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HMX高爆炸药

    又是一个周一的上午,厂部会议室里,每周的生产例会准时召开。烟雾依旧缭绕,但氛围却与几个月前的死气沉沉截然不同。

    林默坐在首位,面前的茶杯里泡着浓茶,眼中有细微的血丝,精神依旧高度集中。一边T听着生产调度主任的汇报,手指一边习惯性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林厂长,各位领导。”生产调度主任的声音带着嘶哑,充满自豪的汇报道,“上周,我们总装车间完成并交付了第三万八千套改进部件!预计明天,最迟后天,总产量将正式突破五万套大关!”

    “好!”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疲惫却由衷的叫好声和掌声。

    五万套!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

    调度主任继续念着数据:“目前,全厂产能已稳定在日均下线一千二百套左右。三班倒制度执行顺利,但工人疲劳度累积明显。原材料供应,得益于张科长协调,目前基本顺畅。”

    “主要瓶颈在于热处理车间的数控炉需要计划内检修,以及总装车间的测试台位紧张.........”

    时间一点点过去,整整两个小时后,常规生产议题接近尾声时,林默轻轻咳嗽了一声,坐直了身体。

    与会人员都知道,厂长这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了,纷纷放下笔,看了过来:

    林默目光扫过全场,缓缓开口:“同志们,过去的几个月,我们啃下了63式改进这块硬骨头,打得很好,很漂亮。”

    “不但改变厂子艰难的局面,更是一举拿下军部的大订单。”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生产订单。我们必须看得更远,想得更多,为军部和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家伙什’!”

    众人屏息凝神,不知道厂长又要抛出什么惊人的想法。

    “根据我收集到的一些反馈,以及我对未来发展需求的判断,”林默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我准备在厂里启动一个新项目的预研工作。”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说出了项目的名称:“‘红箭-1’型单兵一次性火箭筒。”

    “一次性火箭筒?”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大部分人脸上都露出了困惑和不理解的神情。

    马为国皱了皱眉头,第一个推了推眼镜,小心翼翼地开口,他是典型的生产干部思维,求稳怕乱:“厂长,这个…我不是质疑您的判断。只是…我们现在63式的生产任务这么重,军部催得又急,大家伙儿连轴转,人手本来就紧张。再去搞一个全新的项目,而且还是火箭筒…这…这分散精力啊。”

    他看了看众人的反应,继续道:“而且,火箭筒…咱们部队不是有69式40火吗?虽然笨重点,但威力是够的啊。咱们一个机械厂,能生产好步枪部件就不错了,去搞火箭弹…这隔行如隔山啊。”

    “万一搞不出来,或者搞不好,不是耽误了正事吗?咱们…咱们只要保质保量完成军部的订单,不就是最大的贡献了吗?”

    马为国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长期的计划经济思维和军工厂的固有定位,让他们觉得“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是天职,而“主动研发新产品”则是冒险,是不务正业,尤其是眼下生产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

    “是啊厂长,”一位老车间主任也附和道,“火箭筒那玩意儿,涉及炸药、引信、发动机,比枪复杂多了,危险系数也高。咱厂没这个基础啊。”

    “一次性?听着就浪费!打一次就扔了?那得多少钱啊?国家现在也困难…”另一位负责财务的干部也嘀咕道。

    会议室里充满了质疑和保守的气氛。

    大家都被巨大的生产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本能地抗拒任何可能增加负担和风险的新变化。

    林默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议论声稍歇,他才再次开口。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同志们,你们了解我们现在部队装备的69式40火,有哪些问题吗?”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主要是生产人员,对于装备的细节并不完全清楚,更何况还是不熟悉的领域,根本是两眼摸瞎。

    林默拿起粉笔,转身在身后的小黑板上写了起来:

    “第一个是重量沉,发射筒重超过5公斤,火箭弹重约2公斤,全套系统下来近8公斤!一个火箭筒手负重极大,严重影响机动性。”

    “第二个是长度长:发射筒长度超过1.2米,丛林、巷战环境下转向、瞄准、携行极其不便。”

    “第三个是训练成本高:需要专业射手,训练周期长。”

    每说一点,他就敲一下黑板。

    “而我设想的‘红箭-1’,”林默的目光变得锐利:“目标重量:不超过4.5公斤!目标长度:小于1米!采用封闭发射原理,发射特征小,几乎无后喷火!”

