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清松镇里小蓝花(二)

    林风的车驶离清松镇时,后视镜里那片淡蓝色的花海逐渐缩小,最终变成了模糊的光斑,消失在蜿蜒的山路尽头。他握着方向盘的手轻轻收紧,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牵连着,既有着对未来的期许,又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不舍。车窗外的风景从青山绿水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城郊,空气中的青草香被汽车尾气取代,他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告别了那个宁静的小镇。

    回到曾经生活的城市,林风没有立刻投入到找工作的热潮中。他先是把自己租住的小公寓彻底打扫了一遍,扔掉了堆积已久的杂物,然后将从清松镇带回来的一小束风干的小蓝花,小心翼翼地插在一个玻璃瓶里,放在了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每当他看到那束淡蓝色的干花,清松镇的清晨与黄昏、老王杂货店老板的笑容、丫丫扎着羊角辫的身影,还有李爷爷在茶馆里讲述的传说,就会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让他原本有些浮躁的心瞬间平静下来。

    休整了一周后,林风重新开始投递简历。这一次,他没有像之前那样盲目地追求高薪和知名企业,而是仔细筛选着每一个岗位,更注重工作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是否能让他感受到价值感。或许是心态的转变带来了好运,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一家小型文化创意公司的面试邀请。面试那天,他没有穿得过于正式,只是简单地搭配了一件白色衬衫和休闲裤,整个人显得从容而自信。面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他结合自己在清松镇的感悟,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意外地得到了面试官的认可。一周后,他收到了录用通知,成为了公司策划部的一名员工。

    新的工作节奏不算快,同事们也都很友善。林风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他把在清松镇感受到的那份平和与耐心融入到工作中,对待每一个项目都格外认真。有一次,公司接到一个关于乡村旅游推广的项目,需要策划一套完整的宣传方案。在 brainstorm(头脑风暴)会议上,其他同事都把重点放在了打造网红打卡点、设计华丽的宣传海报上,只有林风提出,应该从乡村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底蕴入手,挖掘当地最本真的东西,才能真正吸引游客。他还分享了自己在清松镇的经历,讲述了小蓝花的传说和小镇居民的生活状态,让在场的同事们都眼前一亮。最终,公司采纳了他的部分想法,将乡村的原生态美景和特色文化融入到宣传方案中,项目执行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林风也因此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林风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秩序。但他心里始终牵挂着清松镇,牵挂着那里的小蓝花。他会定期给清松客栈的老板发消息,询问小镇的近况。客栈老板偶尔会给他发来几张照片,有时是春天刚发芽的小蓝花幼苗,有时是秋天小镇里金黄的稻田,还有时是丫丫拿着奖状的可爱模样。每一次看到这些照片,林风都忍不住想要再次回到那个小镇。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初夏,恰逢公司有一周的年假。林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订好了行程,开着车再次前往清松镇。这一次,他提前给客栈老板打了电话,告诉她自己要回来的消息。客栈老板在电话里笑着说:“太好了!现在镇上的小蓝花正开得旺呢,你回来正好能赶上。”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林风终于再次看到了清松镇的轮廓。与上次不同,这次镇口的停车场比之前热闹了不少,多了几辆外地牌照的车。他停好车,刚推开车门,就看到老王杂货店的老板正站在店门口朝他挥手。“小伙子,你可算回来了!” 王大叔笑着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还记得你呢,上次你问我客栈的位置,没想到你真的又回来了。”

    “是啊,大叔,我一直惦记着这里的小蓝花,还有镇上的大家。” 林风笑着回应道。

    “走,我带你去客栈,老板娘早就给你留好房间了。” 王大叔热情地领着林风往清松客栈的方向走。一路上,林风发现小镇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镇口的道路重新铺过了,变得更加平整;几家临街的小店装修了门面,挂出了新的招牌,但整体的风貌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韵味。路边的小蓝花依旧开得绚烂,微风拂过,蓝色的花瓣轻轻摇曳,仿佛在欢迎他的归来。

    来到清松客栈,老板娘正站在门口等候。她看到林风,笑着迎上来说:“一路辛苦了!你的房间还是上次的 203 房,我已经打扫干净了,还在房间里放了一束刚采的小蓝花。”

    “太谢谢你了,老板娘。” 林风感激地说道。

    放下行李后,林风迫不及待地走出了客栈,想要重新逛逛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小镇。他沿着上次走过的小巷慢慢前行,青石板路上依旧留着岁月的痕迹,两旁的民居门口依然种着各种绿植,偶尔能看到几位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天,一切都还是记忆中的模样。

    走到小镇边缘的那条小路时,林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 丫丫。她比去年长高了一些,依旧扎着羊角辫,手里拿着一个画板,正蹲在路边对着一片小蓝花画画。林风轻轻走过去,笑着说:“丫丫,还记得我吗?”

