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天际刚泛起鱼肚白,宁北市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红星机械厂门口,一辆挂着军牌的绿色吉普车已经发动,叶城正在仔细检查着车辆状况,确保长途跋涉的安全。
林默和秦怀民教授先后赶到,林默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中山装,显得精神奕奕,秦老则穿着朴素的夹克,神情从容,仿佛只是去参加一次普通的学术交流。
“东西都带齐了吗?介绍信、批复文件、研究所的初步规划……”秦老习惯性地提醒。
“都准备好了,秦老,您就放心了。”林默拍了拍随身携带的公文包。
“林厂,一路注意安全,等你的好消息。”何建设带着领导班子在一旁,亲切的叮嘱道。
虽然林默是厂长,但是私底下几位年龄大的几位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将林默当后辈看待的。
在生活中以及其他方面都给予关心。
“放心吧,何厂,马科长,我不在的时候维护好厂里生产,有什么问题可以通知赵主任,他有办法联系到我。”林默点点头说道。
在这个年代,出行联系是个麻烦事,必须要有有线电话。
“好,那咱们就出发吧,争取午饭前赶到,还能蹭老高一顿饭。”看着交代完后,秦老幽默地说着,拉开车门坐进了后排。
林默笑了笑,坐进副驾驶。
叶城确认两人坐稳后,熟练地挂挡起步,吉普车驶出厂区,向着南方驶去。
宁北市距离京都,直线距离约四百公里。
在这个年代,高速公路还是遥远的概念,他们需要沿着坑洼不平的国道和省道前行,吉普车颠簸着,窗外的景色从城市的轮廓逐渐变为广阔的田野、起伏的丘陵。
林默和秦老则在后排低声交谈着,主要是秦老向林默介绍京华大学相关院系的情况、几位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以及可能遇到的毕业生特点,林默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四百公里的路程,预计需要耗费五到六个小时。
临近中午十二点,吉普车风尘仆仆地驶入了京都的范围。
城市的景象逐渐繁华起来,灰色的楼房、宽阔的马路、熙攘的人群,与宁北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叶城按照林默指示的地址,穿过几条胡同,最终在一个环境清幽、戒备相对森严的部委大院门口停下,经过严格的登记和电话核实后,吉普车才被放行,停在一栋略显陈旧但十分整洁的单元楼下。
林默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领。
这里他太熟悉了,大学四年,尤其是逢年过节,他几乎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高主任不仅是他在京华大学机械系最敬重的导师,更待他如子侄,师母更是把他当自家孩子一样疼爱。
他拎着从宁北带来的一些当地的干果和山货和秦老一起上了楼,敲响那扇熟悉的防盗门。
门几乎是立刻就被打开了。开门的是师母赵雅,一位慈祥而知性的中年妇女。
她一看到林默,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小默!哎呀,真是小默!老高,快看谁来了!小默到了!”她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将林默和秦老往屋里让,“快进来快进来!秦教授,欢迎欢迎!老高念叨一上午了!”
“师母!”林默亲切地叫道,脸上露出放松笑容。
高育主任也从书房里迎了出来。
他年纪约莫五十多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金边眼镜,气质儒雅中带着学者的严谨。
看到林默,他眼中闪过欣慰和喜悦,但语气依旧保持着师长的沉稳:“林默来了,老秦,一路辛苦,快请进。”
“老高(老师)!”林默和秦老几乎同时开口。
林默对高主任的称呼,在公开场合是职务,私下里则和过去一样叫老师。
进屋落座,客厅虽然不大,但布置得整洁温馨。
赵雅师母忙不迭地端来水果、沏上热茶,嘴里不停地念叨:
“小默,你可算来了!你说你,毕业分配那会儿,让你留校或者去部委研究所多好,非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不过现在好了,听说你搞出了大名堂!真是给老师争气!”她看着林默,眼里满是慈爱和骄傲。
“师母,我挺好的,在基层锻炼人。”林默笑着回答。
“老秦,你这不声不响的办了停课手续,还以为参加什么保密项目去了,没想到去了小默那里。”
“连声招呼都没打,这事做的不地道啊。”高主任坐在沙发上,笑着看着自己这位老朋友。
秦老和他不同,只是醉心学术,对行政不大感兴趣。
“哈哈,这不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吗!”秦老笑呵呵的回答;“不过有一说一,去小默那里大部分还是因为他提出的设计方案。”
“哦,这小子又搞出来什么好东西了?”高主任来了兴趣。
寒暄间,赵师母已经手脚麻利地将丰盛的午餐摆上了桌。
四菜一汤,都是家常菜,但色香味俱全,显然花了心思。
“没什么准备,随便吃点家常便饭。”高主任招呼大家入座。
“这就很好了,师母的手艺我一直惦记着呢。”林默的话让赵师母笑逐颜开。
席间,话题自然围绕着林默这几个月在宁北的经历展开,除了保密原则的内容,林默简要汇报了“红箭-1”项目从研发到定型、量产的过程,以及成立研究所的情况。
高主任认真地听着,不时点点头,插话问几个关键的技术细节或管理问题。
“当初你坚持要去基层,说实话,我还有些担心,觉得埋没了你的学术天赋。现在看来,是我眼光狭隘了。”高主任看着林墨感慨道:
“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做出推动事业发展的成果。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带领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取得如此突破,成立正团级研究所。”
“这比留在象牙塔里写几篇论文,意义重大得多!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这番话,出自一向严谨的高主任之口,分量极重。
赵师母一边给大家夹菜,一边嗔怪道:“就是太辛苦了!你看你都瘦了!以后常回来,师母给你做好吃的补补。”
说着,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带着一丝调侃的笑意对林默说:
“对了,小余知道你今天要来,上午特意打电话回来问呢,说下班就赶回来。这丫头,可是念叨你好久了。”
小余,高余,高主任和师母的独生女,和林默同届,在京都市里的另一所大学读文科,分配在文化部门工作。
大学四年,林默作为高主任的得意门生,经常出入高家,和高余也算是一起长大的玩伴。
高余性格开朗活泼,和林默这个沉默寡言却才华横溢的师兄,一直关系都很好。
只是之前的林默,是个彻头彻尾的“榆木疙瘩”,一心埋头搞技术,对女孩的心思迟钝得很,从未有所回应。
林默闻言,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只好含糊地应道:“谢谢小余惦记。”
高主任瞪了老伴一眼,示意她别乱点鸳鸯谱,然后把话题引回正事:“你们这次来的目的,老秦已经在电话里已经跟我大致说过了。”
“自主招聘,想法很大胆,也很有必要。下午我和校就业办、机械系、化工系的负责同志已经约好了,我们一起开个座谈会,具体商量一下流程和细节。”
“学校这边,原则上支持,毕竟是为了国家重要项目选拔特殊人才。但具体操作,还需要仔细规划,确保公平公正,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分配秩序。”
“太好了!谢谢老师支持!”林默感激地说。有高主任这位在院系乃至学校都有影响力的导师出面协调,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先吃饭,吃完饭休息一下,下午我们一起去学校。”高主任摆摆手,示意林默不必客气。
饭后,赵师母收拾碗筷,高主任和秦老则在客厅喝茶,继续聊着一些学术和政策层面的问题。
林默想去帮忙洗碗,被师母笑着推了出来:
“去去去,陪老师和你秦教授说话去,这儿不用你。”(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