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 章花枝

    御书房内,宣王跪在冰凉坚硬的青砖上,神情悲戚:“父皇,儿臣当日途经丰云县,意外发现宋国舅一伙竟在境内私采银矿!儿臣一日未进粒米,拼死带着随从逃出丰云县,不料国舅派出杀手沿途追杀。在距县城十里处,对方仍有八名杀手围堵,儿臣身边护卫拼死护主,最终……尽数殉难!”他哽咽道,“对方亦被我护卫重伤数人。儿臣凭着一口气,手刃数名贼人,力竭倒于道旁……幸得在破庙避雨的丰云县令夫人谢夫人搭救,才捡回一命。”他抬起头,望向御案后那道明黄色的身影。

    皇帝搁下朱笔,定定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宣王——这个宣儿,心大了!他无旨无差,跑去查国舅的私矿,是想告发国舅图谋不轨;而他竟能在围杀中活命,甚至反杀数人,这是在向他这个父皇展示实力,更是在求一个制衡国舅的机会!

    皇帝沉声道:“朕不只是你们的父皇,更是天下万民之君父。此事若摆上明面,宋家便是诛九族的大罪,无异于逼其造反!他们手握西北十万雄兵,又有私矿银钱支撑。为天下苍生计,此事……只得委屈你了。”

    宣王跪伏在地,面上悲凉一片,心中却在等待:只要父皇此刻不愿他死于国舅之手,必会为他寻一处安身立命之所。唯有辽东军营,国舅的手才伸不过去;他想坐上父皇身下的椅子,只有去了辽东,才算真正有了一线希望。

    就在宣王忐忑不安等待的时候,皇帝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宣王本能地欲起身,却被父皇抬手止住。他抬眼望去,竟在父皇眼中捕捉到一丝从未有过的悲悯与痛楚,其间又夹杂着对他锐利的审视。

    皇帝看着这个死里逃生的儿子:藏拙多年,竟能寻得私矿铁证,要么是想借他之手扳倒国舅,要么就是冲着他能将其遣往辽东——无论哪一步,这个儿子都稳赚不赔,心机何其深沉!可惜太子若有此半分心机,他也不必日夜忧心太子上位后江山不保了。

    皇帝缓了神色,温和道:“起来吧。去看看你母妃,她为你寝食难安,人都憔悴了。宣儿,”他顿了顿,“你素日醉心诗书风雅,如今也该做些正事了。见过你母妃后,便去辽东军营历练吧。”

    宣王心中狂喜,面上却是一片失望与不甘:“父皇!纵使国舅与太子私采银矿、戕害手足,父皇也不能还儿臣一个公道么?”

    皇帝目光如炬,定定地锁住宣王。宣王心头一凛:父皇看穿他了!他立刻俯身叩首,语气诚恳:“儿臣愚钝!父皇命儿臣前往辽东,实为保全儿臣性命。儿臣……谢父皇隆恩!”

    皇帝微微颔首:“去吧,去看看你母妃。”

    宣王到了贵妃宫中,贵妃早已望眼欲穿,此刻紧紧攥着儿子的手,泪如雨下,低声道:“皇儿 ,安安稳稳做个富贵闲王不好么?何苦去趟这浑水,险些把命都搭进去!若没了你,母妃在这深宫之中,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宣王扶着母妃,低声劝慰:“母妃,若待太子登基,国舅岂会放过我们母子?儿臣此番,也是想显露些许能力,让父皇看在眼里。父皇既不想儿臣早逝,定会设法保全儿臣。您看,父皇这不就点了我去辽东军营?至少,命是保住了。”

    贵妃惊愕地看着儿子,声音压得更低:“你这步险棋……竟是为着辽东去的?儿子,那通往龙椅的路,不好走啊!”

    宣王目光沉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此去辽东军营,万事小心!”

    “儿臣明白,母妃在宫中,多加小心。”

    宣王回到王府,即刻安排总管:厚恤殉职护卫家属,每人发抚恤银五十两;命其留守京城,替他掌管府中钱粮。随即点齐二十名暗卫,带上心腹幕僚及三十名亲兵,准备明日圣旨一到便即刻启程。至于王妃及一众女眷,待出发时再告知,以免走漏了风声。

    风云县的水生一家整装待发,准备启程辽东。明双、明燕姐妹俩却双眼红肿。小桃这才想起,自跟了她,姐妹俩便再未见过家人。

    小桃柔声安慰:“辽东也是好地方。你们若思念家人,不妨先回京城探望,再在京城与我们汇合。”正好她们一家也要回京拜别周叔,接上景宇一同走。

    姐妹俩感激涕零,忙向小桃行礼道谢。小桃多给了她们一月月钱,还备了两封精致糕点,让她们带回去孝敬祖母,分给弟弟们。

    水生娘没多少细软需要收拾,只是看着院子里亲手侍弄的菜畦,满心不舍。

    小桃一家人到了京城周叔家。周叔重重拍了拍水生的肩膀:“眼下调任辽东,于你更安全。皇上为稳住国舅,不使事态扩大,只能明面上将你调离京畿。”

    水生神色平静:“侄儿明白。只是这宣王……野心勃勃,竟敢以命相搏。”

