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的办法有点邪门,可效果却相当不错。
至少李鳕颇为满意,不仅仅是因为演技,更是因为张鸿对梅长苏的理解。
不过出于保险起见,他还是按照惯例询问张鸿对人物的理解。
“梅长苏……”张鸿想了想便果断道:“我觉得他应该有两种状态。”
“虽然从他出场开始就顶着梅长苏的名字,可是早期的他应该还是林殊。”
“背负血海深仇,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唯一的执念不是活着,而是复仇!”
“所以前半段,梅长苏应该处于【生不如死】的状态。”
“不过在复仇的过程中,与故人、敌人、百姓的种种交集,让他不单单只是为了复仇,更是继承他父亲林燮的胸怀,有了拯救苍生、兼济天下的格局。”
“基于这一点,他最后虽然病逝,但可以称得上虽死如生!”
当然,这是张鸿个人理解,未必是作者的想法。
否则若不是为了黎民百姓,张鸿实在有些不理解梅长苏的做法。
要知道他可是满门被杀,赤焰军上下更是被可耻的坑死在战场之上。
背负着这样的血海深仇还翻个屁案?
除了造反还有别的选择吗?
虽然《琅琊榜》从故事背景来说,明显借鉴了南北朝时期的后梁。甚至连梅长苏这个人物的设定,都和南梁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十分相似。史载陈庆之也是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不善骑马,善抚军士,乃顶级儒将。
可是梅长苏的生平经历,却让张鸿忍不住想起了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
因为这位马上天子当年也曾经是后汉的将军,只是后汉的末代天子猜疑他谋反,将郭威一族杀得干干净净,连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也未能幸免。
《新五代史》记载:“婴孺无免者。”
在这种情况下,郭威也没有废话,直接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报仇雪恨,随后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
啧啧,瞧瞧郭威!再瞧瞧梅长苏!
这两者的差距,基本上就是男频和女频的根本分歧!
可惜的是郭威称帝之后终究再无子嗣,只能传位给养子郭荣,也就是柴荣。
而柴荣登基之后虽然励精图治,但却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这才让赵匡胤篡夺了江山,为赵宋窃取了四百年国运。
否则作为后周开国帝王,郭荣在后世必然会成为一个传奇!
当然,如果按照郭威的生平来写,这书估计也不能叫《琅琊榜》了,改称《南朝天子》或许更合适。
幸而最后导演拍的没毛病,并没有完全按照原著来,家国情怀都有。
至于后面的种种批评,其实可以理解为宣传失误。
你说《琅琊榜》是古装偶像剧我不挑你理,毕竟它都架空历史了。
可你要是说它是历史权谋剧,那么咱们就要好好说道了。
类型不同,标准自然不同。
几年后大火的《知否》,其实也是一样的毛病。
明明热度,口碑都没话说,但剧的定位却成了瑕疵!
……
良久之后,试镜终于结束。
说实在的,这算是张鸿经历过最专业,也是最累的一次试镜。
因为除了表演片段之外,他们还和张鸿聊人物,聊原著。
甚至导演组的几个人还和张鸿讨论起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他个人的兴趣爱好,擅长什么,事无巨细全问了一遍。
也幸好张鸿临时抱佛脚看了些四书五经,这才勉强糊弄过去。
饶是如此,从会议室出来之后张鸿也已经是满头大汗。
走廊外,看着他这幅模样苏安不忧反喜。
还是那句话,挑剔才是卖货人。
不过苏安没有着急询问,还是先带着张鸿撤了。
而两人前脚刚走,后脚走廊外就忍不住议论纷纷。
一众俊男靓女都忍不住羡慕的看着张鸿离开的背影,毕竟到目前为止就他面试的时间最长,甚至都超过了胡戈。
最后就算拿不到男一号梅长苏,恐怕也能演个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会议室里的导演组也在讨论张鸿刚才的表现。
“演技不错,很有灵性。态度也没得说,还愿意体验生活。人物理解也很到位,对儒家经典也是张口就来,国学造诣不低,有书生才子的韵味。”
孔深先是总结了一通优点,然后才道:
“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有点年轻了!”
闻听此言,一旁的张开宙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确实,剧本虽然对原著做了改动,可是梅长苏的年龄却没改。
林殊19岁在梅岭死里逃生,假死十三年,32岁以梅长苏之名回京翻案。
而张鸿今年才25岁,相比于梅长苏确实有点年轻了。
最关键的是胡戈是82年出生,今年刚好32岁。
从年龄角度来说,胡戈确实比张鸿更适配。
但副导演孙墨龙忍不住摇了摇头:
“年龄这块我觉得问题不大,梅长苏的人物画像是青年才俊,是丰神俊秀的麒麟才子、江左梅郎,不是中年谋士形象。”
“年轻一点没关系,这点差异让化妆师设计一个显老的妆造就行了。”
相比于胡戈,孙墨龙还是更加欣赏张鸿的试镜表现。
并且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理由,那就是片酬:
“胡戈84万/集,张鸿40万/集。”
“胡戈的片酬是张鸿的一倍还多,这里面可差不少钱。”
不是孙墨龙小气,而是像《琅琊榜》这样的大型项目牵扯太大了。
毕竟《琅琊榜》可是足足有54集,作为男一号的梅长苏戏份占总篇幅六成左右,就算往少里算也有32集的时长。
也就是说如果选胡戈,那么《琅琊榜》剧组至少要给三千两百万的片酬。
可若让张鸿来饰演梅长苏,那么一进一出就能给剧组节省至少一千六百万。
甚至由于张鸿的议价空间不大,剧组这边谈一谈说不定还能往下压。
因为就算是30万/集,一部《琅琊榜》演下来张鸿也有一千万片酬了。
如此一来,剧组光是在他头上就能省出两千万的开支用在别的上面。
要知道《琅琊榜》的总制作成本为1.1亿元,两千万可不是个小数目。
此前正午阳光团队就一直坚持将演员片酬控制在总成本的五成左右。
别小看这个数字,眼下圈内一大半剧组基本上都做不到这点。
可如果按照孙墨龙的建议,那么这次他们完全能将片酬控制在成本的40%。
将这挤出来的10%开支用在拍摄上面,说不定又能把画面质量提升几分。
……
不得不承认,孙墨龙的理由实在太强大了。
他简单算了一账后,导演组的几人都忍不住有所意动。
在听了半天之后,孔深挠了挠乱糟糟的胡子也终于开口:
“抛开年龄不谈,张鸿和胡戈的试镜表现差不多。”
“不过考虑到后续项目,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用张鸿。”
言及此处,他忍不住轻叹道:
“扮成熟好说,装嫩就难搞了。”
见他这么一说,导演组几位顿时明白孔深在说《伪装者》这个项目。
虽然《伪装者》还在筹备,开拍还为时尚早,可是项目早已经通过了,一直在稳步推进,甚至这次选角本来就也有替《伪装者》挑演员的意思。
哈,一次签两部剧,剧组压价都能多几分底气。
而孔深的话也让制片人侯宏亮深以为然。
实际上这是圈内最大的难点,很多影帝影后都栽在扮嫩上面。
与演技无关,实在是岁月的痕迹无法掩饰,且很难消除。
胡戈出演梅长苏或许没问题,可是让他来演明台就有点老黄瓜装嫩的意思了。
尤其是胡戈经历过生死之后气质大变,已经没有年少时的意气风发了。
说实在的,让胡戈来饰演明台侯宏亮还真有点放心不下。
当晚,经过孔笙、侯宏亮、李鳕等人的再三讨论,终究还是让人给张鸿打去了电话……(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