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大忽悠的自我修养

    和耿厂长谈好条件后,罗军便装模作样的回到车里,让假扮领导的李满仓给他写了个条子...

    不远处的耿厂长二人,看到车内李满仓写条子的这一幕,顿时觉得今天批文的事稳了。

    实则只有罗军知道李满仓写的这张纸条屁用不顶,真要谈下批文,一会还要看他的发挥...

    不过刚刚罗军也大概听了那位耿厂长叙述的情况。

    知道他这个箱包厂是衡河市下面的市属企业,虽然厂子的人数不多,但却拥有出口资质。

    算是衡河市重点扶持的几家轻工业单位之一。

    在这个特殊时代,能给国家带来外汇的单位,那就是妥妥的好单位。

    在衡河市,那也是被各种市领导当宝贝一样的单位,可来到省里就明显不够看了。

    就衡河箱包厂这点体量,以及带来的那点外汇,和那些动辄数万人的大型工矿企业一比,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甚至人家下属单位中,随便一家为了安置家属的轻工业配套企业领导过来,都比他耿红生有牌面...

    有什么好处,省里的领导自然也是优先去照顾这些单位的....

    想想也能理解,毕竟换做他在轻工厅领导的位子上,他也会这么去做...

    可理解归理解,耿红生也不能因为理解,自家厂子的事就不办了。

    能否购置到进口的先进设备,也是关乎他们全厂几百号职工、以及上千号家属吃饭的大事...

    他要是就这么灰头土脸的回去,肯定要被那些厂里的老人们戳脊梁骨的。

    质问他,为啥就不敢和省厅的那些领导拍桌子去闹...

    其实他也想过闹,可他知道这种事关十几万美金外汇的大事,省里都有统一安排的。

    哪里是他闹一闹就能闹下来的,当是小孩过家家呢...

    所以此刻衡河箱包厂的耿红生,算是把最后的希望,全都押注在了罗军这个年轻人身上..

    就在罗军从车里出来后,耿红生立马就凑了上去,询问领导的答复。

    罗军点了点头,比画了一个OK的手势道:

    “领导说了,你的事可以办!”

    “真的吗?真是太感谢了!”

    耿红生嘴上一边感谢,一边冲着车窗的方向双手合十,一个劲儿的点头表示感谢。

    但车里的人却已经摇上了车窗,显得极为高冷...

    这当然也是罗军嘱咐的,让李满仓千万别傻呵呵的对视回应,就装作啥也没看见就行...

    几分钟后,耿红生忐忑的跟着罗军后面,再次回到轻工厅领导的办公室附近...

    罗军示意让他在这里稍后...

    让耿红生的助理,把需要进口设备的资料递给他,由他自己进去谈,毕竟这种事人多了不好...

    耿红生会意,立马点头应承,吩咐自家助理,赶快把资料小心的递给罗军...

    随后,他就见罗军大大咧咧的一敲屋门,也没等里面回应就径直的走了进去。

    那样子不像是第一次来省府办事,到像是回自家客厅一般...

    看到罗军轻车熟路的样子,头次来省府办事的小助理,不由佩服的对一旁自家厂长说道:

    “哎呀厂长,看来这次咱没找错人呀。

    楼下的那位,肯定是从燕京来的大领导。

    连手底下一个警卫员办事都这么驾轻就熟,咱们厂设备的事,肯定没问题...”

    “嗯,希望吧。

    要是这次设备的事能批下来,咱们厂的外贸订单起码能翻上一番。

    咱们厂就不用去和白沟的那些小作坊抢食儿吃了。”

    没错,这就是耿红生这么迫切想要购置设备的原因。

    在现如今的1980年,普通老百姓购买箱包这种轻工业制品,除了要付钱之外,还需要额外支付工业券的。

    和购买大多数这个时代的工业品一样,除了少数几样例如文具、钢笔这些日常的小物件,几乎样样物品都离不开工业券。

    而这个时代的工业券又极为稀缺,是城里职工按照工资比例发放的,每二十元的工资,才配额发放一张。

    可花起来却是非常的容易,小到毛巾、毛线、铁锅、电池这些日常用品,大到手表、自行车、电视这种大件,无不需要凭券购买。

    就比如一辆这个时代年轻人喜欢的飞鸽自行车,就需要花费30张工业券,要集全家人之力,攒上几年才能攒够,那难度一点都不比后世买车来得低...

    你还别嫌贵,换成乡村大队里的农民伯伯,根本就不发工业券,你想买都买不了。

    只能花高价,去买城里人淘汰下来的二手货。

    也正是因为工业券稀缺的原因,现在的城里人一般都会将工业券攒起来,去购买家中所需的大件,亦或者是买那些必须要买的物件。

    对于箱包这样的物件,以前是能不买就不买...

    可近两年箱包行业,却悄然发生了转变。

    就在他们临市的一个小镇子上,突然出现了大量制作箱包制品的小作坊,还形成了自发的集市。

    不仅吸引了很多附近的人,甚至他听说连临省的一些小摊贩都特意跑到那里去进货...

    原因也很简单,那个镇子上生产的箱包不仅款式多、便宜,还不要工业券。

    最可气的,连他们厂子生产的几款主力产品,在那个集市上也都有更为便宜的仿制产品...

    就因为这个原因,本来一向都是厂家说了算,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生生给他们厂的货、快干滞销了...

    别以为这个年代的国营厂子就不会倒闭。

    很多厂子经营不下去了,照样会关停并转...

    虽然职工的铁饭碗不会丢,但谁愿意自家厂家属院待得好好的,被安置到其他厂子去给人家当受气的小媳妇去...

    其实,事态还没到耿红生想的那般严重。

    起码靠着吃老本,在苟上几年肯定没问题,等几年后指不定他早都被调走了。

    奈何耿红生是打小就在厂里长起来的,对厂子有真感情,当然不可能看着厂子一步步慢性死亡。

    所以就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了能赚外汇的外贸单子上。

    那帮白沟的小作坊就是在牛,也卖不到国外去...

    但光靠他们现在的这点外贸单子,根本养不活厂里的几百号人,想要更多外贸单子就只能购买设备逐步升级...

    可他刚想迈出第一步,就卡住了...

    就在耿红生脑中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胳膊却被旁边的助理推了一下,小声提醒道:

    “厂长,那个罗同志出来了...”

    耿红生的思绪被小助理的声音带回现实,他一抬头,果然发现罗军已经从轻工厅领导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他迫不及待的小跑过去,对刚出来的罗军问道:

    “怎么样?罗同志,领导怎么说?设备批下来了没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年代:从校办工厂造盲盒开始不错,请把《年代:从校办工厂造盲盒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年代:从校办工厂造盲盒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