    丫丫抬起头,看到林风后,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叔叔!你回来啦!我当然记得你,你上次还告诉我不要把小蓝花连根拔起呢。”

    “你在画画呀?画得真好看。” 林风凑过去,看到画板上已经勾勒出了小蓝花的轮廓,淡蓝色的花瓣栩栩如生。

    “我在学画画,老师说要多观察大自然,所以我就来这里画小蓝花啦。” 丫丫自豪地说道,“妈妈说,等我画好了,就把画挂在我们家的墙上。”

    林风看着丫丫认真的模样,心里充满了暖意。他陪丫丫聊了一会儿,得知丫丫的妈妈最近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小的手工艺品店,专门卖用小蓝花制作的香囊、书签等物品,生意还不错。丫丫还邀请林风有空去她妈妈的店里看看。

    告别丫丫后,林风继续往前走,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上次去过的那个老茶馆。茶馆里依旧坐满了人,李爷爷正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喝茶聊天。看到林风进来,李爷爷立刻热情地招呼道:“小伙子,你可算回来了!快过来坐,我给你泡杯新采的绿茶。”

    林风笑着走过去,坐在了李爷爷的旁边。李爷爷一边给林风倒茶,一边问道:“上次你走了之后,生活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我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现在一切都步入正轨了。” 林风回答道,“这次回来,就是想再看看清松镇,看看这里的小蓝花。”

    “那就好,那就好。” 李爷爷欣慰地笑了笑,“其实啊,你走了之后,镇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在山后面发现了一片更大的小蓝花田,比你上次看到的那片还要大。后来,镇上的人就商量着,要把那片花田开发成一个小小的旅游景点,让更多的人来看看我们清松镇的小蓝花,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小镇的故事。”

    “真的吗?那太好了!” 林风惊喜地说道。

    “是啊,现在已经开始动工修建通往花田的小路了,估计再过不久就能对外开放了。” 李爷爷接着说,“到时候,你再来的话,就能看到更美的小蓝花了。”

    林风听着李爷爷的话,心里充满了期待。他想象着不久之后,更多的人来到清松镇,欣赏着美丽的小蓝花,感受着小镇的宁静与温暖,心里就觉得格外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里,林风每天都在小镇上四处逛荡。他去了丫丫妈妈的手工艺品店,买了一个小蓝花香囊;他跟着李爷爷去了山后面正在修建的小蓝花田,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他还和老王大叔聊起了小镇未来的发展,老王大叔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到小镇创业,大家都希望能把清松镇建设得越来越好。

    在清松镇的最后一天晚上,林风再次坐在了客栈的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蓝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柔。他想起了自己两次来到清松镇的经历,第一次是在人生低谷时偶然路过,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重新出发的勇气;第二次是在生活步入正轨后特意归来,见证了小镇的变化和成长。他突然意识到,清松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他偶然路过的小镇,更像是一个能让他心灵停靠的港湾。

    第二天早上,林风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清松镇。客栈老板、老王大叔、李爷爷还有丫丫都来送他。丫丫把一幅自己画的小蓝花画送给了林风,说道:“叔叔,这是我画的小蓝花,送给你,你下次一定要再来看我哦。”

    林风接过画,眼眶有些湿润。他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叔叔下次一定再来。”

    车子缓缓驶出清松镇,林风从后视镜里看着越来越远的小镇,看着那些熟悉的身影,心里充满了不舍。但他知道,自己还会回来的,因为这里有他牵挂的人,有他喜欢的小蓝花,还有他无法割舍的回忆。

    回到城市后,林风把丫丫送给他的画挂在了书桌旁,和那束风干的小蓝花并排放在一起。每当他工作累了,或者心情烦躁的时候,看到这两样东西,就会想起清松镇的宁静与美好,瞬间充满了力量。

    他还把自己在清松镇的经历和照片分享给了公司的同事们,不少同事都对这个充满小蓝花的小镇产生了兴趣,纷纷表示有空也要去看看。林风笑着说:“等山后面的小蓝花田对外开放了,我们可以一起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风依旧认真地工作着,生活平淡而充实。他会定期和清松镇的朋友们联系,了解小镇的最新动态。每当得知小镇又有了新的变化,比如小蓝花田顺利对外开放了,手工艺品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更多的游客来到了小镇,他都会由衷地感到开心。

    他知道,清松镇就像那片小蓝花一样,会在时光的浇灌下,慢慢绽放出更加美好的模样。而他,也会带着从清松镇收获的勇气和温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或许在某个初夏的清晨,他会再次开着车,回到那个充满小蓝花的小镇,去赴一场与美好有关的约定。

