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为了帮儿子谋反,老朱操碎了心!

    片刻后。

    朱标在正堂主位坐定,刘伯温便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与平日那份沉稳从容不同,此刻的刘伯温官袍略显凌乱,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甚至……有一丝惶然。

    他甫一进入正堂,竟不等完全站定,便对着朱标深深一揖,几乎要跪拜下去,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和急切:“殿下!殿下救命啊!”

    朱标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一怔,连忙虚扶一下:“刘先生这是何故?”

    “快快请起,有何难处,慢慢说。”

    他心中疑窦丛生。

    是什么事能让这位以智计和冷静著称的御史中丞如此失态?

    刘伯温勉强直起身,脸上满是苦涩与愤懑。

    也顾不得什么修辞含蓄。

    便将自己在工部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倒了出来。

    从工部尚书安然的虚与委蛇,百般推脱,到下面官吏匠师的集体怠工,软磨硬抗。

    将那“磨洋工”的丑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殿下,他们这是阳奉阴违,结党抗命啊!”

    刘伯温痛心疾首,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微微抖动,“用这等卑劣手段,就是要让新盐之事寸步难行!”

    “臣空有陛下旨意,却在工部那官僚泥潭中动弹不得!”

    “若长久下去,盐价是能降,可无盐可售于市,百姓得不到实惠,反而会滋生民怨!”

    “届时,陛下怪罪下来,臣……臣办事不力,辜负圣恩,唯有以死谢罪了!”

    他说到激动处,眼圈都有些发红!

    那是一种忠臣受挫,抱负难伸的悲愤。

    朱标静静地听着,脸色逐渐沉了下来。

    他没想到,淮西那帮人的手伸得这么长,动作这么快。

    竟敢在明旨之下,用如此下作的手段阻挠新政!

    这不仅仅是跟刘伯温过不去,更是在挑战他这个提出此策的储君的权威!

    “你的意思,是希望孤来帮你,强行推动工部办事?”

    朱标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眼神已然转冷。

    刘伯温却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这矛盾的动作让朱标微微皱眉。

    “刘先生,你这是何意?”

    “殿下,”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眼神中带着一种破釜沉舟后的决绝。

    “臣自知能力有限,难以撼动工部积弊。”

    “无奈之下,臣……臣方才去求见了叶先生。”

    “哦?老师他有何高见?”

    朱标顿时来了兴趣,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他知道,老师总能于绝境中想出匪夷所思的办法。

    刘伯温便将叶凡那套“拍卖造盐权”的方案,连同那三个条件和后续的收费、纳税模式,尽可能清晰地复述了一遍。

    他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着朱标的反应。

    朱标起初是惊讶,随即陷入沉思。

    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叶凡此策,大胆!前所未有!

    完全跳出了传统盐政的框架,简直是石破天惊!

    这其中的利弊在他脑海中飞速盘旋——

    利在于能快速打破僵局,利用民间力量扩大生产。

    同时为朝廷开辟新的稳定财源。

    弊在于……

    这无疑是对祖制的巨大挑战!

    必然会引来守旧势力的猛烈抨击。

    尤其是那些淮西勋贵,绝不会坐视这条财路被他人掌控,定会想出更多办法来阻挠。

    想到淮西勋贵,朱标的眼神骤然变得锐利。

    他们今日敢在工部阳奉阴违,明日就敢在民间竞拍中捣乱。

    甚至可能勾结商户,垄断资格,抬高盐价。

    让这利民之策最终变成害民之策!

    新盐之效,关乎朝廷信誉,关乎民生稳定。

    更关乎他朱标推行新政的决心和能力。

    绝不允许被任何人,任何势力破坏!

    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阻碍的警惕,让他下定了决心。

    此策虽有风险,但确是打破目前僵局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而且,由老师提出,其中必然有更深层的考量。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一脸忐忑,等待着判决的刘伯温,声音清晰而坚定,带着储君的决断。

    “刘先生,不必忧心了,此事,孤帮你了!”

