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商业帝国

    回到阳谷县,消息早已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大街小巷。金海一行人尚未进城,便看到道路两旁挤满了前来迎接的乡邻百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比过年还要热闹几分。曾经的质疑、嘲讽,此刻尽数化为了敬佩与欢呼。金状元和武氏酒坊的伙计们更是早早列队等候,个个挺直了腰板,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骄傲。

    金海心中感慨万千,不到一个月,五粮玉液酒终于名扬天下,其中过程艰辛,尤其是痛失玉牌的绝望,唯有自知。他紧紧握着身旁苏清音的手,低声道:“清音,若非有你陪伴,绝无今日。”苏清音回以温柔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安顿下来没几日,阳谷县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事。这一日,晴空万里,县衙净水泼街,黄土垫道。礼部尚书赵老夫子,竟真的亲自捧着那面由当今圣上御笔亲题的“天下第一酒”金匾,在一队皇家仪仗的护卫下,浩浩荡荡来到了阳谷县!

    赵知县早已率领县衙所有官吏,以及阳谷县所有有头有脸的士绅、富商,在城门外跪迎。整个县城万人空巷,所有人都想一睹尚书大人的风采,更想亲眼看看那面代表着无上荣光的金匾。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武氏商号‘五粮玉液’,品质卓绝,朕心甚慰……特赐金匾,以彰其功,望尔等精益求精,勿负皇恩……”在赵知县衙署前的广场上,赵尚书当众再次宣读了圣旨,声音洪亮,传遍四方。

    随后,在无数道艳羡、激动、敬畏的目光注视下,那面覆盖着明黄绸布的金匾被缓缓抬起。当绸布揭开的刹那,阳光照射在鎏金大字上,反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天下第一酒”五个大字,铁画银钩,气势磅礴,仿佛蕴含着皇权的威严与认可。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响起。

    金海身着潘金莲特意为他准备的崭新锦袍,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恭敬地双手接过这面沉甸甸的金匾。这一刻,他感觉接过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需要他用全部心力去守护的家业和传承。赵尚书看着他,眼中带着勉励,低声道:“武东家,圣眷正隆,好自为之,莫要辜负了这‘天下第一’的名头,更要谨守本分,按时按质完成贡酒定额。”

    “小人谨遵大人教诲,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金海连忙躬身应道。

    赵尚书亲临送匾,这等殊荣,在整个阳谷县的历史上都是破天荒的头一遭。接下来的几天,武家门槛几乎被前来道贺的人踏破。以往对金海爱答不理的本地豪强,如今都争相设宴邀请,言辞间充满了奉承与结交之意。金海在苏清音的提点下,不卑不亢,应对得体,既不过分亲近,也不轻易得罪,渐渐在阳谷县的士绅圈子里站稳了脚跟,真正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

    随着金匾高悬于金氏酒坊大门之上,“五粮玉液”的名声达到了顶点。不仅是阳谷县,周边州府,乃至整个大宋疆域,都在传颂着这匹在“天下琼浆会”上一鸣惊人的黑马。订单如同雪片般从四面八方飞来,酒坊原有的产量,即便是日夜不停地赶工,也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市面上甚至出现了高价倒卖“五粮玉液”的现象,一瓶难求。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市场需求,金海既喜且忧。喜的是事业腾飞,忧的是产能不足,恐损商誉,更怕耽误了宫廷贡酒。他立刻与苏清音、金蝉商议对策。

    苏清音当机立断,以金氏商号总掌柜的身份,向此前已初步建立联系的各地经销商、以及有意向开设分店、加盟店的掌柜们,发出了紧急召集令。

    此次会议,与之前金海初次提出“五粮玉液”概念时的情景已截然不同。当初那些抱着怀疑、观望态度的掌柜们,此刻再见金蝉,眼神里充满了敬佩与信服。谁能想到,这个年轻掌柜当初看似大胆的预言,竟在短短时间内就成了现实?

    “金大掌柜真是诸葛在世!眼光独到,我等佩服!”

    “是啊是啊,当初若非大掌柜力荐,我等险些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还请金东家、金大掌柜示下,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事?我等必定唯马首是瞻!”

    会议上,群情激昂,各位掌柜纷纷表态,愿意加大投入,在自己所在的区域全力推广“五粮玉液”。

    金海首先感谢了各位的支持,然后提出了目前面临的产能困境。这时,苏清音沉稳地接过了话头。她早已成竹在胸,拿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诸位掌柜,市场需求旺盛,乃是我等共同之机遇。然,‘五粮玉液’之根本,在于其独特工艺与卓越品质。为满足各方需求,同时维护品牌声誉,我商号决议,施行产品分级与区域拓展之策。”

    她清晰地说道:“首先,乃御酒。供奉宫廷之‘五粮玉液’,特制‘宫廷专供’包装,其酿造全程,皆在阳谷县总坊由核心匠人严格把控,一丝不苟,确保品质至高无上,此乃我商号立足之根,绝不容有失。”

    “其次,为官酒。特制‘官府特供’款,主要供应各级官府衙门、以及有功名在身的士大夫阶层。此酒亦在总坊酿造,包装、规格略次于宫廷款,以示尊卑,亦能彰显身份。”

    “再次,为民酒,即市面通行之‘五粮玉液’。此酒将作为我们扩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的主力。”

    说到关键处,苏清音目光扫过全场:“为解决民酒产能,我商号计划于各地择优建立分厂,或收购当地资质优良之酒坊,进行合作生产。”

    此言一出,下面有些掌柜露出担忧之色:“大掌柜,此法虽好,但各地建厂,资金耗费巨大,且若管控不力,恐秘方外泄,品质参差不齐,反伤品牌啊!”