    “操作极其简单,普通步兵稍加训练即可使用,主打的就是轻便,一击必杀!”

    这一连串的数据对比,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他们都是搞工业的,深知这些指标意味着什么——这简直是颠覆性的!

    作为厂里的二把手,何建设率先开口说道:“厂长,想法是很好。但是…威力呢?重量减轻这么多,长度缩短,威力肯定不如40火啊!打不穿工事,打不烂坦克,那再轻便也没用啊!”

    “问得好!”

    林默等的就是这个问题,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他的“杀手锏”:“如果,我们有一种新的炸药,它的爆轰速度超过8000米/秒,威力是现在普通TNT炸药的1.5倍以上呢?”

    “什么?!”

    “多少?八千?”

    “1.5倍?!”

    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他们都是军工系统的,哪怕不是专门搞火炸药的,也清楚这个数据有多么惊人!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TNT,爆速大约在7000米/秒左右。

    “这种炸药,代号奥克托今(HMX)。”林默平静地说出这个名字,“它的合成工艺虽然比TNT复杂,但并非遥不可及。”

    “我已经初步掌握了它的实验室合成路径和关键工艺参数。如果能用它来作为‘红箭-1’的战斗部装药,我计算过,即使在减重的前提下,其静破甲深度也完全可以超过600毫米均质钢装甲!足以有效摧毁大多数现役的装甲运兵车、野战工事和砖石掩体!”

    600毫米!

    这个数据再次震撼了所有人!

    69式40火的破甲厚度大约在380毫米左右!这意味着新火箭筒在更轻更短的情况下,威力反而大幅提升!

    一直皱着眉头抽烟的张救援,听到这里,猛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乱跳!

    “干!”他吼了一声,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他瞪着铜铃大的眼睛,看着林默,又扫视了一圈还在震惊中的同僚,粗声粗气地喊道:“还琢磨个屁!老子虽然不懂啥奥克…奥克啥玩意儿,但厂长说的这数据,老子听懂了!”

    “更轻!更短!更狠!还能他妈的打完就扔,不用背着铁疙瘩跑!这玩意儿要是搞出来,要是发生战争,这得少死多少人?!”

    张救援是供销科长,常年跟外界打交道,思维相对活络,也更看重实际效益。他这番话,虽然粗鲁,却一下子点醒了很多人。

    是啊!如果真能实现,这对步兵来说,将是革命性的提升!

    它的战术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完成生产订单的意义!

    何建设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听着耳边的数据,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厂长,如果…如果HMX炸药真的能搞出来…那…那这个项目,确实值得搞,而且绝对不下于63改。”

    话说到这个份上,其他持怀疑态度的人,也纷纷改变了态度。

    “既然大家原则上同意,”林默趁热打铁,“那么,‘红箭-1’项目从今天起,正式立项!马科长,你牵头,从各车间抽调精干技术力量,成立项目组。我负责提供HMX炸药的核心技术和火箭发动机、战斗部的初步设计。我们要尽快拿出样筒!”

    “是!厂长!”马为国这一次回答得异常响亮。

    解决了新产品研发的争议,林默又提到了另一个现实问题:“还有一个事情。马上就要过春节了。”

    提到春节,大家脸上都露出一丝期盼和疲惫。

    忙了这么久,谁不想歇歇,和家人团聚一下?

    林默接下来的话却让大家的期盼落空了:“根据军部的最新命令,又追加了五万套63式改进部件的紧急订单,要求节后第一时间交付。任务非常艰巨。”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又加五万套?这么快?虽然大家已经习惯了加班加点,但春节…

    “所以,经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林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商量的决断,“今年春节,全厂放假三天。除夕、初一、初二。初三早上,正式复工。希望大家能理解,这是上级对我们的任务。”

    消息宣布,会议室里沉默了一下。

    三天假期,实在太短了。

    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异议。

    军工厂,不同于普通厂,是有一定的使命的,一切以上级要求为重。

    短暂的沉默后,大家默默的接受。

    只是,每个人心里都再次浮起一个疑问:为什么军部的订单下得这么急、这么密?”

    “虽然63式改进后好评如潮,但这种采购强度,还是超出了常理。难道目前南边的局势,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紧张?

    虽然现在的信息传播不便,但是由于军工厂的性质,大家或多或少知道一些目前南方的摩擦事件。(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不错,请把《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