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的绿铁门打开,孙久玲带着一个中年妇女站在门口。
“这是邻居张嫂子,她想做生意,不知道怎么办那个个体户执照,想找小妈帮帮忙。”
张嫂子见到苏曼音这么年轻,多少有些怀疑,这么年轻的婆婆,还是寡妇,靠谱吗?
苏曼音察觉到对方的怀疑,其实她挺抵触孙久玲太实诚的热心肠,但碍于面子,还是扬着笑脸,将其请进屋子里。
“不知道小张准备做什么生意?”
每次看到闺蜜这么称呼同龄人,秦晓月都想笑。
她将孙久玲拉住,“二嫂子,肉买回来了,正好你来了,快,帮我卤上!”
孙久玲惊讶,“你们下村真的买回来肉了!”
“嗯,顺便做点吃的吧,我和小妈还饿着肚子呢。”
“行,走,咱们去厨房。”
张嫂子进屋后,看到里面收拾得立立整整,对苏曼音的印象好了不少。
“那个……”
“你喊我苏同志吧。”
苏曼音觉得“同志”这个词儿真好,共同的志向的人,一听就亲近和有正义。
怎么四十年后,就变味儿了呢?
“苏同志,我想卖豆腐。”
张嫂子坐到炕沿上,拉起家常来。
原来张嫂子叫张翠华,娘家是本地人,家里以前干的就是豆腐坊,后来父母去世了,她又照顾孩子,就没在坚持。
“如今孩子都上学了,也不像小时候那么忙了,我就想着能不能捡起这个手艺,豆腐坊再开起来。”
“当然可以啊。”
苏曼音没想到,这个张翠华这个女人,还挺有想法的。
“那你爱人,支持你摆摊吗?”
“他……”张翠华淡淡道,“他打我,我和他离婚了。”
苏曼音又是一震,她没想到,张翠华还有这样的魄力,难怪会选择做豆腐这么苦的事情。
“行,执照的事,我到时候帮你问问,应该不难。”
“那谢谢你了苏同志。”
张翠华没想到苏曼音这么爽快。
苏曼音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对了小张,你能先做点豆浆吗?”
第二日中午,苏曼音的摊位再次支起来,不同于之前,肉夹馍的摊子旁,又多了一个卖豆浆的。
张翠华望着一整锅鲜黄的豆浆,有些迟疑。
“苏同志,一毛钱一水瓢,真的有人买?”
不等苏曼音回应,一旁的孙久玲热情地抢白道,“放心吧张嫂子,听我小妈的没错!”
说着,她捏了两粒糖精,丢到热乎乎的豆浆里。
纺织厂的下班铃声一响,顿时一群蓝卡服,乌泱泱地冲了出来。
“哇,苏同志果然说话算话,真的搞到肉了!”
“我在班上就闻到肉香了,快,给我来两个肉夹馍!”
“好嘞,大家别挤哈,今天啊,咱们肉管够哈!”
苏曼音热情地招呼起来,“不光有肉,今天还有热乎乎的鲜榨甜豆浆,一毛钱一水瓢,和肉夹馍绝配。”
职工们看到豆浆,本来还有些犹豫,但听到苏曼音这么一喊,突然就很想喝。
尤其那句绝配,怎么个配法,他们好想试试。
“哎呀,我没拿茶缸呀。”
“哈哈,我带了,这位嫂子,给我来一瓢豆浆!”
张翠华愣住了,她不敢置信,这豆浆真有人买。
这一瓢她打得很满,满到茶缸都快装不下了。
“嫂子,你这水瓢够大的,够实在的。”
那小伙子直接咬了一口肉夹馍,又喝了一口豆浆,脸上一副很享受的表情。
“太舒坦了,这肉夹馍和甜豆浆,果然很配!”
苏曼音认出那个小伙子,正是周卫民的小徒弟李长安,怪不得吆喝得这么卖力。
众人一听,纷纷也都买了豆浆。
没拿茶缸的,特意又跑回食堂,取了茶缸过来打豆浆。
杨厂长进食堂吃饭,结果发现食堂比昨天少了一大半人。
打饭时,他冲厨子老朱问了一嘴。
“怎么今天人突然这么少了?”
“还用说,都去门口买肉夹馍了呗。”
厨子老朱抱怨道,“杨厂长,要不让老周家的换个地方呗,这么弄下去,谁还在食堂吃饭呀!”
杨厂长拿筷子点了点他,“怎么,有压力了?那你可得好好提高厨艺哈。”
老朱摇头,“那可是肉啊,就这土豆白菜,就算做出花儿来,也比不过呀。”
“这么多人,她有多少肉啊?”
带着好奇,杨厂长开到厂子门口。
见到齐刷刷的队伍,他不由也吓了一跳。
“杨厂长,你也来吃肉夹馍了!”秦晓月热情地招呼道,“不过杨厂长,你也得排队才行。”
“哈哈,我这次是来学习的,你们怎么搞到肉的?”
杨厂长压低了嗓音,“不会去黑市买的吧!”
“没,我们遵纪守法,不干这样的事。”秦晓月一脸正气,“肉是从村里买的,也就撑两天。”
“原来如此,还是你们脑子活呀。”
杨厂长没想到,两个女人,能破除困难,去村里买肉。
他来到摊位前,看到摊子旁又多了一大锅豆浆,又好奇起来。
“苏同志,你这是又拓展业务了?”
苏曼音见是杨厂长,便将菜刀交给孙久玲,擦了擦手过来和杨厂长说话。
“夹馍太干,配点豆浆,大伙儿吃得顺当,也吃得开心。”
苏曼音笑着解释,“毕竟都是老周的同事,我得替他们着想才是。”
杨厂长看着那满满当当的纸盒子,摇头笑道,“苏同志,你的经商思维不得了啊!”
“我就是赚点生活费而已,咱们纺织厂才是百姓最大的需求。”
苏曼音笑着恭维道,“衣食住行,衣排在前面,这制衣厂没有你们,根本就开不起来,我们就没衣服穿,所以你们多重要啊。”
一句话,把排队吃饭的纺织厂职工,都说得自豪无比起来。
“这还是大的,你看看我们手上这些套袖,身上的围裙,不都得靠咱们纺织厂?”
杨厂长笑着笑着,突然眼前一亮。
“苏同志,这围裙、套袖,都是你做的?”
“我没那手艺,是久玲做的,用的都是家里的碎布。”
“苏同志,你给我提供了新思路!”
杨厂长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一个可以让仓库里那些废布,变废为宝的好点子。
他激动地拉着苏曼音的手,“这件事若是成了,苏曼音同志,你可就立大功了。”
杨厂长在职工们茫然的注视下,匆匆跑回厂子,只有苏曼音淡然一笑。
到底是领导,有脑子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