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马初聚

    陈晓克抱着棉被,提着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拐进厂区前的那条黄土小道时,远远就看见修械所那扇新刷了灰漆的大铁门外,站着几个人影。

    他心里“咯噔”一下,加快了脚步。离得近了,看清是街道的那位于干事正陪着六七个人等在那里。

    于干事眼尖,先看见了他,立刻扬起手招呼:“陈经理,陈经理回来了!”

    那几个人闻声齐刷刷地转过头,目光瞬间聚焦在陈晓克身上,带着好奇、期盼,还有几分局促。

    他们衣着朴素,甚至破旧,但都收拾得干净利落。

    陈晓克赶紧上前,于干事热情地介绍:“陈经理,这就是区里给您物色的几位同志。大家听说您这儿开工办厂,支援建设,积极性都很高,通知一到,立马就过来了!”

    实际上大家好不容易盼来工作机会自然不希望错过。

    陈晓克连忙放下东西,露出笑容:“欢迎欢迎!让大家久等了,我刚去置办点安家的东西。”他目光扫过这几张陌生的面孔。

    于干事开始挨个介绍:

    “这位是刘金生,刘师傅,今年四十六了。”一位身材精干、手指关节粗大的汉子微微躬身。“以前在‘钱记机械修理行’做了快三十年,车、钳、铣、刨都拿得起来,是老师傅了!南昌本地人,技术好,人也本分。”

    刘师傅憨厚地笑了笑:“陈经理,以后多指教。”

    陈晓克赶紧过去跟他握了一下手。

    于干事接着介绍,“这位是罗文昌同志,三十二岁。”一位看起来比较干练、穿着洗得发白干部服的男子上前一步。“读过私塾,后来在旧政府的物资委员会做过几年文书,能写会算,人也机灵。杨区长的意思,是让他来帮您跑跑外联、记记账、管管材料采购,厂里一应杂事都能搭把手。”

    陈晓克也是上前握手。

    虽然是来自旧政府,但是大家都是为了生活,这也没有什么。

    区政府能让他来,肯定也是考察过情况的。

    “这位是魏老倌,魏福根,五十五了。”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朴实的老爷子笑着点点头。“本地老住户,解放前就在这一带给人看院子,老实巴交,绝对可靠。就想着找个地方落脚,包吃住就行。”

    陈晓克也满意,这样把工厂当家最好。

    接着是四位学徒工,都是十七八到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眼神里充满了对学手艺的渴望:

    “邹水生,十八岁,家里是赣江边上的渔民,身子骨结实,肯出力。”

    “熊木根,十九岁,父亲是拉板车的,他想学门技术换个活法。”

    “肖细毛,十七岁,机灵,眼睛里有活儿。”

    “涂志强,二十岁,看上去是个闷葫芦,但力气大,做事扎实。”

    陈晓克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杨区长和于干事显然是用心了,一个看门的老师傅,一个能兼任“办公室主任加采购加会计”的多面手,一位技术骨干,四个学徒工,这配置对于一个初创的小修理厂来说,非常务实和精简。他心中甚慰。

    他请于干事和众人稍等,快步回到刚收拾出来的那间小办公室,从带来的包里拿出笔记本和钢笔,然后又快步出来。

    “感谢于干事,感谢杨区长,也感谢各位同志信得过我陈晓克,愿意来咱们这个刚起步的‘前进机械修理厂’!”他先定了调子,然后话锋一转,“咱们厂草创,一切刚起步,但既然大家来了,就是厂里的一份子。有些话,咱们得先说在明处。”

    所有人都屏息静气地听着。

    “于干事,”陈晓克转向街道干部,“麻烦您给个参考,咱们南昌现在,像刘师傅这样的好手艺老师傅,大概一个月能拿多少?学徒刚进门又是个什么行情?”

    于干事略一思索便答道:“陈经理,现在公私情况不一。公家厂子里,技术好的老师傅,月薪大概在三十万到四十万算是不错的。学徒工刚开始,管饭的话,十万到十五万也是有的。像罗同志这样做文书管事工作的,大概二十多万。看门的魏老倌,包吃住的话,十万左右也算公道。”

    陈晓克记录下来,然后面向众人,清晰地说道:

    “刘师傅,您是技术顶梁柱,厂里以后全靠您,我给您定月薪四十二万。”

    “罗文昌同志,您管的事杂,责任重,定二十八万。”

    “魏老倌,给您包吃住,月薪十二万,您看行不行?”

    “水生、木根、细毛、志强,你们是学徒,头三个月,管一顿午饭,每人每月十二万!三个月后看手艺长进,咱们再涨!”

    这个待遇,尤其是学徒工待遇,显得颇为厚道。刘师傅等人脸上顿时露出了惊喜和踏实的神色,连声道:“谢谢陈经理!”“要得,要得!”“一定好好学,好好干!”

    陈晓克给左右以上的工资,也是想着得让人家干的有盼头。

    特别是他刚成立的工厂。

    他就是一个打工的出身,不想在这方面算计太多,不满意可以走嘛!

    他也不想搞藏着掖着那一套,认为工资低了可以提,大家坦诚相待,这样才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这些措施他也不管对不对,这是他打工这么多年最反感的事,现在自己当了老板就要坚决反对。

    要不然自己还真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陈晓克点点头,“工资就暂定这么些,每月月底发。咱们厂刚起步,规矩也简单:按时上下工,爱护机器设备,节约材料,技术上的事听刘师傅的,日常安排听罗同志的。目前机器设备还没完全到位,头几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彻底打扫卫生,归置东西。需要买笤帚、抹布、铁锹什么的,罗同志你带着水生和木根去办。细毛和志强力气大,先跟着刘师傅和魏老倌清理厂房。”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些:“咱们这儿干的是精密活儿,将来要承接重要任务。大家嘴要严,厂里的事,尤其是技术、产品、订单的事,一律不准在外头乱说。都明白吗?”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神情都严肃起来。

    于干事见安排得井井有条,也放心了,又勉励了大家几句,便先行告辞。

    陈晓克让罗文昌和刘金生带着大家先去熟悉环境,分配任务。

    他自己则站在院子里,看着瞬间有了人气的厂房,心中紧迫感更强了。

    工人们有了,工资制度定了,下一步的核心就是——尽快把那批“符合时代”的老设备从现代弄过来!只有机器到位,才能去联系采购原材料,才能开始尝试接外面的零活练兵,才能真正让这座“前进机械修理厂”运转起来。

    于干事看他自己把工厂安排妥当,就告辞离去。

    陈晓克送于干事离开,转身回到那间临时办公室,心里开始详细规划下一次“穿越搬运”的每一个步骤。

    而挣钱开工资、采购物料的压力也涌上陈晓克心头。

    他手头的资金可是不够开工资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50年的机械师不错,请把《1950年的机械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50年的机械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