    周叔叮嘱道:“到了辽东,行事更需谨言慎行。”他眼中忧色更浓,“只是景宇……就得托付你们照顾了……”话未说完,一行热泪滚落而下,“我真怕……这一别便是永诀。他已十七了,却不肯说亲,总道莫要连累旁人。我若辞官陪他,他心中更添负累,更无法安心养病……你们若见他病势沉重,定要派人快马加鞭来告知我!他病重时,我……我得在他身边!”声音已然哽咽。

    小桃眼眶微红,轻声道:“周叔,我便是景宇的亲姐姐,定会尽心照料。只是留您一人在京,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望着周叔鬓边新添的白发,喉头哽咽,“您千万保重自己,否则景宇和我们在辽东,会担忧你。”

    周叔心头一暖,拍拍小桃的手:“好孩子,别担心。”

    小桃也趁着回京,从水生处筹足了银钱,去当铺赎回了那只意义非凡的镯子。

    水生娘许久未回京城,兴致勃勃地带着孙女婉宁和丫鬟春月出门逛逛。行至神木大街,见一花匠正修剪花木,地上一堆的碎枝丫,水生娘看得眼馋得挪不开眼。

    尽管她好多花都不识得,见到花盆里菊花已经打了花苞,地上掉着稀稀拉拉失了水分已经蔫巴的菊花枝丫,激动得面色发红——想到参加过的菊花宴,小桃说过稀有的一盆得上百两银子,地上这些枝丫但凡让她插活了得值多少钱?

    水生娘不舍得花钱买,当然她也买不起,自己穿缎戴金的去捡地上掉的花枝丫,店家肯定不愿,店家只会想卖盆花给她;春月一个丫鬟不买花只去捡地上的,店家更不会让了。

    目光一转,落到小孙女身上。她蹲下身,指着花棚哄道:“婉宁乖,你看那些盆里的花多美,地上掉的这些菊花枝丫呀,捡回去插活了,也能开出一样好看的花来。你去跟卖花的伯伯婶婶说点好听的,讨些来,行不?”

    才三岁半的婉宁,跟着祖母下地种菜已有两年,瞥了一眼,小嘴一撇:“花有啥好?不当吃不当喝的!”

    水生娘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平时在孙女面前念叨太多了!忙压低声音:“花和花可不一样!有的花种好了,一盆能换祖母一院子的菜!”

    婉宁像看傻子似的看着祖母:“人家给你一盆花,你就把一院子菜都给人换?”满脸写着“您傻不傻啊。”

    水生娘想起儿媳的话,赶紧搬出来:“你不懂!好看的花稀罕,菜么,家家都能种。”

    婉宁将信将疑:“当真?”

    水生娘就差拍胸脯了:“祖母骗你作甚!”

    一旁的春月有些着急:让小姐去街上拾东西,夫人会不会怪罪?忙笑道:“大小姐,夫人出门前给了奴婢钱的,您想买花,夫人也准的。”

    婉宁走到一位老花匠的棚前,仰起小脸,甜甜地问:“老伯,您这儿哪盆花儿最便宜呀?”

    水生娘一听急了:咋变成买了?

    老伯指着一株小茶花:“这赤丹茶花,二两银子。”

    婉宁虽不会算账,但知道“银子”就表示很贵。她甜甜一笑:“多谢老伯,这花儿太贵啦,我不会养,养死了祖母要骂的。我看地上掉的这些菊花枝丫,老伯能不能卖给我?我给钱的,这些养死了祖母也不恼我。”

    老伯看着玉雪可爱的小女娃,笑道:“这地上的都蔫了,不好活喽。要不你买盆小的?”他打量着丫鬟春月,觉得不像买不起的人家。

    婉宁摇摇头,打开自己的小荷包,倒出一小把铜钱,约莫五六十文,塞到老伯手里:“老伯,我就要地上的就行了,您的好花卖给会养花的伯伯婶婶。”说完,麻利地弯腰把地上的菊花枝丫都捡了起来,攒了一大捧递给春月拿着,又笑眯眯地问:“老伯,我捡好啦,给您的钱够买这些您不要的花枝丫么?”

    老伯脸皮微红:人家小娃都说了是捡不要的,他再嫌钱少,倒显得贪心了!“够的,够的。”说完又觉得他不要的花枝,收钱不好,想还钱给小姑娘。

    婉宁把钱塞回老伯手里:“老伯,我头一回自己买东西,您收下吧。下回我再来捡,您再不收钱。”

    水生娘一看钱不算太多,便没拂孙女的面子。回家路上,她忍不住嘀咕:“不是说捡么?咋还给钱了?”

    婉宁一本正经:“爹爹说过,不能占人便宜。爹爹是做官的,不付钱对他官声不好,这叫‘贪小便宜吃大亏’。”

    水生娘一听就知道是儿媳教的道理,撇撇嘴:“嗯,你娘说得对。”

    婉宁眨眨眼:“我说是爹爹说的呀?”

    水生娘只觉得牙缝里嘶嘶冒凉气:这鬼丫头,心眼子怕是有八百个!

    婉宁见祖母似乎有点不高兴,踮起脚“吧唧”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别心疼钱啦!我特意挑了地上枝丫最多、花盆又最好看的那家捡的!”

    水生娘被亲得心头一软,嘴角忍不住翘了起来:“小机灵鬼!也不知跟谁学的?”

    婉宁抱住祖母的胳膊:“成天跟着您,自然是跟您学的!”

    春月抿着嘴角笑,看着祖孙俩一来一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不错,请把《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