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算盘上的乾坤

    “岩哥英明!”

    吴元由衷地说道,“如此重赏,必能让海军将士们士气百倍!”

    李岩点点头,但他兴奋的眼神很快就重新化为冷静的思索。

    他走到墙边,揭开一张盖在海图上的白布.

    露出了下面几张潦草的草图,那是根据之前夜枭斥候的描述,画出的敌舰大致模样。

    “元子,你立刻传令天宫院。”

    李岩的手指在草图上敲了敲:“让宋应星放下手头的一切,即刻赶往镇海港!把那艘缴获的敌船都研究透彻!”

    “俘虏,也立刻押送蓟州!!”

    “是!”吴元立刻领命。

    他正要退下,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脚步一顿,脸上露出一丝迟疑之色。

    “王爷,还有一事关于船只设计,属下举荐一人,或许能对宋大人有所助益。”

    “哦?何人能得你吴大总管如此看重?”李岩颇感兴趣地问道。

    “此人名叫苏婉清,乃是江南大族苏氏之女。”

    吴元斟酌着词句,缓缓说道:“月前,其家族因不愿依附李世民,举族北迁,投奔我蓟州。”

    “江南苏氏?”

    李岩想了想,似乎有些印象,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也涉足一些丝绸和茶叶生意。

    “正是。”

    吴元点头道,“这位苏姑娘,自幼便与众不同,不喜琴棋书画,偏爱数算与格物之学。其算学之精,据说连江南最有名的算学大家,都自愧不如。”

    “她曾仅凭一人之力,用算盘与图纸,便为家族设计出了一套极为精巧的联动水车,灌溉千亩良田,在当地传为佳话。”

    “数算,格物?”李岩的眼睛瞬间亮了。

    这不就是原始的数学和物理学吗?

    这两种学问,对于冶金,建筑,尤其是对于造船这种需要精密计算的复杂工程来说。

    简直是无价之宝!

    宋应星虽然经验丰富,天纵奇才。

    但在理论计算方面,依旧沿用着匠人师徒相传的经验主义模式,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

    “此等人才,为何现在才报上来?”李岩追问道。

    吴元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岩哥,只因她是一介女流。”

    “属下本想将她安排在户部,协助处理账目,但又觉得屈才。”

    “今日听闻王爷要彻底解析敌船,重塑我军战舰,属下斗胆,觉得或许可以让她试试。”

    “女子?”

    李岩先是一愣,随即哑然失笑:“元子啊元子,看来我平日里跟你说的话,你还是没听进心里去啊。”

    “属下愚钝。”吴元连忙躬身。

    “我镇北王府,何时有过男女之别?”

    李岩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色道:“秀宁能上阵领兵,杀得突厥人闻风丧胆。女子为何就不能进天宫院,执笔算筹,为我设计战舰?”

    “本王要的,是脑子里的东西,是能为我所用的才能!至于这才能,是长在男人头上,还是女人头上,有区别吗?”

    这番话,振聋发聩,让吴元心神剧震。

    他跟在李岩身边这几年,早已习惯了他各种惊世骇俗的言论和举措。

    但每一次,依旧能感受到那种超越时代的魄力所带来的冲击。

    “是属下狭隘了。”吴元深深一揖,“属下这就去安排。”

    李岩点了点头,“行,那你去安排吧,等有时间了我也过去看看,正好也视察一下下面人的工作。”

    翌日,天工院。

    这里是整个镇北王府最嘈杂,也最具活力的地方。

    铁匠铺里,赤膊的汉子们挥舞着重锤,木工房中,刨花飞舞。

    远处,新建的高炉烟囱里冒着滚滚浓烟。

    李岩在吴元的陪同下,缓步走入天工院的船舶司。

    这里刚刚清理出一大片空地。

    无数工匠正围着一堆从镇海港运回来的船只残骸,敲敲打打,议论纷纷。

    缴获的那艘敌船主体,则被安置在最中央,由专人看护,任何人不得随意靠近。

    “宋大人呢?”李岩问道。

    “我们的宋大人正在里面和新来的苏姑娘,为了龙骨的尺寸争论呢!”

    吴元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一抹看好戏的笑意。

    “哦?”

    李岩眉毛一挑,兴趣更浓了,“走,去看看。”

    二人绕过一排排绘图的桌案,还未走近,便听到里间传来宋应星的声音。

    “不行!绝对不行!老夫造了一辈子船,从未见过如此狭窄尖锐的船底!”

    “这般模样,吃水太深,稍有风浪便会倾覆!”

    “我们是要造出海的战船,不是内河里的小舢板!”

    说话的正是天工院的灵魂人物,宋应星。

    此刻他吹胡子瞪眼,指着一张图纸,显然是动了真火。

    而在他对面,站着一位身穿素雅青衣的女子。

    她身形纤细,眉目如画,气质清冷,与这喧嚣吵闹的工坊格格不入。

    “宋大人,婉清并非质疑您的经验。”

    女子的声音清脆悦耳,吐字清晰:“只是,我们缴获的这艘西夷海船,其船底正是如此设计,周将军的战报中也提及,此船虽受重创,但在转向与航速上,远超我们的福船。”

    “那是因为他们的帆索与我们不同!”宋应星坚持道。

    “帆索是其一,船体结构亦是关键。”

    苏婉清不卑不亢地拿起一支炭笔,在一块小木板上迅速勾勒起来。

    “大人请看,我们的福船,船底宽而平,遇浪则如一片叶子,随波起伏,虽稳,却也失了速度,且易被横浪拍击。”

    “而此船底窄而深,遇浪则如利刃,能破浪而行。并非来自宽阔的船底,而是来自更低的重心与合理的压舱物配比。”

    “只要我们的数算足够精准,完全可以计算出最完美的平衡点。”

    她一边说,用算盘飞快地拨弄了几下,得出了一个结论。

    “依照我的计算,若采用此种船型,在同等风力与载重下,我方新式战舰的极限航速,至少能比福船提升三成!逆风航行的能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一派胡言!”

    宋应星气得满脸通红,“造船是靠尺寸,靠经验,靠老师傅的手艺!岂是靠你这算盘珠子拨弄几下就能定夺的?提升三成?小姑娘,你可知三成航速在海上意味着什么?简直是天方夜谭!”

    周围的工匠们也纷纷摇头,显然都站在宋应星这边。

    他们敬佩这位新来的苏姑娘聪慧,但造船这种事,一个从未出过海的江南闺秀,又怎么可能比得上一辈子的老匠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不错,请把《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随身军火库,铸就盛唐帝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