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事了拂衣,刘备深藏功与名

    刘备同意了刘辟的请求,允许刘辟在将城外数万黄巾妥善安置后再来寻自己。

    一来是刘备不想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受到刘宏猜忌,二来是刘辟身为数万黄巾的渠帅不能撒手不管。

    同时,刘备也需要刘辟去监督阴修及颍川郡吏是否会真的以赈济饥民的流程去发放钱粮和安置流民。

    刘备的仁义,让刘辟由最初的畏惧逐渐变为敬畏。

    不论是高呼“选第一个”还是高呼“愿追随右校尉左右,牵马执蹬,在所不惜”,都是基于刘辟内心对刘备的畏惧。

    可听到刘备促使颍川太守阴修拿出五百万钱和一万五千石粮赈济饥民时,刘辟的心头又泛起了难以言喻的敬意。

    刘备本可用武力讨平阳翟城外的数万黄巾,却甘愿为了这数万黄巾能活命而去得罪阴修及颍川郡吏。

    这对刘备今后的仕途,影响是极大的!

    今有四民:士民,商民,农民,工民,其中商民农民工民又合称庶民,四民亦称士庶。

    而在仕途中,民心所向的民,并非是庶民的民,而是士民的民。

    唯有得到士民的支持,仕途上才能长久稳妥。

    而刘备以诡计迫使阴修及颍川郡吏拿出大量的钱粮去赈济一群庶民,是实实在在的在向颍川士民动刀子割肉。

    颍川士民,又焉能善罢甘休?

    支持刘备?

    不恨得将刘备挫骨烟灰都算颍川士民讲职业操守了。

    “右校尉今日之恩,来日我必当报之!”看着刘备回城的背影,刘辟暗暗发誓。

    接下来的事,刘备并未再参与。

    阴修及颍川郡吏会如何发放钱粮以及向黄巾许诺后置安置,刘备亦未过问。

    倘若阴修及颍川郡吏连后续事都处理不好,那也只能活该被黄巾攻破城池。

    回到营中。

    刘备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后,又召集将士入校场,准备讲学。

    西园兵大抵都是来自于各州郡的猛士,在素质上远胜普通兵。

    毕竟,能当猛士的,除了个别,大部分家庭都不会缺衣少食。

    对刘备而言,这一千西园兵,亦是今后立业的基础。

    “素闻子远学究天人,不如今日就为众将士讲学一篇如何?”刘备直接将许攸请上。

    本着能用则用的态度,刘备也没忘记让顶了志虑忠纯郭攸之账号的许攸发光发热。

    既然都在一条船上了,不能只有刘备卷,许攸同样得卷。

    原本许攸还想看看刘备是如何讲学的,没想到刘备竟要让自己上,登时呆住:“右校尉,我今日尚无准备。”

    刘备却是不给许攸拒绝的机会,笑着道:“无妨。立在这台下的,又不是洛阳的太学生,何须准备?子远随便说几句,都能让众人受益匪浅啊!”

    许攸见推辞不过,只能无奈上场。

    刘备亦是适时的向众人宣布许攸的新身份:“此乃参军郭攸之,今日为诸君讲学。”

    话音刚落,一阵整齐入耳的“我等见过郭参军”惊得许攸也忍不住热血沸腾。

    这军容,这气势,不正是我在书上神往的古之强军吗?

    许攸现如今也只是个三十余岁的青年,正是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年龄,对立功名有着强烈的渴望。

    而要立功名,以朝廷如今的糟糕环境,正常的察举途径许攸已是走不了,想要位列高位,只能弯道超车。

    暗暗琢磨刘备的用意,许攸斟酌片刻后,开始为西园兵讲春秋。

    与刘备不同,许攸的思想更趋近于时代的特征,亦是这个时代对春秋的大众理解。

    虽然在部分观点上会与刘备对春秋的解释有不同,但刘备并未因此去阻止。

    人在读了一定的书后,就会开智,开智后就必然会受到来自于不同渠道的思想所影响,最终会走向不同的分岔路口。

    或许有人会因为许攸讲春秋而与刘备的思想背道而驰,可留下的却会对刘备的思想更加拥护。

    只有经过检验,最终留在刘备身边的,才能真正算是思想的追随者。

    刘备虽然自诩才智,但也没自大到要去改变整个时代。

    关张赵三人,对许攸讲学的态度也各有不同。

    关羽依旧是斜着眼睛看人,对许攸讲学不以为然,尤其是听到许攸对春秋的部分理解与常年所学不同时,更是嗤之以鼻,颇有不屑。

    张飞则是听得津津有味,若不是场合不同,张飞都想上台去当许攸的捧哏了。

    赵云亦是在认真听许攸讲学,与张飞不同的是,赵云在听的同时亦在认真思考,坚持贯彻刘备旧日叮嘱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仔细观察关张赵三人的反应,刘备不由暗叹。

    刘备初时还不以为然,而今多年过去了,关羽、张飞还是这副臭脾气,即便是刘备也不得承认“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古话诚不欺我!”

    改不了秉性,就只能留后手。

    就如后世常言:诸葛亮配关羽,庞统配张飞,给主将配一个能让其心服口服的奇才,足可弥补秉性上的缺点。

    刘备在阳翟城待了三日。

    这三日里,阴修及颍川郡吏倒也没偷奸耍滑,认认真真的在执行“赈济饥民”的流程。

    三日后。

    刘备向阴修请辞,率众往葛陂而走。

    阴修已经彻底得罪,久留无益。

    豫州牧黄琬,刘备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直到刘备离开阳翟第六日,下军校尉鲍鸿和左校尉夏牟,才姗姗来迟。

    鲍鸿是故意的。

    在洛阳时,让刘备即刻出兵的是蹇硕不是鲍鸿,鲍鸿趁着蹇硕与刘备相争,就将主意打到了夏牟身上。

    故而这十日,鲍鸿不仅对夏牟威逼利诱,还以金银珠宝收买拉拢夏牟麾下军吏,欲将夏牟架空后彻底掌控夏牟所辖西园兵。

    夏牟虽曾是谏议大夫,但在揣摩军吏心思上远不如常年在军中的鲍鸿。

    不到十日,夏牟所辖西园兵,几乎都倒向了鲍鸿,这让鲍鸿志得意满。

    故而,在得知阴修及颍川郡吏竟然拿了五百万钱和一万五千石粮去赈济城外的黄巾,错过了讨贼立功机会的鲍鸿登时怒了:“阴太守,你这是在聚众谋反吗?”(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不错,请把《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