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以您的档次可能想不到……

    当提及军方、军事科技,总能给人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

    军事科技涉及到保密问题。

    王庆新、孙雯以及张明浩都没有再谈,他们出了机场一起乘车回了江州大学。

    直等下了出租车以后,王庆新才开口说了起来,“国内的超材料,尤其是电磁超材料,达到应用水准的就是雷达隐形涂层。”

    “科电所的超材料薄膜编译技术国际领先,他们利用薄膜编译技术制造出了高性能的吸波材料。”

    “应该已经应用了吧……”

    王庆新说着也有些不确定,军事科技领域的应用都是保密的。

    孙雯补充了一句,“不管怎么样,科电所的超材料专家肯定有军方背景。”

    “他们是对隐形球技术有兴趣?”张明浩感觉隐身技术可能会吸引军方,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也不一定,或许只是来看看。”

    王庆新笑了笑,“也别有压力,实际上,我的组也和军方有过合作。”

    张明浩顿时来了兴趣。

    孙雯撇了撇嘴,不屑道,“别往脸上贴金了,还合作?你们就是拿出个激光武器的方案,结果被刷下来了。”

    王庆新顿时反驳道,“那也是合作了!他们还资助了二十万呢。”

    “做决定的人肯定很后悔,二十万打了水漂……”

    孙雯说的每一个字都在扎人心窝。

    王庆新气的都想骂娘,“别说我,你的组连机会都没有!”

    “现在机会不就来了吗?”

    孙雯说着看向张明浩,还做出了个胜利的手势。

    张明浩也笑了出来,他们这样一打趣,也感觉没什么压力了。

    一路聊着,直奔微纳光学研究所。

    王志刚已经到了。

    就像是王庆新猜测的那样,他是被上级指派过来看看。

    同行的还有徐振和赵安荣。

    徐振是数学物理专家,专业研究物理关联的数学表达,他的团队构建了描述电磁波和金属表面作用的数学模型,为开发可吸收最宽频的雷达薄膜材料做出了重大贡献。

    赵安荣则是军工科技专家,了解各类军事科技,善于把各类技术整合在一起,并在所对应的场景中应用。

    王志刚则是超材料的技术专家,科电所的超材料薄膜研发以及编译技术,就是他带领团队完成的。

    这项研究轰动国际,让国内超材料技术一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人就在研究所二楼的接待室。

    实际上,他们最初并没有想找张明浩,隐形球是江州大学进行的科技展示,标注的是张明浩和光学研究所合作。

    常规来讲,光学研究所肯定有懂隐形球技术的人。

    可到了光学研究所才知道,隐形球是张明浩独自完成的设计,研究所只是配合做了一些基础实验。

    这也让谭延明有些尴尬,他只能说道,“再等等吧。”

    “刚才已经下了飞机,到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

    王志刚三人忙说道,“我们也是闲着,才过来看看。”

    “等等就等等了。”

    “我还真想见一见这个张明浩,他上过两次新闻呢。隐形球是他独自完成的设计,也真是了不得!”

    几人说着,人已经回来了。

    张明浩和孙雯、王庆新一起进了接待室,谭延明顿时起身帮着做了介绍,“这位就是张明浩同学了。”

    他说完指着孙雯道,“还有孙雯教授。近几年孙雯教授致力于研究视觉光感模型,也为隐形球的研发打下坚实基础。”

    王庆新正挺直胸膛等着。

    谭延明却直接跳过了他,帮着几人介绍起三位科电所的专家。

    等介绍完毕以后,王庆新想和人握手又尴尬,不握手站着都有些碍眼。

    他干脆悄悄走了。

    谭延明好笑的看了一眼,又寒暄了两句,也离开了接待室。

    这下接待室里只剩下张明浩和孙雯两个人了。

    面对三位科电所的专家,张明浩感觉稍稍有些紧张,毕竟对方代表的是军方。

    孙雯支着眼镜,依旧是那副表情,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兴奋。

    王志刚倒是很亲和,他特别坐到张明浩身边,开口道,“张明浩同学,你不也别紧张,我们就是来做技术讨论,想了解一下你们做的这个隐形球。”

    “我刚才在楼下看到一个小的,隐身性能很好啊!”

    赵安荣和徐振也跟着点头。

    王志刚继续道,“隐形球,主要是光学穿透效果吧?应该还涉及到了散射的控制,对吧?”

    “对。”

    张明浩点头表示肯定。

    隐形球原理简单,专业人士研究一下就明白了。

    王志刚沉吟了下,认真问道,“对红外线有效吗?”

    “有效。”

    张明浩说着解释了句,“红外线和可见光的光学性质类似,照射到材料上,会发生同样的折射和散射现象。”

    王志刚思索着点头,继续问道,“针对红外线的控制能达到什么程度?我的意思说,如果是大量的红外辐射,可以控制吗?”

    “不清楚。”

    张明浩摇了摇头,“这个需要实验测定,我们用各色射光进行过简单测试。红外线是观测不到的,实验就要复杂的多。”

    王志刚听着点了点头,他看向了赵安荣和徐振。

    徐振开口问道,“张明浩同学,你能说说研究具体是怎么做的吗?我对这个比较好奇。”

    “你们的隐形材料,是用百微米级的颗粒组合完成的,常规材料的颗粒组合能让材料达到这种特性……”

    “很难想象!”

    几人又都看向了张明浩。

    张明浩轻轻点头,解释道,“这牵扯到我的一项研究,我称之为‘最大化模糊视觉感知框架’。”

    “我是利用孙雯教授团队的实验数据建造出的框架。在框架范围内做计算,就能知道各项材料搭配实现对光线控制的最佳方案。”

    “不过研究也只刚开始,因为我们没有更精细的数据,比如性能更好的光学材料,再比如小于十微米的材料颗粒性能……”

    当谈起专业问题的时候,张明浩的紧张感也消失不见,变得轻松、自信了很多。

    他简单介绍了研究方法。

    王志刚三人对视一眼,旋即问道,“也就是说,如果能有更多的实验,你就能继续完善框架,做更精准的计算,也做出性能更好的隐形材料?”

    “可以这么理解。”

    张明浩说完直接问道,“上级部门对于隐身技术感兴趣吗?”

    “隐身,很科幻、很有意思。”

    王志刚说着笑道,“但肯定是雷达隐身更实用。”

    他没有继续话题,而是问道,“我很好奇,你的研究是否能用在超材料编译的材料性能计算上?”

    “比如,计算出性能最好的吸波材料搭配方案。”

    赵安荣和徐振也明显认真了。

    张明浩用力抿着嘴,他组织了好半天语言才开口道,“王教授,有个问题,以您的档次可能想不到。”

    “什么事?”王志刚一愣。

    “常规的高校科研机构,做不了高端上档次的超材料制造研究。”

    “比如,我所在的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只能做一些最基础的材料特性测定实验,比如,研究碲化铋、研究特定环境的薄层生长。”

    “孙雯教授一直想研究光学超材料,毫无疑问,那才是隐形材料的未来,但即便是以微纳光学研究所的实力,也无法提供光学超材料所需的研发环境。”

    “同样的,也拿不出所需的庞大经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不错,请把《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