    金海在一旁听了,也不禁点头,这正是他最大的忧虑。

    然而,苏清音却淡然一笑,从容不迫地抛出了她的核心策略:“这位掌柜所虑极是。然,今时不同往日。我金氏商号头顶‘天下第一酒’御赐金匾,此乃无价之宝,信誉之保障。何须我等自行投入巨资?”

    她顿了顿,声音清晰而有力:“我之意,乃采用‘加盟合作’之模式。由我商号输出‘五粮玉液’之酿造标准、部分核心基酒以及管理规范,而合作之商家,则需负责提供符合要求的厂房、设备、当地人工以及部分资金。我商号占股主导,并派驻核心人员把控最关键之工艺流程,如酒曲制作、勾调配方等。如此,既可迅速扩大生产,又能将核心技艺牢牢掌控于总坊之手。”

    她接着补充道:“至于品质,总坊会定期派遣品控人员至各分厂巡查,所有分厂出品之酒,必须贴上统一之‘分厂标识’,若有质量问题,立即终止合作,并追究责任。如此,既能满足各地需求,又可防止一厂出错,累及全局。”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思虑周全,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保障了核心利益与控制权,听得在场各位掌柜茅塞顿开,啧啧称奇。原先担忧之人也放下了心,转而开始盘算自己所在地域的合作可能性。

    “妙啊!此计大妙!”

    “大掌柜真乃经商奇才!如此一来,我等在本地便可参与‘五粮玉液’之生产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再好不过!”

    “我愿代表江南东路,申请首个合作分厂!”

    会场气氛再次热烈起来,各位掌柜争先恐后地表达合作意向。金海看着身边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的苏清音,心中充满了自豪与钦佩。她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解决方案,其智慧与魄力,远胜于许多男子。

    苏清音宣布了具体的合作细则与申请流程,会议在积极务实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会后,金氏商号迅速行动起来。凭借着“天下第一酒”的金字招牌和苏清音设计的巧妙加盟模式,各地寻求合作的富商巨贾络绎不绝。金海与苏清音严格筛选合作伙伴,确保其信誉与实力。很快,在江南、淮南、京西等地,第一批“五粮玉液”分厂开始筹建或改造。总坊则加紧培训核心技术人员,准备派驻各地。

    与此同时,阳谷县总坊也进行了扩建,专门划出区域,用于酿造“宫廷专供”和“官府特供”,确保这两类酒的绝对纯净与品质。苏清音亲自设计了不同档次的包装,从皇家专用的官窑青花瓷“五粮宫廷玉液”,到官府用的青花瓷五粮玉液,再到市面流通的青花瓷五粮液,层次分明,定位清晰,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与虚荣心。

    “五粮玉液”的销售局面彻底打开,无论是宫廷赏赐、官场应酬,还是民间宴饮,都以能喝上“五粮玉液”为荣。尤其是市面上的民酒,尽管分厂陆续投产,依然供不应求,产生了严重的脱销现象,价格也稳步上涨,为金氏商号带来了滚滚财源。

    一日深夜,书房内,金海与苏清音对着账本,计算着日益庞大的资金流。金海在兴奋之余,也不免有些审慎:“清音,如今酒坊生意虽好,但树大招风,且所有收益皆系于酒之一物,是否……略显单一?若能再辟一财源,分散风险,方为长久之计。”

    苏清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她走到金海身边,低声道:“夫君所虑,正是妾身近日所思。其实,妾身心中已有一策,只是此前时机未熟。”

    “哦?快快讲来。”金海精神一振。

    “丝绸。”苏清音轻轻吐出两个字。

    “丝绸?”金海一愣,“苏家以丝绸起家,如今重操旧业倒是一个捷径,但是有蔡太师这个拦路虎当道,恐怕此举艰险,反倒暴露了夫人的行踪”

    苏清音成竹在胸地微微一笑:“夫君可知,妾身家早年不但在大宋疆土丝绸生意遍地,在大宋疆外也是四处开花?如今,我们可以先从外藩入手,把生产的丝绸运往大宋之外。妾身手中掌握着几种与众不同的丝绸织造与染色核心工艺,所产丝绸,色泽艳丽持久,质地独特,必能受到海外番商的青睐。”

    她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继续道:“我们不必与江南织造局争夺国内市场,我们可以暗中筹建工坊,利用我掌握的工艺,生产精品丝绸,然后,通过我早年建立的那些海外渠道,直接销往海外诸国。番商对此类新奇珍品求之若渴,利润远超国内。只要生产出来,凭借渠道,立刻就能走上正轨。”

    金海听得心潮澎湃,但又有些顾虑:“此事需隐秘进行,且投入不小……”

    “夫君放心。”苏清音转过身,目光灼灼,“初期可用酒坊盈利暗中支持,规模不必求大,但求精品。待时机成熟,我们还可以动用苏州的库银,我们甚至可以效仿‘五粮玉液’之路……”

    她压低了声音,眼中闪烁着睿智与野心的光芒:“若能造出极品丝绸,未尝不可寻机以武家商号的名义进献宫中,争取获得朝廷‘供奉’的资格。一旦有了这层身份,就如同我们的五粮玉液一般,不仅名利双收,更能获得一层护身符。届时,我们的基业,便是酒、丝并进,根基更为稳固!”

    金海看着妻子,只觉得她仿佛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目光早已超越了眼前的阳谷县,投向了更广阔的大海与未来。他心中再无犹豫,紧紧握住她的手:“好!就依你所言!酒业之事,由你掌控大局,我放心。这丝绸新业,便也由你全权主导,我定当全力支持!”

    夫妻二人相视而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昂扬的斗志。京城夺魁,仅仅是他们宏图霸业的起点,更广阔的天地,正等待他们去开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武大郎与七位老婆不错,请把《武大郎与七位老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武大郎与七位老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