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内参文件引起的震动!

    就在林默操心广州办事处发展工作的时候,那份由他与王军联名提交,以绝密内参形式上呈的关于《未来装备集成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无人机应用前景初探》的报告。

    在京都国防战略部门大楼内,激起了巨大波澜。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椭圆形的长条桌旁坐满了头发花白的老将军,老参谋们。

    他们大多身着旧式军装,肩章上闪耀着将星。

    那份内参的复印件,正摆在每位与会者的面前。

    主持会议的,正是刚刚调任至不久,任副部长的王军:

    一位身材魁梧、声若洪钟的老参谋,姓雷,首先发难,他将内参文件“啪”地一声拍在桌上,震得茶杯盖嗡嗡作响。

    “荒谬!简直是一派胡言!”

    雷参谋的怒火几乎要冲破屋顶,“集成化?信息化?还有这个什么……无人机?花里胡哨的名词一大堆!”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是钢铁!是意志!是刺刀见红!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就能让敌人投降了?!”

    他环视四周,寻求着认同:“同志们!我们是从枪林弹雨里爬出来的!我们靠的是什么打赢了战争?”

    “是靠战士们不怕牺牲,靠我们的大炮够猛,坦克够硬!大炮就是正义!口径即是真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南疆前线,我们的战士还在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国土,敌人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靠的是什么打破僵局?不就是靠猛烈的炮火覆盖?”

    “听说这个写报告的什么红星厂,自己不也在搞什么‘风暴’火箭炮吗?”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真正的战场,还得靠这些硬家伙!他们搞的这个报告,完全是脱离实际,异想天开!”

    另一位戴着深度眼镜、主管装备规划多年的老参谋李参谋,语气相对缓和,但同样是质疑的态度:

    “王部长,这份报告的观点,说实话,太过超前,也太过理想化了。信息技术固然重要,但把它拔高到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地位,我认为是危险的。”

    “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恶劣气候,都可能让你那些精密的‘信息系统’瞬间瘫痪。”

    “到时候,难道我们的战士就不打仗了吗?归根结底,最后解决战斗的,还是要靠可靠的,皮实耐用的常规装备,靠战士过硬的军事素质。”

    他拿起内参,指着关于无人机侦察的部分:

    “还有这个无人机,听起来像科幻小说,让一个小飞机在天上飞,就能把敌人看得一清二楚?我们现在不是没有无人机,但是在座的都知道无人机其实作用并不大。”

    “且不说这东西容不容易被打下来,它的可靠性,续航能力,采集画面的清晰度,都是大问题。”

    “投入大量资源去搞这种不确定的东西,不如多造几门炮,多生产几辆坦克,更实在!”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了阵阵附和之声。

    大多数老同志都倾向于雷参谋和李参谋的观点。

    他们丰富的实战和建军经验,让他们对传统的大炮兵主义,装甲突击力量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仰。

    对于报告中描绘的那个依靠信息流动,远程精确打击、无人平台侦察的“未来战场”,他们感到陌生,怀疑,甚至有些本能的排斥。

    这仿佛是在否定他们毕生信奉的军事体系。

    王军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雷参谋,李参谋,各位老同志,我理解大家的顾虑,我们绝非否定传统装备和军人意志的重要性。它们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依然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石。”

    他试图解释:“但是,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正在涌动。我们提出集成化和信息化,不是要取代大炮和坦克,而是要让它们打得更好,打得更准、打得更狠!”

    “就像报告里提到的,通过信息技术,将侦察、指挥、打击单元更紧密地联结起来,缩短从发现到摧毁的时间,提高火力运用的效率和精度。这难道不是对我们现有炮兵、装甲兵力量的极大增强吗?”

    他看向雷参谋:“您提到南疆战场,提到火箭炮。”

    “没错,红星厂是在研发‘风暴’火箭炮,追求更远的射程、更大的威力,但是他们也在进行信息化的调整。”

    “如果‘风暴’能配上更先进的侦察手段和更高效的火控系统,它的打击效果会如何?是不是能更好地支援前线,减少我们战士的伤亡?”

    他又看向李参谋:“至于无人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任何新技术都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

    “我们不能因为它现在不完美,就否定它未来的巨大潜力。当年飞机刚发明时,不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无用的玩具吗?现在呢?”

    然而,固有的观念和思维定式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尽管王军尽力阐述,但他的声音在众多质疑和反对声中,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对于这些从战火中走来、习惯于眼见为实的老军人来说,林默报告中那些过于超前的概念,如同空中楼阁,缺乏令人信服的现实支撑。

    最终,这场关于未来装备发展方向的内部讨论,在并不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王军的观点未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反而引来了更多的批评和告诫,让他“多调研实际,少谈些空洞的理论”。

    散会后,王军独自一人留在空旷的会议室里,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有着一丝挫败感。

    他深知林默观点的价值,却无力在高层会议说服众人。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犹豫了片刻,还是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电话接通,传来了林默沉稳的声音:“王部?”

    “林默啊……”王部长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些许歉意,“你那份内参……在内部讨论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他简要将会议上老将军、老参谋们的激烈反对意见转述了一遍,尤其是关于“大炮正义论”和对无人机等新概念的质疑。

    “我据理力争了,但效果不大。”

    王军叹了口气,“很多人觉得我们是在搞不切实际的空想,认为发展更多的坦克,大炮才是正途。”

    电话那头的林默静静地听着,脸上并没有露出太多意外的神色。

    超越时代半步是天才,超越一步就可能被视为疯子。

    对于那些功勋卓著的老前辈而言,接受一套全新的战争模式,需要时间和契机。

    “王部,不必过于介怀。”林默的声音平和。

    “思想的转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大家暂时无法接受,是因为还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没有感受到切肤之痛。”

    “这需要时间的发酵,也需要我们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效果,您不必担心,路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等我们这边把东西实实在在地研发出来,做出了成绩,用事实说话,比任何争论都更有力量。请您相信,我们的方向,绝不会错。”

    是啊,与其在会议室里进行无休止的争论,不如脚踏实地把技术搞出来!只要东西足够好,足够震撼,自然能打破所有的质疑!

