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小胜一场,登高望远

    咚,咚,咚……

    在雄壮而有节奏的鼓声中。

    五屯步兵正卒分作五个方阵,次第前行。

    在五阵两侧,各有两屯队列相对松散的辅兵押着辎重车辆,兼作侧翼掩护。

    而最后一屯辅兵,则作为殿后的预备队。

    顺便接应因各种理由掉队的士兵。

    麋威过去四日已经熟悉了这一套。

    此时骤然掌握了金鼓旗帜,督军前行,倒也有模有样。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他自忖与孙桓这种江东小名将对阵,是毫无胜算的。

    只能寄望于自家这边的小名将关平。

    到了晡时中,也就是下午四点,大军顺利抵达华容县城郊外。

    此时放眼望去。

    华容西郊的旷野上,赫然堆起了一座四五丈高、整体呈梯台状的攻城土垒。

    垒上立着一面“孙”字将旗。

    麋威暂时看不清旗下将领的面目。

    但土垒下方云集的千余战兵,披甲率超过三成,倒是再清晰不过。

    哪怕并未对华容城采取围三厥一的传统战法,也足够将守军压迫在城内。

    这个情状,与其说是攻城,不如说是通过佯装攻城的姿态,逼迫守军投降。

    如果先前江陵有失,估计华容守军也就顺势跟着投了。

    好在这种最坏的情况并未发生。

    麋威到来时,关平的三百骑正游弋在敌军侧翼,不时抵近射击以作骚扰。

    而敌将明显缺乏成建制的骑兵应对。

    却干脆让麾下士兵分作两部坚守。

    一部依托后方营寨,一部依托攻城土垒,互为犄角。

    关平一时窥不见敌阵漏洞,只能不停往来骚扰。

    不过,随着麋威押着上千有生力量加入战场,土垒下的千余敌军终究有了一丝松动。

    关平当机立断,率领众骑往那松动的一角发起冲锋。

    只是一冲,那一角的一曲数百敌军当场溃散。

    而华容城内守军不失时机往城外溃军抛射箭雨。

    在造成少量杀伤的同时,还跟关平骑兵一左一右,倒逼溃军往其自家阵营方向退去。

    麋威甚至看到城内有“飞石”划着一道弧线抛出。

    虽然同样没造成多少杀伤,但胜在声势惊人。

    于是溃军终于慌不择路,倒卷自阵。

    关平骑兵趁势回转,再次发起一轮突击,成功冲溃又一角敌军。

    见关平如此神勇,麋威安心之余,适时让五屯步兵排成一行紧密队形,同步压上。

    行惟疏,战惟密。

    密集阵型是为了进攻。

    不过麋威并非要发起进攻。

    他还没有自信心膨胀到那个地步。

    不过是故意作出进攻姿态,以此策应关平骑兵和华容守军的声势,进一步动摇敌军阵型罢了。

    好在敌将并不清楚他的底细。

    或者说,因为旁边关平实在过于神勇,让他不敢托大。

    眼见溃军已经无法控制,果断下令垒台上放箭,以此延缓溃军倒卷过来的速度。

    趁此机会,台下阵型未乱的敌军依次序互相掩护,往后方大本营撤退。

    那营寨扎得相当坚厚,且兵力更多。

    关平没有鲁莽深入,只是尽量咬住敌军边角和尾部,以求造成更多杀伤。

    最终,随着天色黑下,加上敌营出兵接应,双方鸣金收兵。

    这一战,敌军损失大概三曲兵,四五百人。

    同时丢失了攻城土垒和不少器械。

    反观己方。

    关平部损失微乎其微。

    麋威部更是毫发无损。

    华容城解围成功!

    小胜一场。

    “孙桓此人,不可小觑。”

    华容城门前,两军汇合,关平如此评价。

    “我看他不但熟习战阵之法,更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假以时日,必是个人物。”

    麋威颔首认同,问:“将军有何打算?”

    关平勒马回头,望着远方亮起点点灯火的敌营,好一阵,才回头道:

    “华容虽已解围,但敌军却未败退。”

    “江东敌军正从下游源源不断而来,谁能保证没有援军?”

    “以防万一,你即刻领步军入城驻扎。”

    “而我自领骑兵在敌军留下的土垒周边扎营,以作犄角之势。”

    “咱俩在城内外时刻戒备,务必确保敌军无隙可乘!”

    直接让我统领这一千正、辅步兵了?

    麋威本能感觉对方是不是见下午双方配合默契,又开始高估自己。

    但不得不说,关平这个安排是最妥当的。

    再说,麋威野战虽没底气。

    但守城还算有经验。

    于是没有推辞。

    ……

    翌日,麋威在一位姓范的县长带领下,登上城内一座高耸的土台。

    这位范县长,自称是春秋越国大夫范蠡的后人。

    据说祖坟就在这附近。

    也不知是真是假。

    但看昨日他配合关平的表现,应该是有几分眼力见的。

    “这里便是著名的楚国章华台!”

    范县长主动介绍起来。

    “中郎可知此地典故?”

    麋威哪里知道这种冷门的典故。

    他上来前还以为这就是个土不拉几的高台呢。

    于是转头去看身后的潘秘。

    后者自称“略有些识记方面的才能”。

    只见潘秘不假思索道:

    “此台为昔年楚灵王所筑。”

    “据说灵王曾与名臣伍举一同登台赏景。伍举便以‘台高不过望国之氛祥,大不过容宴之俎豆’来讽谏楚王作风奢靡。”

    麋威一听到楚灵王就有印象了:

    “是那个‘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楚灵王?”

    潘秘:“正是。”

    麋威了然。

    不由得多看几眼这座哪怕在当前时代都堪称“珍贵文物”的土台。

    不得不说,这台是真的高。

    哪怕经历了七八百年的风吹日晒,目测依然超过二十米。

    差不多有七层楼高了。

    站在台上,城内街巷,城外四野,尽收眼底。

    所以,尽管华容是小城。

    无法跟江陵一样在四方四角构筑高耸的望楼。

    却能利用此台观察周边地形。

    这正是今日登台的主要目的。

    楚王好高台,工匠多累死。

    但着实方便了七百多年后的麋威。

    举目四望。

    县城东南是自大江上游分水而来的夏水河道,此时水极浅,马匹能直接淌水过河。

    正西方则是一片开阔的平地。

    孙桓的军营,还有他放弃的攻城土垒,都是建造在这个方向。

    不过麋威最在意的还是正北边,一片望不到边的大湖。

    目测比江陵东郊的荒谷三湖加起来还要广阔。

    得益于这丰沛的水源,湖岸边长满了茂密的芦苇丛。

    能一路延伸到华容城下。

    如果是在夏末芦花盛开的季节,绝对是难得美景。

    但眼下入冬,花早已经掉光,只剩枯枝败叶。

    麋威隐约记得此地在后世就是一处国家级的湿地公园。

    不过后世肯定没有这么宽广的湖面就是了。

    如此观望了半日敌营,麋威并未窥见破绽。

    倒是确认孙桓的营盘确实扎得稳固,不负其在史书上的表现。

    但越是如此,麋威越是心生疑窦。

    对方劳师动众是为了攻城,不是来守城的。

    眼下华容俨然已经成功解围了,为何还不退兵?

    莫非打算一直等到江陵那边分出胜负?

    正迟疑之际。

    远方湖畔,忽然闪起了异样的火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不错,请把《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