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秀吉:源三郎,要老婆不要?

    羽柴秀吉有点忙。

    这种感觉比他在高松城下听闻本能寺之变还要手忙脚乱。

    这一刻,他充分的体会到了当年他的主公织田信长的“快乐”。

    四面八方全是敌人,这边刚打了一场败仗,那边又在求援。

    他和德川家康、织田信雄的联军已经在美浓、尾张一线拉扯了近一个月,但毫无进展。

    德川家康将整条防线部署的密不透风,就算羽柴秀吉兵力占优但也拿德川家康一点办法都没有。

    而当羽柴秀吉还在尾张同织田信雄对峙的时候,纪伊的根来众、杂贺众再次大举进攻了岸和田城,和泉危急。

    祸不单行的是,长宗我部元亲也攻破了十河城平定了讃岐国,随时都有可能渡海进攻播磨、摄津等地,威胁羽柴秀吉的大本营。

    在这种情况下,羽柴秀吉不敢继续留在尾张,只能准备撤退。

    在羽柴秀吉的命令下,羽柴军开始陆续后撤,但部分地区撤退之时遭遇了织田德川联军的攻击,损失不小。

    比如前两天在二重堀砦的战斗,如果不是黑田孝高等人拼死抵抗,只怕砦中的守军就要全军覆没。

    但即便击退了织田信雄的攻击,二重堀砦同样死伤惨重。羽柴秀吉焦头烂额,但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后撤,西边的和泉眼看就要顶不住了。

    “美浓现在的局势如何?”

    临行前,羽柴秀吉特地问询了一番美浓的战况。

    池田辉政连忙上前答道“细川大人已经攻下竹鼻城,真田大人也在土岐郡击败了远山一揆大军。”

    “如今西美浓一带的敌军城砦已经扫平,东美浓方面真田大人正在对苗木城、明知城等地进行攻略。”

    羽柴秀吉听完也略微松了口气,总算是有点好消息了。

    “源三郎果然没有辜负吾的期望,这么短的时间便击退了远山一揆。”

    “如此一来,美浓暂时无虞,吾也可以放心的回大阪了。”

    说完,羽柴秀吉又特地看了池田辉政一眼,“前两天源三郎派人来信,说准备纳纪伊守之女阿千为侧室。”

    “这是你姐姐?”

    池田辉政一愣,但还是如实答道“是,正是阿姊。”

    “可在下没听说过此事啊。”

    池田辉政有些不太情愿,他池田家的女人去给别人做侧室,这要是传出去池田家的脸往哪搁?

    但池田辉政暂时不清楚羽柴秀吉的想法,于是试探性的问道“不知羽柴大人如何回应?”

    “源三郎难得求我一次,自然是答应了。”

    “怎么,池田家有意见?”羽柴秀吉沉声道。

    池田辉政连忙摆手,“一切但凭羽柴大人做主。”

    池田辉政也不傻,他能不能坐稳池田家的家督位置全凭羽柴秀吉一句话。

    不过是姐姐而已,只要羽柴秀吉高兴,就算要嫁自己的亲妈他都没意见。

    “美浓和信浓相邻,正好互为援助。”

    “吾不在尾张之时,汝和源三郎可得顶住压力,别让家康攻入美浓。”

    对于池田家和真田家结亲之事,羽柴秀吉是乐见其成的。

    他马上要离开尾张,池田家和真田家如果能互相支援,也能有利于美浓的防守。

    最重要的是,羽柴秀吉认为真田信幸此举是为自己分忧。把池田千纳为侧室,正好将池田家与森家的关系彻底了断。

    池田家和森家姻亲断绝之后,从此就只能听从他秀吉的号令了。

    源三郎,深知我心啊!

    “羽柴军撤退了?”

    妻木城内,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即使真田信幸早有准备也同样感到很吃惊。

    “是,主公已经率领大部分兵势返回大阪,只留下了部分兵势驻守在美浓尾张一线。”

    “德川三河守也从小牧山撤回了清洲城,目前留守小牧山城的是德川家大将酒井忠次。”

    “织田大人则返回了伊势长岛,现在三方都在休整。”

    一名羽柴家的武士缓缓将前方的最新战况进行说明。

    这个来传信的人也让真田信幸感到意外,居然是河尻秀长。

    河尻秀长是织田家重臣河尻秀隆的儿子。当初攻灭武田家之后,河尻秀隆受封甲斐一国,但没多久便死于一揆之手。

    河尻秀长逃出甲斐之后辗转多地,最终才在石田三成的举荐下出仕了羽柴秀吉。

    可惜,甲斐被德川家康占了,河尻秀长没机会继承河尻秀隆的领地,目前在羽柴秀吉手下只拿了一千石左右的知行,处境凄惨。

    好歹也是织田家重臣之子,现在沦落到送信的地步了,也是让真田信幸一阵唏嘘。

    “河尻大人,关于本家后续的行动,不知羽柴大人有何安排?”

    河尻秀长连忙回答道“主公让真田大人在控制惠那郡之后去一趟大阪。”

    “另外这是主公下赐的知行朱印状,今后惠那郡便是真田大人的领地了。”

    羽柴秀吉的朱印状写的很有意思,上面特别强调了惠那郡的领地是赐给真田信幸的,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不是给真田昌幸而是直接给真田信幸,这到底是羽柴秀吉对自己的格外恩赏还是有意干涉真田家的内部事务?

    真田信幸暂时不得而知。

    “去大阪?”将朱印状收好,真田信幸接着问道。

    “是,关于真田大人的正室,主公有所安排。”

    “这是主公的亲笔信,请真田大人过目。”说完,河尻秀长从怀里又掏出一封信递到了真田信幸的手中。

    真田信幸抖开信一看,好家伙,秀吉的信还是那样通俗易懂。就一句话:源三郎,要老婆不要?

