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官渡的“信息投毒”

    建安五年,秋末。

    曹操亲率主力大军北上,与袁绍对峙于官渡。许都的空气,仿佛一夜之间被抽走了所有的杂音,只剩下一片压抑的死寂。城门戒严,街道上巡逻的甲士增加了三倍,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战争的阴霾。

    丞相府的灯火,彻夜常明。留守许都的荀彧,成了这部巨大战争机器的总调度,每日有无数的军情、政令、粮草调度的文书,从这里发出,送往千里之外的前线。

    长秋宫,这座金丝牢笼,反倒成了风暴眼中最平静的地方。

    帝后二人依旧“清静无为”,读书,作画,仿佛对外面的腥风血雨一无所知。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平静之下,是何等紧张的筹谋。

    “官渡之战,曹操必胜。”

    这夜,伏寿在书页上,用指尖点出了这六个字。这是她拥有的、超越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最大信息优势。

    刘协的眼神亮了,随即又黯淡下去:“若曹操胜,则其势更盛,再无人可制。于我等而言,岂非更糟?”

    “不。”伏寿摇了摇头,她的手指在书页上飞快地移动,传递着她的思想,“我们不能让他输。袁绍四世三公,名门领袖,他若入主许都,第一件事就是彻底废黜汉室,另立新朝,以正其名。相比之下,曹操还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块招牌。所以,曹操必须赢。”

    “但是”,她的手指停顿了一下,力道微微加重,“我们不能让他赢得太轻松。”

    刘协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

    一个赢得艰苦卓绝、元气大伤的曹操,比一个大获全胜、声威无两的曹操,对他们更有利。赢得越难,曹操对后方的控制力就越弱,内部的矛盾就越容易激化,留给他们暗中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就越多。

    这,就是杠杆操作。

    “梓童打算如何做?”刘协用气音问道,声音里充满了期待。

    伏寿的目光,投向了殿外那个正在擦拭廊柱的、瘦弱的身影——阿元。

    这就是她埋下的那根针。现在,是时候让这根针,刺出第一个小小的、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血孔了。

    但如何“投毒”,是一门艺术。

    情报必须足够真实,才能引起重视;又必须夹带足够的“私货”,才能达到目的。而且,情报的来源必须合情合理,不能让一个深宫宫女凭空得知前线军机。

    伏寿为此策划了一个精密的剧本。

    这几日,她命黄迁通过采买渠道,弄进来几卷早已过时的旧地图,以及一些前朝的兵法战策。她与刘协便以此为“消遣”,每日在殿内“研究”得不亦乐乎,完全是一副不谙世事的皇族子弟,对金戈铁马的浪漫想象。

    这天下午,伏寿特意将阿元留在了殿内伺候笔墨。

    她与刘协摊开一张巨大的、描绘着冀州山川河流的地图,煞有介事地指点着。

    “陛下请看,”伏寿的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能让不远处的阿元听清,“史书记载,袁绍此人,好谋无断,外宽内忌。其麾下谋士,许攸、郭图、审配等人,面和心不和。依臣妾推演,此战关键,必在粮草。”

    刘协极有默契地接话:“不错。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袁绍大军数十万,粮草辎重必然堆积如山。若能寻其要害,一把火烧之,则大军不战自乱。”

    “只是这粮草囤于何处,乃军中最高机密。”伏寿故作苦恼地蹙眉,“臣妾近日翻阅前朝旧档,倒是看到一则趣闻。说当年黄巾作乱,朝廷大军围剿冀州黄巾,黄巾军便曾将粮草暗藏于‘黎阳’南,一个叫做‘故市’的地方。那里地势隐蔽,又有河流转运之便。不知如今……”

    她的话没有说完,便“警觉”地看了一眼旁边的阿元,随即与刘协交换了一个眼神,立刻转开了话题。

    “唉,我等深宫之人,谈论这些军国大事,徒增笑料罢了。还是看看这远处的风景吧。”

    两人随即开始聊起了诗词歌赋,仿佛刚才那段对话从未发生过。

    跪坐在一旁的阿元,低着头,看似在专心研墨,实则心脏狂跳,已将“黎阳”、“故市”这两个地名,死死地刻在了心里。

    皇后和陛下……他们居然在推演战局!而且听起来,竟如此有道理!

