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简单!老本行了!

    “流动性测定仪的数据是有记录的吧?”

    “会传到电脑上!”

    “数据绝对是跳了,最高15,又快速下降,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这是成功了吧?”

    “都检测到了数据,肯定成功了,张明浩,怪不得你那么肯定实验是真的,现在我也相信了!”

    “所以我们复刻实验没成功,是因为没有高精度检测设备……”

    朱炳坤和薛坤一人一句的说着,都激动快跳起舞了。

    张明浩凝着眉头,小声嘀咕了句,“问题是,真没成功啊!”

    他说什么似乎不重要了。

    朱炳坤激动的推开门,马上去查看电脑上的记录,还一边道,“这个发现非常重大,一定要保密!”

    “对,保密!”

    “谁也不能说出去!”薛坤坚定的话音,铿锵有力。

    张明浩挠了挠头,“我早就发论文了,识网上的下载量都有几千……”

    “那有什么?”

    朱炳坤根本不在意,“那个论文根本没人信,都觉得是假的。”

    “我们不说,就不会有人知道!”

    “等我们把发现确定下来,发表出来,想想,前所未有的物理发现,该是多么震撼……”

    “这个发现能拿国际物理大奖,国内也能拿奖……”

    “凭借这个研究,以后评个院士都够了……”

    朱炳坤和薛坤一起畅想起来。

    研究的发现人肯定是张明浩,他发的论文都闹上了舆论,成果归属是抢也抢不走的,作为第二发现人、第三发现人,或者是合作参与人,也很了不起。

    一项前所未有的物理现象,太重大了!

    重大,也要慎重。

    实验中出现的数值波动非常短暂,而且数值并不高。

    朱炳坤马上去了力学实验室,去找黄海涛教授问了一下。

    黄海涛对流动性测定仪非常了解,他说起了外在环境对数值跳动的影响,“突然性的数值跳动,受到外在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很高。”

    “比如,人走动引起的震颤,也会让数值在低区间波动。”

    “常规来讲,‘50’以下都是低波动区间,检测到的数据只能做参考,无法用来说明什么。”

    这个回答让朱炳坤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被打消积极性。

    等回到实验室,和薛坤、张明浩说了黄海涛的解释,又继续道,“15的数值偏低,但我们还要继续实验,也许就能制造出超过50的波动数值。”

    “我也这么想!”

    薛坤的语气非常坚定,“后续还要继续实验,多做几次,就能进行对比分析。”

    “要当个项目来做!”

    “对!”

    朱炳坤也坚定的点头。

    张明浩站在一边,默然无语,他忽然感觉非常怪异。

    怎么好像颠倒过来了?

    本来是他坚信实验是正确的,现在换成了朱炳坤和薛坤,他们展露出的信心和斗志,似乎比自己还要充足的多。

    他判断实验没成功,朱炳坤和薛坤却认为已经成功。

    “……但是,真没成功啊!”

    记忆中,他所做的时间,空气分子的流动是一直持续的。

    当时用的检测设备精度不高,但数值却是一直在跳动,正因为如此,前身才会一直坚信实验的正确性。

    现在只是数据出现小波动而已。

    在实验准备的过程中,他一直在使用《正确感知》,确信每一个步骤都是正确的。

    可当整体使用《正确感知》,却得到了错误的结论。

    步骤都正确,整体却是错误的。

    从逻辑上来分析,肯定是实验过程缺了某个关键步骤。

    至于检测到的数据……

    或许是外在环境影响的波动?又或者是,即便缺少了某个步骤,特殊情况下,也能产生对空气分子的干扰?

    张明浩想了很久也没有头绪。

    他觉得问题可能出在‘未知’上。

    未知,超出了掌握知识的领域范畴,大脑根本就没接触过,而思考是对已有知识的梳理、排列、组合。

    所以,再怎么想也不可能有结果。

    他干脆把注意转向其他方面,也适当休息一下大脑——

    助教!

    当天有《原子与分子物理》课,上周的课上有学生拍照,还发到网络上当成了‘证明他在江州大学的证据’。

    这还了得!

    反天了!

    “本科生还是太闲了,课程对他们根本没有压力。”

    “有些人还逃课……”

    “看来是要狠狠地抓一下了!”

    不过,怎么办呢?

    《原子与分子物理》是专业大课,上课的学生有近两百人。

    所有人都点名就太浪费时间了。

    “想什么呢?”

    陈兰君忽然凑过来,笑问了句,“你都愣了半天了。”

    “我在想,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所有学生的点名工作。”

    张明浩说着补充了条件,“两百人的大课。”

    “很容易!”

    陈兰君笑道,“现在都是高科技,有什么点名神器之类的软件。”

    “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什么都有。”

    张明浩轻轻摇头,“那是学校才能做的。大软件,还要调取个人信息,我可没有这个权限。”

    “你自己来的话……”

    陈兰君想了想,眼前一亮,“对了,我记得看过一个,二维码签到。”

    “就是利用定位测距功能,让学生扫二维码进行签到!”

    张明浩继续摇头,“我想到这个了。”

    “这种定位签到不是那么准确,学生在走廊里或者楼下签到,也没办法。”

    “也有时候,在教室里签到反而不行,完全依靠定位系统,出现BUG也解决不了。”

    “那就没办法了。”

    陈兰君嘟起了嘴,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要求这么高,要不自己做一个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之类的软件?”

    她是在开玩笑。

    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可不是一个人编写代码能做出来的。

    张明浩却听的眼前一亮,“有道理啊!”

    他打开电脑做起了规划。

    陈兰君刚开始没在意,后来发现张明浩好像敲起了代码?

    他真要做!

    “不是来真的吧!”她凑过去盯着电脑屏幕,脸上写满了震惊,“你要为了给学生点名,做个软件?”

    “是啊,简单!”

    “简单?”

    张明浩点头,解释道,“我要做个人脸识别程序。”

    “这种程序是识别度要求高才会复杂,如果要求不高就非常简单了。”

    “我只针对上课的两百个学生,给他们每个人拍照,程序会进行面部特征的信息采集并录入到数据库中。”

    “信息采集也很简单,最基本的脸型、五官,外在的眼镜、发型等等,都可以当做直接特征。”

    “只针对200个学生,目标单一,数据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算法,因为简单,漏洞就会非常小。”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长相相似再注意下打扮就识别不出,但没关系,出现找双胞胎替课的情况,也算是厉害了……”

    “等他们下次上课的时候,可以到‘签到镜头’再拍一张,程序再进行分析并拿去和数据库信息对比,达到一定数值,比如百分之八十相似就通过。”

    “只有两百个数据样本,不管是做采集信息还是做信息对比,计算量都不高……”

    陈兰君愣愣的听着。

    等张明浩全部说完,她轻点了下头随后道,“你说的我听懂了。”

    “问题是,涉及图像分析、数据对比、程序设计……计算机专业人士才做得了吧?”

    张明浩拍了拍胸脯,不在意的一笑,“老本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不错,请把《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