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背景

    符老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和关于时空风险的警告,始终在陈晓克脑海里盘旋。

    对于自身的危险他避免,同时他还希望可以长期前往1950时空。

    去那里干出一番事业。

    而想起徐科长的审视目光仿佛还在身后。他知道,靠“搬”是走不长远的,甚至可能招致毁灭。

    他必须换一种活法,让这座工厂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自己生长。

    只是1950时空那“贫瘠”的工业土地,如何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

    骑着摩托往回赶的陈晓克一直没有考虑完备。

    到了家里,看着手机几乎没有电量,陈晓克再次给手机充上电。

    他这时又突然想到,“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他为何拥有那扇门,又为何如此了解其规则?他的财富有多少?”

    强烈的好奇心和一丝不安驱使着陈晓克,打开手机在搜索引擎里键入了“符”这个姓氏,加上“董事长”、“古董”、“集团”等关键词,并特意将搜索时间范围限定在90年代到21世纪初。

    海量的信息碎片涌现出来,虽然大部分都是垃圾信息,需要他仔细拼凑。

    仔细翻了几页,一些陈旧的企业黄页记录和早已无人问津的财经论坛老帖子,隐约勾勒出一个低调却庞大的商业帝国的轮廓。

    “江西振华集团”——这个名字开始反复出现。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末。一则模糊的旧闻提到,一位姓符的企业家在当时如火如荼的“下海”潮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眼光”,早期从事“民间工艺品和艺术品的贸易与交流”,迅速积累了第一桶金。

    陈晓克明白,这“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委婉说法,指的恐怕就是那段穿梭时空贩卖古董的经历。

    随着时间推移,关于“江西振华集团”的信息逐渐增多,但也更加官方和模糊。符老似乎极少接受专访,也鲜少出现在富豪排行榜上,但其触角却无声无息地延伸至众多领域:

    地产:九十年代初,振华集团参与了海南早期的地产开发;更显著的是,它在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持有大量优质商业地产和写字楼,但多以隐秘的离岸公司持有,难以查清全貌。

    商业与制造业:集团旗下拥有多家涉及精密机械、五金工具、甚至小型发动机的制造工厂,产品大量出口。

    这解释了符老为何能轻易提出让陈晓克去他的机械厂挂职。

    物流与贸易:拥有自己的跨境物流公司和贸易公司,业务遍及东南亚和欧美。这显然是早期“艺术品贸易”的延伸和正规化。

    投资:近十年的零星报道显示,振华集团开始转向更隐蔽的投资领域,参股了多家新兴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

    陈晓克越查越心惊。他尝试搜索“符董事长”或“符振华”的图片,结果寥寥无几,仅有的几张也是九十年代末某次慈善晚宴上的抓拍。

    照片上的老人比他见过的要年轻一些,穿着中式礼服,面带微笑与旁人握手,眼神却一如既往的深邃平静,仿佛只是路过一场与己无关的喧闹。

    只是最近这些年的报道却几乎没有了,哪怕是有,也根本看不到符老的身影。

    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一个结论:符老,或者说符董事长,是一个极其成功却又刻意将自己隐藏在幕后的商业巨擘。

    他的财富并非来自股市的惊险一跃或互联网的泡沫,而是源于一段不可言说的过去,并通过几十年前瞻性的布局和稳健的经营,渗透到了经济的毛细血管中。他所展现给外人的,可能真的只是冰山一角。

    陈晓克关闭了浏览器,靠在椅背上,长长吐了一口气。

    他原本以为对方只是一个拥有奇异经历的富家翁,现在才知道,自己接触到的,是一个能量远超想象的庞然大物的掌控者。

    这也解释了为何符老能轻易知晓市面上出现罕见钱币的消息——因为文玩城的地产就是振华集团的。

    震惊过后,陈晓克的心情反而复杂起来。一方面,符老的实力意味着他如果真的愿意帮忙,提供的资源将是巨大的。但另一方面,与这样的人物牵扯太深,福祸难料。

    而且陈晓克也不愿意依赖外人。

    他现在的状态非常好,自己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不需要外人来指手画脚。

    符老警告他不要扰乱时空,但其自身那庞大的、扎根于现代的商业帝国,又何尝不是一次次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所塑造的?

    他揉了揉眉心,将这些纷乱的思绪暂时压下。

    无论符老是谁,拥有多少财富,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如何用正确的方式,经营好1950年的那个小工厂。

    符老的警告他听进去了,而符老的实力…或许在未来某个真正危急的关头,会成为一张意想不到的底牌。

    但现在,他需要做的,是继续回去当一个“播种者”。

    关闭搜索引擎,他不再急着联系工厂订货,而是打开了那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

    屏幕的光映着他专注的脸。他不再搜索“精密铸造”或“CNC加工”,而是考虑没有现代物料,如何利用现有设备,生产这些配件的问题。

    现在工厂里存储的物料,是可以生产50套左右的。

    这是之前陈晓克操作过去的。

    以他们现在的生产能力,要全部加工出来,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而他就要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把前进厂的生产能力提升起来。

    让这个工厂能具备一定的原材料生产能力,也让前进厂可以提升加工能力。

    接下来他就开始疯狂地查找“50年代冲天炉操作”、“手工刮研技术”、“土法渗碳工艺”、“碳钢火花鉴别法”……他将那些浩如烟海的现代知识,费力地翻译、简化、剥离掉所有超前的术语,变成一张张线条粗糙但原理清晰的示意图,一段段用最朴实语言写成的操作要点。

    看看依靠当时当地的情况,如何构建起一条生产线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50年的机械师不错,请把《1950年的机械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50年的机械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