的仙吏案头上。”林亦将玉简递过去,嘱咐道,“让他以为这是最终的修订版。记住,要做得像个意外。”
真正的漏洞,不在于规则的内容,而在于人们对“选项必须是有效且合理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
她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定式上,凿开一道裂缝。
五日后,经过九位公主联席会“象征性”的审议通过,《归墟事务听证章程》正式颁布,万众瞩目。
第一轮全民公议的议题很快出炉:“为应对‘大寂灭’危机,是否支持重启‘归墟能量导流一期工程’?”
看似给了民众选择权,实则无论支持与否,都默认了“重启工程”这个大前提。
然而,当这份议题连同新版章程下发到仙朝的每一个角落时,民间炸开了锅。
最先做出反应的,不是那些饱读诗书的修士,反而是最底层的仙侍、守塔卒和矿区匠人。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法则大义,但他们最清楚,任何一项庞大的工程,都意味着无休止的劳役和潜在的危险。
无数份用最朴拙的语言写成的请愿书,雪片般飞向皇城,核心诉求只有一个:要求将章程附录中的“第十选项”正式纳入表决。
朝堂之上,三公主一派起初只是搪塞推诿,声称那是誊抄错误,不具备法理依据。
僵持之际,一直沉默的大公主林见疏,却悄然下达了一道命令——允许西岭矿区三百名匠人代表,列席旁听在皇城广场举行的第一场公开辩论会。
这个决定,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千层浪。
当那三百名衣衫朴素、身上还带着尘土与伤痕的匠人,走进那座由光玉和云金铺就的广场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某种强烈的冲击。
辩论会上,双方引经据典,唇枪舌剑。
直到一位断了三根手指的老匠人被特许发言时,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没有说任何支持或反对的理由,只是用嘶哑的喉咙,朝着议会高台,喊出了那句压抑了许久的心声:
“我们……我们选‘以上皆否’!”
刹那间,全场死寂。
那一声呐喊,无关逻辑,无关利弊,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那一刻,不是谁赢得了辩论,而是“拒绝被选择”这个卑微而又强大的权利,第一次被如此清晰地承认。
三公主林映雪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当晚,她连夜召集心腹密议,杀气腾腾地拟定了一份拘捕令,欲以“妖言惑众,扰乱议程”的罪名,将那三百名匠人代表尽数拿下。
消息第一时间传入东宫。
阿芜再也无法保持冷静,急道:“公主,必须阻止他们!一旦抓人,‘全民公议’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不,”林亦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如夜,“抓了,才更好。”
她平静地转身,对侍立一旁的影嬷嬷低语:“我们要等的,就是他们动手。”
她暗中授意影嬷嬷,将一段早已准备好的加密记忆,通过地脉网络,悄无声息地投入到几位在朝中地位举足轻重、但始终保持中立的元老级长老的意识深处。
那段记忆很简单,正是万年前,仙帝下令封锁尚在襁褓中的林昭昭经脉时,对身边亲信所说的一段话。
“……昭昭的性子,朕知道。她若掌权,必会引来无数非议。但你要记住,真正的稳定,不是让所有人都闭嘴,不是消灭所有反对的声音。而是要让这个世界明白,反对的声音,不会引来杀戮。”
这段话如同一道无声的惊雷,在几位长老的梦境中反复回响。
次日清晨,一支由金甲仙卫组成的执法队,气势汹汹地抵达西岭矿区驻地。
然而,他们看到的,并非预想中惊慌失措的人群。
那三百名匠人早已安静地围聚在驻地前的传送塔下,没有口号,没有喧哗。
他们每人手中都高高举着一块连夜打磨好的石牌,上面只刻了一个字——
三百块石牌,汇成了一片沉默的、坚硬的、拒绝的海。
带队的执法统领,一位在二公主麾下以铁腕著称的尊者,在面对这片死寂的拒绝时,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腰间的佩剑嗡嗡作响,似乎在催促他下令,可他握着剑柄的手,却迟迟无法拔出。
良久,他深吸一口气,挥了挥手,吐出两个字:“撤退。”
而在皇城最深处的藏书阁内,那个永远在擦拭书架的青年陆昭,轻轻合上了一本新编纂的《民议录》。
他提笔,在崭新的扉页上,用古朴的史官笔法写下:
“大衍仙朝新历元年,秋。帝撕旧典,还权于民。初议,遇阻。有匠三百,以‘否’为牌,静立塔前,退仙卫。是日,众人始知,不答,亦是一种回答。”
窗外,天际尽头的归墟之塔,那沉寂了亿万年的光芒,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仿佛某种被遗忘的古老认知,正在宇宙的意志中,缓缓睁开双眼。
这枚名为“拒绝”的火种,一旦被点燃,便有了燎原之势。
从皇城到边陲,从仙山洞府到凡人村落,那句“我们可以选‘以上皆否’”,开始像一句古老的咒语,在无数人心中悄然流传。
一场远比归墟存亡本身,更为深刻的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