    初夏的风带着燥热吹进办公室时,林风正对着电脑屏幕修改乡村旅游推广方案。桌角的玻璃瓶里,去年从清松镇带回的小蓝花干瓣微微泛着浅蓝,阳光落在上面,像撒了一层细碎的星光。手机突然震动,是清松客栈老板娘发来的消息:“山后蓝花田遭了虫害,叶片都卷了边,李爷爷急得睡不着,你要是有空……” 消息后面跟着一个叹息的表情,让林风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他盯着屏幕上的方案,那些关于 “原生态”“自然之美” 的文字突然变得苍白。想起去年离开时,李爷爷站在花田边说 “等花开满坡,就请你来看” 的模样,林风再也坐不住。他立刻向领导请假,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就开着车往清松镇赶。

    车子在山路上疾驰,林风的脑海里反复浮现小蓝花田的样子 —— 去年秋天他视频连线时,李爷爷还骄傲地展示过花田的灌溉系统,说雇了镇上返乡的年轻人用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连肥料都是用山间腐叶发酵的有机肥。怎么会突然闹虫害?他越想越焦虑,连踩油门的脚都不自觉地加重了几分。

    傍晚时分,林风终于赶到清松镇。镇口的老槐树下围了不少人,老王大叔蹲在地上抽着旱烟,眉头拧成了疙瘩;丫丫的妈妈抱着胳膊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愁容;几个年轻人拿着叶片样本,正低声讨论着什么。看到林风的车,老王大叔率先站起来,掐灭烟蒂迎上前:“你可来了!这几天大家都快急疯了,打了好几通电话给农技站,可他们说最近忙着春耕,要等下周才能派人来。”

    林风跟着众人往山后走,越靠近花田,心里越不是滋味。曾经绿油油的叶片上布满了褐色斑点,不少花瓣刚绽放就蔫了下去,连空气中的花香都淡了几分。李爷爷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一片卷曲的叶子,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心疼。听到脚步声,他回过头,看到林风时,眼眶瞬间红了:“孩子,你看这花…… 要是救不活,镇上的指望可就没了。”

    原来,自从去年花田对外开放后,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清松镇的农家乐、手工艺品店生意好了不少。镇上的人都盼着今年花田能开出更旺的花,吸引更多游客,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能多回来几个。可偏偏在这关键时候,花田遭了虫害。

    林风蹲下身,仔细观察叶片上的虫洞,又闻了闻叶片的气味,突然想起之前在文化创意公司做过的植物保护案例。他拿出手机,翻出之前存的农技资料,对比着叶片上的症状,轻声说:“李爷爷,王叔,这可能是蚜虫和红蜘蛛混合危害,我之前见过类似的情况,或许有办法暂时控制。”

    众人一下子围了过来,丫丫从妈妈身后探出头,睁着大眼睛问:“林风叔叔,真的能治好小蓝花吗?” 林风摸了摸她的头,坚定地说:“我们一起试试,肯定能治好。”

    当晚,林风就组织大家行动起来。他让年轻人去镇上的杂货店买肥皂和白醋,按照比例兑水制成简易杀虫液;让有经验的老人带着竹篮,手工摘除受虫害严重的叶片;自己则跟着李爷爷检查花田的灌溉系统,确保水流均匀,不会因为积水加重病虫害。

    丫丫也跟着忙前忙后,她拿着小喷壶,学着大人的样子给小蓝花喷洒杀虫液,小脸被汗水浸得通红,却一点也不喊累。月光洒在花田上,大家的身影在田埂间穿梭,手电筒的光束照亮了一片片蜷缩的叶片,也照亮了每个人眼中的希望。

    忙到后半夜,林风让大家先回去休息,自己则留在花田边,每隔一个小时就检查一次叶片的状况。夜风带着凉意吹过,他裹紧外套,看着眼前的花田,想起第一次来清松镇时,这里的小蓝花如何治愈了他的迷茫。现在,轮到他来守护这片蓝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李爷爷就带着热腾腾的粥来到花田。看到林风趴在田埂上睡着了,他轻轻把外套披在林风身上,眼眶又一次湿润了。等林风醒来时,发现不少村民已经在花田忙碌,有的在清理落叶,有的在加固灌溉管道,连客栈老板娘都带着客栈的员工来帮忙。