    “好!林默,你说得对!”王军精神一振。

    “是我有些心急了。你们放心大胆地去干!需要什么支持,只要在我权限范围内,我一定尽力!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挂断电话,林默目光沉静。

    高层的争论他暂时无法左右,但他可以加快自己手中的步伐。

    他起身,对门外喊道:

    “叶城,备车,去二号靶场!”

    风暴火箭炮已经正式下线,即将等待测试。

    红星机械厂专属的二号靶场,位于厂区后方一片连绵的丘陵深处,戒备森严。

    当林默的吉普车抵达时,何建设、秦怀民以及“风暴”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早已等候在此。

    远处,一片经过平整的发射阵地上,一辆经过改装、涂着迷彩的陕汽SX2150越野卡车底盘静静匍匐着,车上搭载的,正是40联装122毫米火箭发射管群。

    更远处,山壁上用白灰画出了醒目标靶。

    “林所,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准备可以测试。”何建设迎上来报告,语气中带着紧张与兴奋。

    林默点点头,拿起望远镜,看向发射阵地和远方的靶区。“开始吧。”

    随着现场指挥员一声令下,发射流程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报告!发射车定位完成!”

    “气象数据采集完毕,风速三级,符合射击条件!”

    “火控诸元装定!仰角48度,方向角123-00!”

    “各发射管检查完毕,电路通畅!”

    技术人员大声汇报着各项参数,林默在一旁凝神静听,这套初步整合的火控系统。

    虽然还远达不到他理想中的信息化水平,但已经引入了简单的弹道计算机和自动操瞄装置,相比传统火箭炮需要人工计算,手动瞄准,效率和精度已有了质的提升。

    “装填高爆榴弹!单发试射!目标,一号区域模拟敌军集结地!”指挥员下令。

    一名装填手熟练地将一枚近两米长、重达数十公斤的122毫米火箭弹填入发射管。

    那冰冷的金属弹体,在阳光下泛着幽光。

    “发射!”

    操作手按下发射按钮。

    “咻——轰!!!”

    一声尖锐刺耳的呼啸撕裂长空,一道炽热的尾焰从发射管口喷涌而出,火箭弹拖着长长的烟轨,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扑向远山。

    几秒钟后,望远镜里,二号靶区中心腾起一团巨大的橘红色火球,剧烈的爆炸声隔着数公里传来,依旧震人心魄!浓烟裹挟着尘土冲天而起。

    “命中目标区域!毁伤效果评估……优秀!”观察员迅速报告。

    “很好!”林默脸上露出一丝满意。

    “接下来,全连齐射!目标,二、三、四号区域,覆盖性打击!装填钢珠杀爆弹!”

    命令下达,发射阵地上气氛更加凝重。

    装填手们以娴熟的动作,迅速将四十枚火箭弹全部装入定向管。那密密麻麻的发射管,此刻充满了毁灭性的美感。

    “全连齐射!放!”

    操作手重重按下发射钮!

    “咻咻咻咻——!!!”

    刹那间,万箭齐发!不,是比万箭齐发更加震撼的景象!

    四十道火龙争先恐后地挣脱发射管的束缚,带着毁灭一切的尖啸,编织成一片密集的死亡之网,铺天盖地地砸向远方的目标区域!

    整个发射阵地被浓密的发射烟尘笼罩,大地在剧烈的轰鸣和震动中颤抖!

    持续了近十秒钟的齐射结束后,远处预定的二,三,四号靶区,已然被一片连绵不绝的爆炸火海和冲天烟柱彻底覆盖!

    爆炸声如同滚雷般连绵不断,即便隔着如此远的距离,也能感受到那股毁天灭地的冲击波!

    可以想象,若那是真实的敌军阵地,此刻早已化为齑粉!

    “报告!齐射完毕!全部火箭弹正常发射!”

    “毁伤效果评估……目标区域被完全覆盖!模拟工事、轻型装甲目标、人员集结地……均遭到毁灭性打击!”

    数据很快汇总到林默手中:

    火箭弹口径:122毫米

    发射管数:40联装

    最大射程(本批次):21.5公里(已达到设计指标)

    齐射覆盖面积:大于4万平方米(约等于6个标准足球场)

    再装填时间:14分30秒。

    弹种:高爆榴弹、钢珠杀爆弹。

    底盘机动性:良好,适应多种复杂地形

    火控系统:初步实现半自动操瞄,射击准备时间大幅缩短。

    完美!

    一次近乎完美的测试!

    无论是射程、威力、覆盖面积,还是初步展现出的火力反应速度,都全面超越了现有的同类装备,完全达到了设计预期,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出!

    在场的红星厂人员都欢呼起来!何建设用力挥舞着拳头,秦老眼中满是欣慰。

    林默放下望远镜,望着远处尚未散尽的硝烟,此刻,他脑海中浮现的是王部长刚刚电话里说的话。

    “风暴”火箭炮想要发挥最大的威力,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前沿侦察信息指引,才能在最恰当的时间,投向最致命的地点。

    他转过身,对何建设和秦怀民,也是对在场的所有技术人员,沉声说道:

    “‘风暴’火箭炮测试成功,意义重大!这证明我们有能力造出世界一流的火力武器!但是,同志们,这远远不是终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不错,请把《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