    刘伯温闻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朱标站起身,语气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老师此策,虽有违常例,却直指时弊,利于国家!”

    “你所虑之事,孤亦知晓。”

    “那些魑魅魍魉的手段,孤会防着。”

    “这件事,孤亲自去跟父皇分说!”

    他走到刘伯温面前,沉声道:“你且回去,暗中准备拍卖所需的一应细则章程。”

    “父皇那里,由孤去陈明利害!!!”

    刘伯温看着眼前这位目光坚定,气度沉凝的太子,心中百感交集。

    有绝处逢生的狂喜,有对叶凡的感激,更有对太子魄力的敬佩。

    他撩起官袍,郑重地跪拜下去,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

    “殿下英明!伯温……代天下百姓,谢过殿下!”

    “殿下之恩,伯温万死难报!!!”

    ……

    一炷香左右。

    武英殿内。

    朱元璋刚用完一碗参汤,正拿着布巾擦嘴,动作带着行伍之人的利落。

    毛骧如同幽影般悄步近前,低声道:“陛下,东宫那边,太子殿下已开始着手抽调兵员,遴选匠师,组建三大营的具体章程,都已下发。”

    “嗯。”

    朱元璋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里却透着一丝满意。

    他随手将布巾丢在案上,手指敲了敲桌面,“咱之前让你准备的那批匠人,怎么样了?”

    “回陛下,都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调用。”

    “好!”

    朱元璋大手一挥,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你亲自去办,把这批匠人,连同他们鼓捣出来的那些家伙事儿,全都悄悄塞到工部名下去!”

    “记住,是悄悄儿的!”

    他目光锐利地盯住毛骧,压低了嗓门,带着一股子不容出错的狠劲儿!

    “然后,你去给工部尚书安然那老小子传咱的密旨!”

    “就告诉他,等东宫来要人的时候,痛痛快快地把这批匠人全都交给标儿!一个不许留!”

    “但是——”

    他语气陡然加重!

    “给咱把嘴闭严实了!”

    “谁敢在标儿面前透出半点风声,说这些匠人跟咱有关系,是咱早就备下的,咱活剐了他!”

    “听明白没有?这是标儿自己的本事,是东宫的功绩!”

    “臣明白!绝不会有丝毫泄露!”

    毛骧心头一凛,立刻躬身领命,后背沁出一层细汗。

    陛下这是要把太子殿下每一步路都铺得稳稳当当,还要把功劳全扣在殿下头上。

    毛骧领命,却并未立刻退下,稍作迟疑,又道:“陛下,还有一事。”

    “在太子殿下着手安排之前,御史中丞刘伯温,先后去了叶先生府上和东宫。”

    “哦?”

    朱元璋眉头一挑,来了兴趣,身子往龙椅里靠了靠,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刘伯温?他不在工部盯着造盐,到处串门子?”

    “看来是在工部那群蠹虫那儿吃了瘪,没辙了,跑去搬救兵了?”

    他几乎能想象出刘伯温那老倌儿在工部碰一鼻子灰的憋屈样儿,心里竟有点说不出的畅快!

    这老小子平时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也有今天!

    “他们谈了些什么?”

    朱元璋追问,眼神里闪烁着洞察一切的光芒。

    却在这时。

    殿外却传来了司礼太监特有的悠长宣号:

    “太子殿下求见——!”

    朱元璋动作一顿,即将伸向那情报的手停在了半空。

    他眼中精光一闪,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将那份对话记录推到一边,仿佛从未关心过一般。

    脸上瞬间恢复了那副深沉莫测的表情。

    对着殿门方向,洪亮而干脆地吐出两个字:

    “宣!”

    他倒要看看,这刘伯温都跟标儿说了什么,竟让他如此急迫来找自己。(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不错,请把《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