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我正在设计个大玩具!

    “你说的是‘最大化模糊视觉感知框架’?已经完成了?”

    “完成了。”

    张明浩道,“所以要进行下一步实验,下一步就要填充数据,我指的是实际的材料特性数据,不再是光学基础……”

    孙雯根本没听他在说什么。

    她正了正眼镜,满脸惊讶的重复问了句,“框架完成了?”

    “对啊?”

    张明浩有点疑惑。

    “不是不相信你。”孙雯特别强调了句,随后站起来问道,“怎么证明呢?我指的是‘最大化’,怎么证明是最大化?”

    “好像是无法证明吧……”

    “不过不是数学,不需要严格的证明,但问题是不证明怎么吸引企业的资金呢?”

    “别说企业赞助了,一个不能证明的框架连学校都说服不了……”

    她自问自答着说了一大堆,心情明显又激动又惊讶,也少不来带着一丝怀疑。

    孙雯说的是有道理的。

    视觉光感模型项目很难有资金支持,一个是因为研发本身的问题。

    模糊视觉感知,再进一步达到‘视觉隐身’的程度,听起来很有意思,但并不具备太大的市场潜力。

    相比之下,市场更认可面对雷达的‘隐形技术’。

    第二个问题是难度太高。

    ‘视觉隐身’的难度,比‘雷达隐身’还要高。

    ‘雷达隐身’,吸波材料就能做到,伴随着电磁超材料的发展,,航空航天方向的隐身材料越来越高端,效果也越来越好。

    ‘视觉隐身’,就不能只是吸收光波了,还要应对难度更高的‘光线散射问题’。

    国际上,也有其他团队研究视觉隐身技术,比如,加拿大的一家公司早在十年前,就宣布研制隐身技术。

    十年过去了,他们最新发布的产品展示视频,就像是个模糊的罩子,把里面的东西圈了起来,看起来像是透光的,但非常模糊,也只是看不见里面的东西而已。

    还有其他团队也研发‘视觉隐身’技术,有的团队还宣布有了重大进展,还去注册了几个特别的专利。

    问题是,没有任何技术展示。

    由此可以见得,‘视觉隐身’技术研究难度有多高了。

    这也是孙雯团队的项目,拿不到资金支持的重要原因。

    张明浩也仔细思考起来。

    最大化模糊视觉感知框架,并不像是半导体模型,只要把实验数据填充进去,就知道模型完善具有巨大潜力。

    框架,连‘正确与否’都证明不了。

    想要吸引资金支持,可不是一个PPT,一大堆复杂数学内容就可以的。

    他思索着问道,“孙教授,你们组研究了实际的东西吗?”

    “我的意思是说,按照设计制作的伪装产品之类……”

    “没有。”

    孙雯摸了下脸颊,用了两个字来说明,“没钱。”

    她又想了想,忽然道,“我们是有一个设计模型,我找找。”

    说着坐到电脑前,打开文件夹找到了一个模型文件。

    张明浩凑过去看了一下。

    孙雯讲解道,“是一个球型设计,外层是由PVC、PP以及镜面晶体颗粒组成,最里面是吸光材料。”

    “这个设计外层,是一种透光材料的有序结合,他们会像是一个个折射镜片一样,就能让光线的路径绕过球体表面,再到正对面穿出的效果。”

    “虽然理论上能实现视觉的穿透效果,但因为光的散射以及各类材料本身的特性,看起来也会很模糊。”

    张明浩理解的点点头。

    孙雯拿出的球型设计很有意思,最终目的是让光线环绕圆球再从正对面穿出,理论上是最完美的隐身方式。

    光线正对面穿透过去,肉眼就根本无法捕捉了。

    但即便在理论设计上,都能想到一大堆的漏洞。

    光的散射问题解决不了,材料本身的性能也会让隐身效果大大折扣。

    “以此为基础进行修正,再做出对应的产品,会是什么效果?”

    张明浩顿时来了兴趣。

    孙雯张了张嘴,还是开口道,“你是想针对这个设计做修改?还要做产品?”

    “但是……”

    她自己都没信心。

    “试一下吧!”

    张明浩笑道,“试一下也很意思,也许效果就很好呢?”

    再和孙雯谈了几句,他就离开回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到工作间,就开始修改起了设计。

    修改,是以设计本身,再根据最大化模糊视觉感知框架进行的。

    模糊视觉感知框架,是以光学超材料的设计概念来完成的,主体还是纳微级颗粒的设计排列,框架核心可以理解为,由无数个多面体组成的球体。

    圆球的各个面并不都是透光材料,也有少数底面是吸光材料。

    如果有一种具备一定折射率,透光率超过99%的材料,能做到材料颗粒的最小化,比如,一纳米,以此为基础搭建‘球体’,理论上就能做到近乎完美的隐身。

    这种隐身针对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视觉,即便是动物视觉,也包括红外线也感知不到。

    以模糊视觉感知框架为基础,去对孙雯团队的‘透光球体设计’进行修正,理论效果能提升十倍不止。

    最大的缺陷依旧是散射的控制问题。

    模糊视觉感知框架能对散射进行控制,但依旧会受限于材料性能,换做具有超高透光度玻璃颗粒,散射问题会弱化很多,但会折射计算等复杂问题。

    在框架范围内,散射和折射需要计算一个平衡数值。

    连续两天,张明浩都专注于‘球型隐身方案’的设计修正。

    他对这个工作非常感兴趣。

    那就像是给自己设计一个大玩具,设计好了以后还能制造出来。

    多有意思!

    陈兰君见到了张明浩的专注,她带着好奇凑过去朝屏幕看了眼,“在研究什么?”

    廖书言、许超也都看过来。

    两人少有的待在工作间,一个原因是,实验做来做去也没什么发现。

    另外,他们的导师也不务正业,整天闷在实验室,和薛坤老师一起研究‘新物理现象’。

    超材料项目还做不做了!

    廖书言、许超感觉很郁闷,都已经博士第三年,毕业论文还不知道写什么。

    张明浩扭过头,玩笑道,“给我自己设计个球型大玩具。”

    “玩具?”

    陈兰君满脸迷茫。

    她实在无法把屏幕上一大堆的符号、分析,和‘玩具’联系在一起。

    廖书言好奇的过来看了眼,发现上面都是一大堆的数学内容,还有一些图、线之类,看起来是……

    “光学?化学?”

    “这个是分子式吧?类似于玻璃晶体?折射率……”

    廖书言能看懂一些内容。

    张明浩顿时抬起头,解释道,“我正在设计一个球型的隐形装置。”

    “隐形装置?”

    “外层是球体,光线可以直接绕过球体,就会产生一种视觉穿透的效果。”

    他解释完问道,“有没有兴趣一起?”

    “额~~”

    廖书言想了想,点头道,“也行,但我能做什么?”

    “计算!”

    “计算?”

    “很多的计算。”张明浩伸手按了按额头,“我自己做估计还要两天,有人帮忙,明天就差不多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不错,请把《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