    她知道,这不是说给她听的。这是皇后故意“泄露”给她的!

    完成今日的“表演”后,伏寿又开始了她的另一项计划——经济渗透。

    她将黄迁秘密召来。

    “黄令监,你那侄子,在城中可有信得过的盐、布商人?”

    “回娘娘,有的。都是些小本经营,为人还算老实。”

    “很好。”伏寿将那一百五十金,以及后续卖香囊新得的近三百金,全部交给了他,只留下几枚以备不时之需。“你让他,动用所有关系,将这些钱全部换成食盐和布匹,有多少收多少。记住,要分批、小额地买,不要引起任何注意。”

    黄迁大惊:“娘娘,这……这是为何?如今战事紧张,人心惶惶,这些东西都跌了价,没人要啊。”

    “正因没人要,我们才要。”伏寿的眼中闪烁着商人的精明,“许都城内数十万军民,每日消耗巨大。如今曹袁对峙,商路不畅,城中物资只会越来越少。等战事稍有平息,或是前线传来捷报,你信不信,这些东西的价格,会翻着跟头地往上涨。”

    “这是……囤积居奇?”黄迁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要杀头的罪过。

    “不。”伏寿纠正道,“我们不是为了扰乱市场,而是为了积蓄力量。这笔钱,将来是要用在刀刃上的。而且,我们只买,不卖。等时机到了,我会告诉你怎么做。”

    她看着黄迁依然犹豫的脸,加了一剂猛药:“黄令监,你可想过,若曹丞相败了,这许都城会变成什么样?袁绍的兵马入城,烧杀抢掠,你我皆是鱼肉。但若你手中有粮、有盐、有布,这些都是乱世中的硬通货!进,可变现为我等复兴之资;退,可保你一家老小衣食无忧。这笔投资,你觉得亏吗?”

    黄迁被这番话彻底说服了。他不再多言,揣着那沉甸甸的钱袋,眼中满是决绝。

    打发走黄迁,伏寿感到一丝疲惫。

    她不仅要在曹操的眼皮底下,下一盘关乎生死的大棋,还要兼顾“军事”、“经济”、“人事”多个方面。这工作强度,比起前世做战略总监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她的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

    这晚,阿元终于找到了机会。

    她去给负责监视她们的内侍头目送宵夜时,故作惊慌,一个不稳,将托盘打翻在地。

    “蠢货!”内侍头目大怒,一脚踹了过去。

    阿元跌倒在地,却仿佛被吓傻了,语无伦次地哭道:“公公饶命!奴婢……奴婢不是故意的!奴婢只是……只是今天听到陛下和娘娘说的话,心里害怕……”

    “他们说什么了?”内侍头目立刻警觉起来。

    “奴婢……奴婢不敢说……”

    “快说!否则杂家现在就要了你的命!”

    阿元这才“被迫”将白天听到的那番关于“黎阳故市”的对话,添油加醋地学了一遍。为了增加真实性,她还特意强调:“……娘娘还说,那地方叫什么‘故市’,是个旧集市,最容易让人忽略。奴婢听得心惊肉跳,也不知是真是假,求公公千万别说是奴婢说的……”

    内侍头目眼神闪烁,他挥了挥手,让阿元滚了下去。随即,他立刻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长秋宫内,伏寿透过窗棂的缝隙,看到了这一幕。

    她知道,她精心准备的“信息毒药”,已经成功进入了曹操的情报系统。

    接下来,就看曹操这条大鱼,会不会咬钩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曹贼,还我大汉江山不错,请把《曹贼,还我大汉江山》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曹贼,还我大汉江山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