    “你看,这叶片好像舒展了一点。” 丫丫的妈妈突然指着一片叶子喊道。大家围过去,果然看到原本卷曲的叶片边缘微微展开,褐色斑点也没有继续扩散。林风松了口气,笑着说:“看来咱们的方法管用,再坚持两天,等农技站的人来了,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两天,林风每天都守在花田,根据叶片的状况调整杀虫液的浓度,还教大家如何识别病虫害的早期症状。村民们也越发信任他,遇到问题都愿意找他商量。老王大叔开玩笑说:“林风啊,你要是愿意留在镇上,咱们选你当花田管理员,保管比谁都称职。” 林风听了,心里暖暖的,却也有些感慨 —— 他终究是要回到城市的,但清松镇,早已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第四天下午,农技站的工作人员终于来了。他们检查完花田后,对林风的临时处理方案赞不绝口:“幸好你们及时控制了虫害,再晚几天,这花田就真的保不住了。” 随后,工作人员给大家分发了专业的杀虫剂,还详细讲解了使用方法和后续的养护注意事项。

    看着工作人员喷洒杀虫剂,林风知道,小蓝花田终于安全了。李爷爷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孩子,这次真是多亏了你。等下个月花开了,咱们第一个请你来看。” 林风笑着点头,心里却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离开清松镇的前一天,林风把镇上的年轻人召集到一起,拿出自己熬夜做的方案 —— 他想帮清松镇打造一个 “小蓝花文化 IP”,把小蓝花的传说、手工制品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设计专属的 logo 和周边产品,再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清松镇的小蓝花。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文创产品,咱们的小蓝花这么有故事,肯定能吸引更多人。” 林风指着方案上的设计图,“比如这个香囊,可以印上花田的插画;还有这个书签,背面可以刻上李爷爷讲的传说。咱们还能搞‘认养小蓝花’的活动,让游客在线上认养花田的花,定期给他们寄花田的照片和手工制品,这样就算游客不来,也能和清松镇保持联系。”

    年轻人听了,眼睛都亮了起来。丫丫的表哥是学设计的,去年刚从外地回来,他激动地说:“林风哥,你这个想法太好的,我可以负责 logo 和插画设计,咱们一起把这个 IP 做起来!” 其他年轻人也纷纷响应,有的说可以负责短视频拍摄,有的说可以对接电商平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林风想起第一次来清松镇时,这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镇上冷清得很。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镇上,为家乡的发展努力,这比什么都让他开心。

    离开清松镇那天,阳光格外明媚。小蓝花田的叶片已经恢复了翠绿,有的花苞甚至已经微微泛蓝,再过不久,这里又会变成一片蓝色的海洋。丫丫把自己新画的《花田守护者》送给林风,画上,林风蹲在花田边,身边围着一群村民,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林风叔叔,你一定要常回来啊,等小蓝花开了,我给你编花环。” 丫丫拉着林风的衣角,舍不得放手。林风蹲下身,认真地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回来的,到时候咱们一起给花田拍视频,让更多人看到清松镇的美。”

    车子缓缓驶离镇口,林风从后视镜里看到,村民们还站在老槐树下挥手,丫丫举着那幅画,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摸了摸口袋里丫丫妈妈塞的小蓝花香囊,清香萦绕鼻尖,心里满是温暖。

    回到城市后,林风把清松镇的故事分享给了公司的同事。领导很欣赏他的方案,不仅同意让他牵头负责清松镇的文创项目,还拨了专项资金支持。林风立刻联系了清松镇的年轻人,组建了线上工作群,每天下班后和他们一起讨论方案细节,修改设计图,对接电商平台。

    日子一天天过去,清松镇的 “小蓝花文创” 项目渐渐有了起色。专属 logo 设计完成,香囊、书签、笔记本等周边产品陆续生产出来;短视频账号也开通了,发布的花田日常、村民故事很快吸引了不少粉丝;“认养小蓝花” 的活动上线后,不到一周就有两百多人报名认养。

    初夏六月,清松镇的小蓝花终于开满了山。林风特意请假回去,参加了 “清松镇小蓝花节”。那天,镇口张灯结彩,花田里挤满了游客,有的在拍照打卡,有的在体验手工香囊制作,还有的在听李爷爷讲小蓝花的传说。丫丫穿着漂亮的裙子,给游客们分发自己画的小蓝花卡片,脸上满是骄傲。

    傍晚时分,林风站在花田边,看着夕阳下的蓝色花海,看着村民们忙碌又开心的身影,突然明白 —— 有些相遇,看似偶然,却会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羁绊。清松镇的小蓝花,不仅治愈了他的迷茫,更让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一份美好,点亮一方土地。

    离开时,李爷爷把一把小蓝花种子塞到林风手里:“孩子,把这些种子带回去,种在花盆里,看着它们开花,就像我们在你身边一样。” 林风握紧种子,用力点头。他知道,无论他走多远,清松镇的小蓝花,都会在他心里,永远绽放。(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左眼见飘心中喜肆不错,请把《左眼见飘心中喜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左眼见飘心中喜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