    那我当然要啊!

    就是不知道羽柴秀吉给自己安排的老婆是谁了,只要不是“猴妹”真田信幸感觉自己都能接受。

    想想还真有些期待呢。

    怀揣着这种心思,真田信幸接下来进攻远山一揆的心思也变得急切起来。

    数千大军进驻苗木城,城内的远山友政无法抵抗,只能同意了真田信幸之前提出的条件。

    以保全一族人性命为前提,交出了苗木城。

    真田信幸也信守承诺,没有阻扰远山友政等人返回三河。

    明知城的远山利景和串原乡的远山经景不愿离开,最终真田信幸提出俩人所领安堵,但前提是得臣服真田家。

    远山利景二人无奈,也只能同意了这个提议,随后向真田家递交了人质。

    他们与森长可之间有矛盾,所以选择了德川家,希望凭借德川家的支持夺回旧领。但现在惠那郡成了真田家的领地,在真田家愿意所领安堵的条件下,远山利景等人自然不会有什么抵触情绪。

    远山家本来就是美浓的国众,只是被森长可赶到三河去的,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谁愿意背井离乡去德川家讨饭啊。

    而真田家在美浓更是毫无根基,也需要有远山利景、远山经景这样的武士来帮助真田家维系统治。

    至于为什么不留远山友政,那是因为苗木远山家在惠那郡的影响力很大,如果把远山友政留下来,那几个远山家的整体实力就有些过于强大了。

    真田信幸也不想自己前脚刚离开美浓,后脚远山家又联合在一起搞事。

    所以将实力强的苗木远山家送回三河,留下实力较弱的明知远山家和串原远山家就相对合理了。

    到时候将岩村城、苗木城这两个惠那郡的核心城池纳为直辖领地,也不怕远山利景和远山经景能掀起什么风浪来了。

    自此,惠那郡的远山一揆彻底平定。

    可如何治理这块领地又成了一个让真田信幸头疼的难题,因为惠那郡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鸡肋”了。

    惠那郡位于东美浓的山区,北边和信浓的筑摩郡、伊那郡接壤,东边挨着德川家的三河。

    领内多是群山环绕之所,少有平地。只有苗木城附近的木曾川沿岸有少量地势平坦连成一片的平地。

    一条木曾川流经苗木城下,给惠那郡带来了充足的水源。

    可问题是,木曾川的水流量有点过于多了,自然灾害频发。

    一旦下暴雨,木曾川河水泛滥便会冲毁堤坝淹没农田,随后便是粮食歉收引发饥荒。

    远山家也曾修筑过河堤来防止河水泛滥,但另外一个自然灾害也继承关照这个地方,那就是地震。

    远山家的财力也没办法把河堤修的多么坚固,往往河堤刚修好没几年,一个地震就直接把堤坝给震塌了。随后便是暴雨、河水泛滥、农田被毁、饥荒、歉收、入不敷出、穷

    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惠那郡的治理难度非常的大。

    “这可是块烫手山芋啊。”真田信幸从各务元正的口中获悉了惠那郡的详细情况之后彻底服了。

    所以羽柴秀吉把这个惠那郡赐给自己,到底是对我的赏赐还是惩罚?

    各务元正与真田信幸并肩站在苗木城的城头,强忍着笑意宽慰道“至少苗木城的风景还是不错的。”

    “甚次郎说笑了,吾现在可没那个心思欣赏美景。”

    “惠那郡前年才被木曾氏劫掠一番,去年又遭遇武藏守的进攻,今年又是远山一揆。”

    “百废待兴啊!”真田信幸就不明白了,就这破地方居然还能被这么多人轮番伺候。

    感慨完,真田信幸突然转身看向各务元正,“甚次郎,你愿意来帮吾吗?”

    各务元正在此次远山一揆中表现出的能力得到了真田信幸的认可,所以真田信幸向其抛出了橄榄枝。

    真田家对惠那郡一无所知,真田信幸现在急需一名有能力的本地武士帮助,不可能只依托投降过来的远山利景,得有两个自己人才行。

    两人之间的气氛逐渐凝重。

    考虑再三之后,各务元正还是摇了摇头。

    “真田大人,在下钦佩你的为人,可正是因为我也是心怀大义之人,所以无法做出背弃主家之事。”

    “希望真田大人理解。”

    虽然各务元正很欣赏真田信幸,而且真田家目前的情况肯定是比刚刚蒙受损失的森家强上许多的。

    但各务元正不愿意在森家最困难的时候选择离开,这与他心中的道义不符。

    见各务元正都这样说了,真田信幸也不再勉强,强扭的瓜也不甜。

    “不过在下也知道真田大人的忧虑,所以斗胆推荐一人。”

    “谁?”真田信幸一脸急切。

    历史上的苗木远山家:江户幕府时,苗木远山家成为了苗木藩的藩主。

    因为领地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和疫病,苗木藩一直穷的叮当响,长期靠借债度日。

    不光克扣家臣的工资,还不断向附近的其他藩借钱。

    直到明治维新之前,苗木藩已经欠下了接近20万两的巨额债务。

    为了还钱,苗木藩将领内所有能卖的东西全卖了。寺庙、城池全部拆除当建筑材料卖,佛像经书这些同样如此。

    藩士和僧侣被遣散归农,遣散费也是一点没有,因为完全发不起。

    后来废藩置县之后,惠那郡这片地区成为了苗木县。

    但是因为穷的荡气回肠,根本没办法独立运转,四个月后便请求废县并入了隔壁的岐阜县。(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日本战国:真田家的野望不错,请把《日本战国:真田家的野望》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日本战国:真田家的野望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